董希平,吳亞琦
(中國傳媒大學 文法學部,北京 100024)
唐宋詞的作者以男性為絕對主體,其風格、特質(zhì)、審美的女性化傾向也一直為學界所認同,“詩莊詞媚”“詞為艷科”等論題更為學者所接受。但以此為題旨來梳理、闡釋唐宋詞發(fā)展規(guī)律的著述,就筆者眼界所及,似乎并未出現(xiàn)。孫艷紅教授《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中華書局2014年出版)一書則填補了這一空白。該書打破傳統(tǒng)詞史撰述大而全的視角,以著力于從唐宋詞女性化特征的角度切入,不斤斤計較于思想內(nèi)涵、藝術特征等文體要素的全面分析,而是專注于唐宋詞帶給受眾外部體驗和心靈認同的女性化特征這一要素的發(fā)展演變,來完成一部全新的唐宋詞發(fā)展演變史。這一女性化特征提出的基礎,并不是簡單的生理學屬性,而是更豐富的社會學、文化學乃至哲學屬性,正如作者為“女性化特征”這一概念所作限定時說的:“宋詞的女性化特征主要是指詞中大量直接或間接地描寫女性的題材;或者是以女性視角來觀照社會人生;或者是用詞體艷科的筆觸(一種感傷的女性式的悲憫情懷)去表現(xiàn)士大夫情懷,以柔媚之美來書寫生命的感傷和離別的惆悵,即便與男女情事無關,但卻洋溢著女性化的柔美情思,呈現(xiàn)出一種濃重的悲涼。”
唐宋詞女性化屬性內(nèi)涵的復雜性,與其最初的創(chuàng)作目的、傳播環(huán)境、流播媒介也密切相關,五代后蜀趙崇祚所編《花間集》的香艷主體風格,便是代表,歐陽炯《花間集序》更是直接點出了這些作品的娛樂目的和文體傾向:“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案香檀。不無清絕之辭,用助嬌嬈之態(tài)?!笔鼙妼τ诟柙~表演女性化特質(zhì)的期待,有時候超過了歌詞表演質(zhì)量,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載有蘇軾弟子李廌所寫《品令》,這首詞調(diào)侃歌唱技藝高超的老翁,傾向“語嬌聲顫,字如貫珠”的年輕女歌手:“政和間,李方叔在陽翟,有攜善謳老翁過之者,方叔戲作《品令》云:‘唱歌須是玉人,檀口皓齒冰膚。意傳心事,語嬌聲顫,字如貫珠。老翁雖是解歌,無奈雪鬢霜須。大家且道,是伊模樣,怎如念奴?’”詞雖是戲作,但當時人們對于詞這種文體審美女性化傾向的認同,卻是顯而易見。詞體從一開始就與女性特征緊密結(jié)合,從用字選詞到擇曲選調(diào),一般都慣于使用清麗柔美、低徊婉轉(zhuǎn)的女性化表達方式,形成天然的女性美感。
以此為傳統(tǒng),男性詞人作詞,往往習慣為女性代言,男兒作閨音,以女性或者女性化的容貌體態(tài),抒寫女子的情感訴求,塑造女子的個性品德,這種男子揣摩女子口吻心態(tài)而生的作品韻致清雅、辭采細膩,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女性美,被視為詞之正宗。南宋辛棄疾、姜夔等人,即是其中的典型。這種上承詩騷比興傳統(tǒng)的詞風,為宋詞內(nèi)涵增加了厚度和重量,后來清代常州詞派諸人,以比興寄托解說唐宋詞,如張惠言推崇花間艷詞鼻祖溫庭筠的艷詞,說他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有“離騷初服之意”;周濟說婉約詞宗秦觀艷美的詞象之下,是自傷懷抱的“詞心”,是“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的獨有的創(chuàng)作門徑。如此,“作者之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解讀思路,無疑又為唐宋詞人作品中女性化屬性的跨性別展示,開拓了新的空間??梢?,解讀唐宋詞,女性化特征是不可忽略的內(nèi)容;梳理唐宋詞史,女性化特征又是一個超越作者性別、貫穿詞史發(fā)展始終的并不單純的因素。正是基于這一考量,孫艷紅教授《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一書對唐宋詞女性化特征的成因及其流變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系統(tǒng)、最為深入的探討。該書從“詞為艷科”的本質(zhì)特征入手,在歷數(shù)唐宋諸詞家創(chuàng)作風格與心路歷程的基礎上,重點對諸家詞的女性化體征進行梳理,并勾稽其橫向的相互影響、縱向的相互承繼,其間既有對文獻細致周密的考證,又有對作品具體翔實的文本解讀,行文中不乏因女性作者與唐宋詞風格契合而生的靈氣,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氣質(zhì)在藝術規(guī)律條分縷析的探究中水乳交融,使得這部書本身就像一首絕美的唐宋詞。
作者行文,感性的光輝中蘊含著冷靜的理性,將每一位詞人的女性化特征進行高度提煉和濃縮,次第排比形成論述主線;作者在每一種女性化特征的分析中注意細化,找出相互間的普遍性和差異性,從詞體自身的演進、詞壇環(huán)境的變化、詞人遭際與性格的影響等角度予以闡發(fā),使得唐宋詞女性化特征的論述層次豐富、色調(diào)鮮明而不單調(diào)。該書可謂近年來詞史編撰、也是詞學研究的填補空白的作品,這在唐宋詞女性特征演化史研究領域尤其明顯。概而言之,該書在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顯示出其獨到之處。
數(shù)代學者的研治之下,唐宋詞女性化屬性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一個小的話題了。新時期以來這一話題甚至融入了西方文論的色彩,比如葉嘉瑩先生《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中就用西方文學批評理論中“雌雄同體”概念標示《花間》等小詞具有“雙性人格的一種特美”,認為“雖然《花間》詞之作者并未曾有意追求此種特美,但卻由于因緣之巧合,乃使得《花間》詞的那些男性作者,竟然在征歌看舞的游戲之作中,無意間展示了他們在其他言志與載道的詩文中,所不曾也不敢展示的一種深隱于男性之心靈中的女性化的情思”。后來學者對此“雙性”特質(zhì)又有開拓,如王曉驪《“雙性同體”——唐宋詞女性化文學品格的另一種闡釋》以為這種“雙性同體”基礎上的唐宋詞女性化,是一種文人真實的心理體驗,詞人在游戲歡娛的小詞中展現(xiàn)“阿尼瑪”式的情緒宣泄。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女性化的抒情和敘述方式在文人詞擺脫歌妓舞姬聲口傳唱的傳播方式后,依然能夠成為男性詞的主流。此外,張靜、李杉、喬以鋼等也都從不同方面對唐宋詞的女性化做過精彩的論述。
已有的成果使唐宋詞的“雙性”、女性風格成為定論,但是對于其中女性色彩如何體現(xiàn),尤其是具體到某一詞人、特別是豪放詞人,其作品女性特征的表現(xiàn)規(guī)律,一直以來缺乏宏觀而細致的研究成果,至于深入涉及到唐宋詞女性化特征本質(zhì)內(nèi)涵的著作,就筆者所見,似乎也沒有出現(xiàn)。木齋先生言及《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一書時,說:“我們習慣聽聞‘女性詞史’、‘女性詩史’等這樣以作者性別作為標識進行研究的選題,而尚未習慣從文學作品的內(nèi)在特質(zhì)來研究,尤其是將這種特質(zhì)放到時間長河的歷史坐標中來研究的課題。其實,從作者的性別視角這一類外在形式入手的研究易,而以詩詞內(nèi)在特質(zhì)的演變史來加以研究難。”的確點明了該書的意義所在。
該書從女性化視角切入,立足于對整個唐五代至宋詞學發(fā)展史研究現(xiàn)狀的梳理,雖不可謂不從大處著眼,但作者又沒有受限于整個文學史的宏觀敘事慣性,而是腳踏實地,以極大的耐心找出各種特征彼此之間的區(qū)別聯(lián)系,以點帶面,再以時間為線索將各個切面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立體的三維空間,在共時性和歷時性方面達到平衡,既保持了高屋建瓴的宏觀掌控能力,又不影響對具體問題的深入挖掘,同時還能在細節(jié)處給人以驚喜。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一技術作者運用得非常純熟。
創(chuàng)新而又不脫離傳統(tǒng),這是作者在寫作處理上所時時注意的。如宏觀結(jié)構的設置上,作者就非常傳統(tǒng),以一流詞人為綱、兼及二三流詞人領起全書,以女性化特征的書寫貫穿全書,避免單純線性描述形成的單調(diào)與分散,盡量給讀者還原一個真實鮮活的詞史全貌,既突出唐宋詞女性化特征,又盡可能地避免紛繁復雜、缺乏重點的弊病。具體行文中,又盡量突出各家詞人獨特的女性化特征,于同中揭示其異處,并在書中的章節(jié)題目直接標舉,形成女性化特征敘述下的自有內(nèi)在邏輯,如“雅筆柔情:晏歐詞的女性化特征”“健筆柔情:蘇軾詞的女性化特征”“以俗為雅:黃庭堅詞的女性化特征”“真純自然:李清照詞的女性化特征”。以一流詞人標志性的女性化特征為支點,重點突出,同時以點帶面向外輻射其它詞人流派,最終形成完整的女性化特征的切面描述。正文的敘述中,作者顯示出細膩的一面,她先以簡短的文字對將要論述時段的詞人詞作進行概括性的總結(jié),這是通史類著作的慣用方法,但是作者接下來則是對同一時段不同風格詞人進一步加以區(qū)分,標示其同在女性化色彩板塊中的差異,這種細致就比較難得了。如論述南唐詞,作者對李煜和馮延巳的寫作風格、文學史地位、后世影響等做了簡要的概括,隨后才進一步展開,將李煜和馮延巳詞作的女性化特征分別概括為“凄怨真純”和“柔婉清雅”。至此,作者并沒有滿足于詞人女性化特征的簡單呈現(xiàn),而是進一步透過社會背景、流派承襲、個性遭際、詞家影響、敘述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還原詞人當時微妙的心理處境,從他們的語句中撿拾絲管初調(diào)、佩環(huán)微顫的女兒情態(tài),展示唐宋詞女性化特征承襲演變的內(nèi)在復雜之處。
作者在細節(jié)的打磨和處理上也很下了功夫,與精心構建宏觀體制互補,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在著力論述唐宋詞女性化本體之外,作者還注意細致描述這種女性化特征形成的歷史背景,尤其是不放過若干歷史細節(jié)。唐宋經(jīng)濟發(fā)展,市井生活繁盛,秦樓楚館林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文人們寄情聲色,創(chuàng)作艷詞以自我排遣,文人與妓女相互依托,妓女需要好詞來抬高身價,文人需要妓女來傳唱推廣,這樣一來,更為詞體增加了婀娜嫵媚的女性情致。白居易《與元九書》中說:“及再來長安,又聞有軍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誦得白學士《長恨歌》,豈同他妓哉?由是增價?!薄蹲砦陶勪洝分幸舱f:“耆卿(柳永)居京華,暇日遍游妓館。所至,妓者愛其詞名,能移宮換羽,一經(jīng)品題,聲價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資給之,惜其為人出入所寓不常。”
這種細節(jié)上的點染,形象說明了艷詞興盛的原因,文字本身又具有可讀性。但作者顯然不滿足于此。同屬艷詞,但不同詞人受身世、性格、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表現(xiàn)出來的風格情致卻不盡相同,作者進一步細致開掘,揭示女性化的細微之處:柳永詞以市井方言俚語入詞,大膽直露地描寫香艷的閨閣情事,雖有迎合受眾之嫌,卻真摯自然、以情動人;秦觀詞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詞,雖是旖旎之作,卻并無露骨描寫,呈現(xiàn)出一種女性化的哀婉含蓄;賀鑄詞妖冶幽艷,雖為艷詞,卻深得楚騷香草美人比興之法,自有一種曲折幽隱的意境。
作者從細微之處點明這些差別,并以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予以概括,使讀者得以快速領悟其中精要,是作者深厚詞學涵養(yǎng)的表現(xiàn)。此外,作者對不同時段詞體的女性化特征的差異也予以充分注意,以由唐入宋為例,作者指出:盛唐詞富艷雕琢,似華燈錦繡,富麗堂皇;五代詞香軟華貴,透著晚妝濃艷的脂粉氣;而宋初詞卻端莊得多,似是大家閨秀,舉手投足透著貴族氣。重視每一詞人、每一時段的特征,又注重人與人之間、時段與時段的差異與變化,這種細致而精辟的營建與分析,非對文本異常熟悉,是絕不易辦到的,可見作者對唐宋詞文本研讀,的確是用了韋編三絕的功夫。
在藝術和審美上見長的女性,對詞這種“娛樂遣興”的文體有著天然的把握,細膩的觀察、敏銳的觸覺以及富有情感的內(nèi)心世界使得女性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都優(yōu)于男性,所以當作者以女性化的視角去審視歌舞演唱的唐宋詞時,詞這種特殊的文體便被激發(fā)出了不同以往的力量。就此意義而言,《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的作者以女性的身份、研讀唐宋詞這一先天具有女性特質(zhì)的文體的女性化特征,在方法的運用和作品的體悟上,本身就有天然的優(yōu)勢,而作者在此方面的深厚學養(yǎng),又使該書成為女性作品書寫的樣本。
獨辟蹊徑、敏銳善察的女性視角,是本書研討唐宋詞女性化特征的又一特色。作者以自己數(shù)十年積淀的文學素養(yǎng)為依托,從女性文化感知的角度去探知詞人的創(chuàng)作世界和心靈世界,同屬女性的身份帶給她更為細膩的體察。她將探求的觸角伸進唐宋詞交錯的脈絡里,極力尋覓這些文學作品里最原始、最隱秘的東西,因而她對作品的理解較諸一般研討者,更切近腠理。如評述晏殊詞“閑雅哀婉”的女性化體征,作者認為晏殊詞雖常與永叔詞并提,同為表現(xiàn)士大夫生活情態(tài)之語,但兩者女性化特征其實并不相同,相比歐詞的大膽直白,晏詞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理性的節(jié)制”,其詞中雖有“對人生無奈的哀愁,對時光年華流逝的慨嘆和惋惜”,但卻能夠“將這種對人生世事的感傷化作深沉的理性與明晰的哲思,不僅遏制了情感的激蕩,而且還加深了思想的內(nèi)涵”。晏歐詞女性化特征之所以有這種不同,不僅與晏殊擯棄“俗艷”、追求“雅正”的創(chuàng)作傾向有關,還與其少年得志、身居高位,處事不得不謹小慎微、恪守規(guī)矩禮法的無奈有關,也反映出士大夫群體在社會責任、政治禮法的重壓下對相思愛戀、人生感悟所表現(xiàn)出來的“理性、節(jié)制、恬淡”。如此,女性化的探討,因為深植于詞人的生平閱歷和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顯得更加厚重,而不是簡單地貼上社會學、藝術學的標簽。
想找保姆照顧患病老年人,發(fā)動親友卻發(fā)現(xiàn)很難找,通過中介找,三個月?lián)Q了四個保姆。最近,市民李阿姨就遇到這個難題。
在對詞家詞派的分析上,因為書寫的性別特征優(yōu)勢,該書也往往不為既定的觀念、方法所束縛,而是能深入到作品的骨肉血脈,細細探尋到其間或隱秘或直白,或恬靜或苦痛的自然真相。如分析蘇軾詞女性化特征,歷代詞論家多注重蘇軾豪放詞給詞體所帶來的開拓意義,偏重于對蘇詞境界、格局的挖掘,不太注意蘇軾作品的全貌梳理。吳世昌先生上世紀曾指出,蘇軾被稱為豪放詞人,但其詞作中,“大江東去”一類的作品,其實并不多,這在蘇軾數(shù)百首作品中,實在不占多數(shù)。據(jù)作者統(tǒng)計,蘇軾創(chuàng)作豪放詞的數(shù)量僅占其詞作總數(shù)的10%,說是代表其實有些牽強??梢?,只注重蘇軾豪放詞,對于整個詞學發(fā)展史而言,雖有提綱挈領之效,卻不免有些遺憾,對于蘇軾的作品整體把握而言,也不太科學。孫艷紅教授由此切入,不說豪放而說婉約,對蘇軾詞中涉及女性或閨情的題材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揭示出蘇軾在兩宋詞史流變中對“緣情綺靡”的傳統(tǒng)詞風的繼承與新變。蘇軾涉及女性題材的詞作不僅數(shù)量眾多,而且類型豐富,女性往往成為他情感抒發(fā)的媒介,筆下的女性通常被置于某種處境或被賦予某種寄托,實際暗含著蘇軾起起伏伏、秘而不宣的內(nèi)心世界??商K軾自身超脫放曠、睿智達觀的個性又使他不會停留在一般文人詞歌舞流連、偎紅倚翠的兒女情態(tài),因而受兩種氣質(zhì)交互影響,蘇軾的女性詞在溫庭筠、柳永俗艷的基礎上注入文人高雅的品格,因而詞作往往呈現(xiàn)出“以健筆寫柔情”的女性化特征。如此,女性化特征于蘇軾而言,并非其短,相反倒具有一種超越世俗演唱的士人文化品格。
同樣,面對豐富的唐宋詞女性化研究成果,該書并未被局限,而是在借鑒的基礎上別有建樹,力求找到突破點,探求女性化這種內(nèi)在特質(zhì)發(fā)展嬗變的過程,進而理清能夠影響其遞進、深化或變異、轉(zhuǎn)移的深層次原因。這就打破了以往詞史專注于詞人流派發(fā)展承襲的藩籬,而是把重心放在女性化特征這一看似偏占一隅、實則無所不在的特質(zhì)上,爬梳剔抉文獻資料,尋繹唐宋詞女性化特征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變異轉(zhuǎn)移和歷史沿革,再將這些錯位和嬗變經(jīng)由一流詞人之手連貫起來,形成一條脈絡清晰的別具面目的唐宋詞發(fā)展之路。
行文過程中,作者有意無意秉持女性化的思維方式和言說手法,文筆優(yōu)美,兼顧感性的柔美與理性的思辨。在意象的把握上也注意選取日常生活中最具女性特征的事物,如妝飾、衣襪、女紅、首飾,等等,這些都成為作者用來分析探討的道具,也是論述對象,在作者細膩的筆法描摹之下,形成了唐宋詞女性書寫的典型話語體系。這也是該書非常值得稱道之處。
吸收近年來最新的文獻考據(jù)成果作為論述基礎,對于大量作品進行數(shù)量統(tǒng)計,在科學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基礎上做出論斷,是該書的又一特點。數(shù)據(jù)分析統(tǒng)計算得上另一種意義上的文獻材料。如此,論述唐宋不同時期的代表性詞人,筆力所及雖是部分代表,但通過上述扎實的文獻基礎,還原的的確是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發(fā)展最接近歷史真實的演變過程。扎實的文獻考辨與嚴密的量化統(tǒng)計相結(jié)合,保證了該書在內(nèi)容上的專業(yè)性和嚴謹性,更使讀者在一個宏闊的視野下更直觀地感受到唐宋詞女性化特征所占的比重和分量。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歷來就需要堅實的文獻基礎,這是常識。要在已有許多詞史的背景下,撰寫一部后出轉(zhuǎn)精的詞史,對文獻數(shù)量和精確度的要求當然也就更嚴格。本書作者能夠在深入閱讀掌握海量材料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分類整理,并時時提出自己獨到、精辟的見解,可見作者用功之勤。如分析研究周邦彥詞的女性化特征,作者梳理了唐圭璋先生的《全宋詞》,吸收了后來孫虹的《清真集校注》《周邦彥詞選》以及《周邦彥四過揚州詞以及揚州歌妓即岳楚云考證》等相關研究成果,最終準確統(tǒng)計出周邦彥存詞共185首,并據(jù)題材內(nèi)容將其分為男女情愛詞、閨怨相思詞、羈旅相思詞、懷古詠物詞四大類。在此基礎上進行數(shù)據(jù)的量化,得出周詞四分之三以上為女性題材作品。建立在大量傳統(tǒng)和最新文獻資料綜合基礎上的結(jié)論,顯得更加可靠穩(wěn)健。
立足前人研究成果而不滿足,深入作品,發(fā)現(xiàn)并解決若干與女性特質(zhì)相關的問題,時出新見,也體現(xiàn)出作者端正嚴謹、勇于進取的治學態(tài)度。如討論姜夔戀情詞《一萼紅》,作者就引用夏承燾、趙曉嵐的研究成果指出此詞為托興梅柳而感傷懷人之作。但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指出這里詞人寫梅寫柳,言辭悲婉卻哀而不傷,顯示出此時姜夔詞已逐漸擺脫花間詞香艷的特點,而趨于清空騷雅。如此,從發(fā)展角度看,姜夔詞有一個從花間香艷到清空騷雅的形成過程,而《一萼紅》可謂這中間的轉(zhuǎn)關。
近年來文學研究流行的量化分析,作者也運用得得心應手。而量化分析對于意象繁雜的唐宋詞,也的確是比較合適的分析手段。但是作者對于這一方法,運用熟練而不濫用,對于相關數(shù)據(jù)信手拈來,用得自然而恰到好處。
如該書一開篇通過檢索《全宋詞》,排列出一組數(shù)據(jù),就使讀者對宋代女性題材的詞作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和形象的認識,據(jù)作者指出:以唐圭璋先生《全宋詞》為依據(jù),21203 首宋詞中艷情詞就有 2608 首,占全部比重的 12.7%;風月情詞有1740 首,占 8.21%,這還不包括詞中帶有女性特征的這一類宋詞。由此可見,女性題材在宋詞中確實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對敦煌詞女性化特征的分析,就更加具體,不僅統(tǒng)計詞作題材,更具體到女性意象的計算。作者先指出《全唐五代詞》199首敦煌詞中有101首為女性題材,《敦煌曲子詞》中有40%涉及閨情花柳,位居各類題材榜首,說明詞自敦煌詞始就具有女性化的特征。據(jù)題材分類統(tǒng)計分析敦煌詞的女性化特征之后,又更進一步,對女性生活空間內(nèi)的物事和女性化的艷麗色彩進行統(tǒng)計,如指出描寫亭臺樓閣等院落的有37處,作品中出現(xiàn)紅色有29處等。如此,敦煌詞女性化傾向的程度,以這樣一種數(shù)據(jù)文獻的形式,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
當然,數(shù)據(jù)的使用并不僅限上述題材和意象分析。通觀全書,唐宋詞中琳瑯滿目的各種描寫對象,作者借助統(tǒng)計,都使其變成了靈動的、會說話的數(shù)據(jù),時時在訴說唐宋詞女性化特征的方方面面,如論述唐宋詞女性化的表達視角和抒寫方式,作者分別對“郎”和“娘”這一帶有性別色彩的稱呼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全宋詞》中“郎”的稱呼多達 143 次,“娘”的稱呼僅為 36 次,可見宋詞人多以女性口吻來抒情敘事,“借女子作閨情”,稱呼的使用傾向可為此增加形象的例證,并作一很有趣味的注腳。
又如論述晏殊詞,作者根據(jù)季節(jié)對晏殊136首詞進行歸類,發(fā)現(xiàn)描寫秋天的詞竟有62首,占總數(shù)的45%;單就26首祝壽詞而言,明顯以秋天為背景的就占20首,可見晏殊對秋之偏愛。作者對此進行更深入探究,最終發(fā)現(xiàn)造成這種偏愛的原因,實際上跟他內(nèi)心愁苦卻無法表達的境況有關。作者由此而發(fā)現(xiàn)了晏殊女性化表達的獨有風格:“哀”“雅”。
又如論黃庭堅詞,作者以馬興榮、祝振玉兩位先生校注的《山谷詞》為依據(jù),統(tǒng)計黃庭堅180余首詞作中,女性題材達102首,占其總量的60%之多,在此基礎上展開山谷詞“以俗為雅”女性化特征的論述,作者不取常用的意象、情感色彩等分析方法,而是根據(jù)山谷詞文本的具體情況,以其女性化特征凸顯的四種題材作為分析對象:閨怨詞14首,歌妓詞42首,戀情詞21首,間接書寫女性之作20首??偨Y(jié)出閨怨詞“鏟盡浮詞、雅俗共賞”,歌妓詞“從俗與化俗為雅”,戀情詞“民歌風味與以俗為雅”,間接書寫女性之作“點染女性性情”,這一系列女性化特征,最后分析其成因與詞史意義。類似這種基于共有女性化特征基礎之上的詞人間的個體差異,是女性化特征研究的難點,如果沒有對文獻的大量占有和分析,是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
該書中對文獻的整理使用,費時費力,也最容易看出作者的功力與品格。文獻辨析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而得出結(jié)論,使論述更加的有說服力,其中文獻與數(shù)據(jù)的整理,又使得該書具有文獻資料屬性,也便于其它學者在此基礎上研究的進一步的研究深入。
概而言之,《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是近年來詞學研究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力作,嚴謹翔實的材料支撐,研究方法使用上的不拘一格,都使得該書在結(jié)論和研究方式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而該書撰寫中,作者不厭其煩地刪減和校對,向相關專家學者頻頻征求意見,更顯示出作者精益求精的學術追求,也是該書成功的又一因素。該書的若干結(jié)論,研究觀念、方法上的若干嘗試,已經(jīng)在詞學研究乃至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這種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深遠。
[1]孫艷紅.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4.
[2]〔五代后蜀〕趙崇祚.花間集校[M].李一氓,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3]〔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一[M].羅濟平,校點.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4]張惠言.張惠言論詞//唐圭璋.詞話叢編: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5]周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宋四家詞選眉批//唐圭璋.詞話叢編:第二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譚獻.復堂詞話//唐圭璋.詞話叢編: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
[7]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極其影響[J].中外文學,1992(9).
[8]王曉驪.“雙性同體”——唐宋詞女性化文學品格的另一種闡釋[J].學術論壇,2007(3).
[9]木齋.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序[M]//孫艷紅.唐宋詞的女性化特征演變史.北京:中華書局,2014.
[10]白居易.白居易集:卷四十五[M].顧學頡,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79.
[11]羅燁.醉翁談錄:丙集卷二[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