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nèi)對于奧爾波特群際接觸理論的研究,往往站在了一個較高的起點上,即對于奧爾波特群際接觸理論的某一個方面的研究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如擴展接觸假設(shè)、想象接觸假設(shè)、替代接觸假設(shè)、模擬接觸假設(shè),群際接觸的最優(yōu)條件,群際接觸理論的困境方面的研究。但對于群際接觸理論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也就是群際接觸理論是如何由一種觀點變成了一種完整的理論,奧爾波特群際接觸理論有沒有借鑒前人研究的成果,群際接觸理論的產(chǎn)生有沒有必然性,對這些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在這里,通過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將群際接觸理論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中去考察,力圖還原群際接觸理論產(chǎn)生的全過程。
自奧爾波特提出群際接觸理論之后,群際接觸理論就被西方公認為改善群際關(guān)系、解決群際沖突問題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群際接觸理論原初的基本假設(shè)是群際沖突源于無知和誤解,通過相互接觸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并進而改善關(guān)系。
奧爾波特的群際接觸理論在這個基本立論點的前提下,主要是沿著這樣一條線索進行下去的:一個判斷,一個中心,三個方面的探究。
簡單的說,是偏見導致了戰(zhàn)爭、沖突、心理上的隔閡、不同人群之間的相互排斥。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探尋什么是偏見,為什么會導致偏見,如何解決偏見的問題。
在奧爾波特得出偏見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之后,所有的論述都緊緊圍繞偏見展開。
在社會心理學視域中,導致群際沖突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三個方面:認識上的刻板印象、態(tài)度上的偏見、行為上的歧視。而奧爾波特在相關(guān)論述方面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一面,他認為這三個方面并不是導致群際沖突的根源,而是偏見之后的結(jié)果。他認為,為什么會發(fā)生群際之間的沖突,根源在于不同群體彼此之間缺乏充足的信息或持有錯誤的信息,在此基礎(chǔ)上,不同的群際之間形成了偏見。偏見產(chǎn)生之后,才有了認識上的刻板印象、行為的上歧視。然后就陷入了這樣一種無限的死循環(huán)當中。所以,要想打破這種循環(huán),就要從偏見這個問題上著手,要想解決好偏見問題,就必須讓人們相互了解,相互接觸。
為了解決好偏見問題,奧爾波特在三個不同的方面進行了研究,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結(jié)論,那就是無知和信息的缺乏必然導致偏見,而增加接觸能夠改善群際之間的偏見。
1、心理方面
在《偏見的本質(zhì)》一書中,奧爾波特關(guān)于偏見產(chǎn)生的心理原因有這樣一句經(jīng)典闡釋:“一個人認為某一外群體具有某些特質(zhì),并因這些特質(zhì)而憎惡該群體,事實上是因該個體自己身上同樣的特質(zhì)而深受困擾?!比藗儗⒁恍┎涣继卣魍渡涞酵馊荷砩?,仿佛這些特征與自己無關(guān)(實際上這些特征就是自己的特征),這樣對外群的偏見就自然而然產(chǎn)生了。
2、人格方面
在《偏見的本質(zhì)》一書中,奧爾波特關(guān)于偏見產(chǎn)生的人格原因有這樣一句經(jīng)典闡釋:“我們最確信的事實之一是,那些拒斥一個外群的人,也傾向于拒斥其他外群。如果一個人是反猶太人的,那么他很可能也反天主教,反黑人,反對任何其他群體”。奧爾波特認為這是一種能夠以偏概全的偏見,將產(chǎn)生這種偏見歸因到人格的差異上面。
雖然奧爾波特并不贊同認識上的刻板印象是群際沖突的根源,但是在偏見中,范疇化和刻板化確實存在,并且嚴重影響了群際之間的交流。對這兩個方面的研究,奧爾波特提出了解決偏見的兩種策略:去范疇化和去刻板化。
范疇化傾向是人們?yōu)榱嗽谝粋€復雜多變、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生存而發(fā)展出來的一種自然趨勢。我們不可能避免這個過程,因為新刺激或新體驗總是要被納入舊范疇,我們才知道如何應(yīng)對。
范疇化的一個結(jié)果是,范疇內(nèi)部的相似性和范疇之間的差異性被夸大,并且人們對范疇的看法一旦形成不會輕易改變。人們將那些與觀念中的范疇不相符合的新個體和新體驗當作特例看待,而對整個范疇的看法維持不變。
奧爾波特認為,一個人所擁有的最重要的范疇是他所持有的價值,個體對其價值有積極的依戀和偏愛,人們之所以貶低和憎惡他人,是因為他人的價值對自身價值構(gòu)成了威脅和挑戰(zhàn)。①
刻板印象被認為是奧爾波特最有影響的遺產(chǎn)之一?!翱贪逵∠蟛煌诜懂牐贪逵∠笫桥c范疇相伴隨的固定信念”。②刻板印象最初是一個群體性的詞匯,奧爾波特認為刻板印象在思想、情感、行為等方面對人的影響巨大。正式因為人們對刻板印象的依賴,人們頭腦中預先存在的信念和偏見才得以維持,現(xiàn)狀才得以長久存在。
基于對偏見的產(chǎn)生、導致偏見的范疇化和刻板印象、人們在心理、人格等方面產(chǎn)生的偏見的探究,去范疇化和去刻板化是可行的路徑。而在奧爾波特看來,群際接觸理論的能夠發(fā)揮作用,最終還是要走到接觸的道路上面去。于是奧爾波特提出了著名的群際接觸的四個最優(yōu)條件。
既然接觸對于改善群際關(guān)系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那么群際之間到底應(yīng)該如何接觸,是否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在此思考的基礎(chǔ)上,奧爾波特提出了促進群際積極接觸的四個最優(yōu)條件:平等地位、共同目標、群際合作、制度支持。
平等地位是指接觸群體在接觸的情境中保持平等的群體地位;共同目標是指設(shè)立接觸雙方均積極努力才可以達成的特定目標;群際合作是指接觸雙方在達成共同目標的過程中處于合作而非競爭狀態(tài);制度支持是指官方、法律道德規(guī)范、社會傳統(tǒng)對群際接觸予以支持和鼓勵。
奧爾波特將四個最優(yōu)條件作為群際接觸的前提提出后,很多嚴格遵循這四個條件的實驗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積極接觸效應(yīng)。證明了奧爾波特的群際接觸理論對于改善群際之間的關(guān)系確實有效,后來,這一理論被廣泛應(yīng)用于種族、族群、教育、社區(qū)、福利分配等不同的群際關(guān)系之中,均取得了積極的效果。直到今天,奧爾波特的群際接觸理論仍在發(fā)揮著作用。
注釋:
①高明華.偏見的生成與消解 評奧爾波特《偏見的本質(zhì)》[J].社會,2015,35(01):210.
②Allport G.W.The Nature of Prejudice[M].Cambridge,MA:Perseues Books,1954: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