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帆
在造建筑工作室以推己及人的體驗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處,希望在工作里保持一種慢工出細活的狀態(tài),保有對傳統(tǒng)的感情,將人們生活的愿望進行細致而耐心的梳理。使之成為扎實的創(chuàng)造,成為指向美的建筑語言。
畫是那樣一種事物,徘徊在現(xiàn)實和夢之間?;翮甑漠嬁傉驹诂F(xiàn)實這一側(cè),不逾越一步。德勒茲稱高更和培根是色彩大師,我想他兩人是站在夢這一側(cè)的(盡管培根認為自己繪畫的才是事物的真實,而且他相當看不上幻覺),其間有那么巨大的區(qū)別?;翮晁坪蹩傇谠噲D用客觀的方式去觀察,就像物性本身,就像守恒定律,就像晝夜更替,保持著某種絕對的客觀與冷靜。即便在描繪最微不足道的日常景色、最激動人心的人間場景,其間也沒有偏倚的愛憎改變;即便在描繪巨浪的吞噬,即便在描繪加油站的黃昏燈光,其間也沒有情緒的變化。有趣的是,霍珀總守在現(xiàn)實這一側(cè),不往前走一步。作為自視理性與客觀的建筑設(shè)計者,我們也許可以從霍珀的畫中反觀自身。
陰影
霍珀總喜愛用濃重的影子。我以為陰影是一種速成的方法,就像在渲染器里打開陽光,有了陰影,就有了理所當然的立體空間。視覺的立體,是習(xí)以為常的立體,但是陰影只是參與塑造形體,而不參與幻覺的塑造,他的陰影不像倫勃朗一樣,吞掉臉的輪廓,透露秘密,他的陰影是精心設(shè)計的邊界,就像太陽下純粹形體的光與影的游戲。
有的畫家熱愛表現(xiàn)陽光及其溫度,卻未必把表現(xiàn)陰影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譬如梵高。有的畫家熱愛陰影,譬如培根,陰影作為生命的暗喻,在畫面里成為鮮活的東西,但霍珀的陰影,是一只有承托力的手。
高更說,放棄影子。貢布里希在《陰影》一書中,引用了一篇高更寫給貝納爾的信件,“看看日本人,你會看到室外陽光下無影的生活,在他們那里,色彩只被當作色調(diào)的組合來使用……印象主義作為一種全新的探索,必須和一切機械的東西如攝影保持距高。這就是為什么我會盡可能的遠離給人物之假象的東西,由于影子是太陽的錯視畫,故而我傾向于廢除它們。”影子是光線的忠實陪伴者,也是霍珀精妙的工具。
風(fēng)景里一層層的陰影,房子幾何輪廓的陰影,火車攜帶著濃煙的陰影,窗口被陽光切割的陰影,身體透露衰老跡象的陰影……都從屬于霍珀畫中,恪守著理性與精準的陰影。
會不會是這樣,霍珀為了找尋陰影,為了塑造陰影,才去尋找適宜的形式?
窗口
陰影來自兩重的塑造,明與暗。明是光線,暗是阻擋光線的邊界一一物體的開口或轉(zhuǎn)折?;翮陿酚谶x擇窗洞口,以表達室內(nèi)與室外的轉(zhuǎn)折,畫面里包含著現(xiàn)代攝影里的空間觀念。這讓我想到,如果拿一張留園的鶴所照片對比,種種窗洞之外卻是未知的空間深度,不可預(yù)期的內(nèi)部或外部。
在那些關(guān)于霍珀的書籍里,作者樂于去談?wù)摦嬅胬?,關(guān)于停頓的時間與空間的塑造?;翮昝枥L女性身體,又用一些方式過濾掉了色情。那些鏡框、門洞、門廊、窗、建筑開口,讓光線照進來或溢出去。盡管在這些畫面里,我們觀者變成窺視的一雙雙眼睛。卻因為陰影的阻隔、窗口的遮擋,讓窗口空間里的女性身體片斷化為稀松平常的物體。他的窗口盡管是取景器,卻更是過濾器?;蛟S這一傾向也更適宜于形容現(xiàn)代建筑的窗口意味。
內(nèi)外
窗口連接著內(nèi)與外,風(fēng)景或情緒,經(jīng)過一層洞口、一層陰影的過濾,冷淡很多,寂靜很多?;翮晔枪诺渲髁x的真正繼承人,黑紅白金古典色調(diào)的精彩延續(xù)。通常我們會被畫里孤獨的人物吸引,而如果從人物去感受環(huán)境,卻有一種對抗——物質(zhì)之凝固,人物之靜寂。與此對比,培根從不去宣揚畫中的孤獨、痛苦和殘酷的愛,他樂在其中,他享受一切。霍珀畫里的人盡管寂靜,卻似乎在以一種寂靜去對抗,人與建筑的對抗,建筑與自然對抗,自然與人對抗。這種對抗,也許承繼著太陽下的形體上光與影游戲的結(jié)果。結(jié)果是建筑物體對人的身體包裹的無處不在,因為客觀與精準過濾掉了那些毛躁的非理性的東西。
維度
霍珀的畫是三維的嗎?雖然有著濃重的陰影,我想他們更傾向于靜止的二維畫面,像那個琢磨不盡的透明性概念。透明性的出發(fā)點意味著固定的視點,讓我們從二維中把握三維的空間感。那些畫家又是如何把三維空間收納于畫面里?其一,照現(xiàn)實去描摹。其二,畫面中的切割與拼貼。其三,對愿景的自由寫照。譬如丟勒式的透視法,培根式的抽象框架,霍珀式的具象陰影,江山秋色圖式的飛鳥透視。有些拼貼是失效的,最后還淪為一片平面構(gòu)成;有的拼貼是三維的,是打開一扇門一扇窗。
雖然我們生活在三維世界里,未必能讓三維空間影響感受。透明性是基于靜止視點的觀察?;谶\動視點的觀察可能導(dǎo)向另一種闡釋。運動導(dǎo)致變形,就會帶來拼貼和處理空間交接的方法。那樣的空間深度,也許更強調(diào)我們感受到的三維深度。
緘默至極方是好畫,放棄言辭,只以畫面的語言表達。培根說,繪畫為什么能夠直接訴諸神經(jīng)系統(tǒng)。事實上只有一位詩人,在每個世紀,以不同的面貌一再誕生。從某些人的詩句里,走幾步便能感受到風(fēng)景。在某些人的風(fēng)景里,你看到的只是對日與夜的另一種修辭?,F(xiàn)在我越來越相信那些手藝人,沒有表演性的概念,他們雙手觸碰到的世界,在他們的手里轉(zhuǎn)變?yōu)榫瘛;翮暾沁@樣的神奇造物者,把日常風(fēng)景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氖ハ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