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棟
(華僑大學圖書館,廈門 361021)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社交軟件。微信創(chuàng)始人張小龍于2018年1月15日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微信的用戶數(shù)已經突破10億[1]。在中國知網中,以“微信”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得到13 196條結果;以“圖書館+微信”為檢索條件,得到1 265條結果。由此可知,我國學術界進行了大量與微信相關的研究,其中包括微信在圖書館中的應用。但微信小程序(Wechat Mini-Apps或Wechat Mini Program)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研究相對較少,共檢索到8條相關記錄,其中核心期刊論文僅有3篇[2-4]。微信小程序雖然出現(xiàn)較晚,但發(fā)展迅速。隨著微信小程序的推廣,它對圖書館領域的影響或許會越來越大。所以對微信小程序在我國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場景研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可為我國圖書館借助微信小程序更好服務提供一定的參考。
馬化騰于2016年提出,騰訊的未來目標是連接一切。在此后的發(fā)展中,騰訊通過微信、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等產品分別實現(xiàn)了“人與人的連接”“人與服務的連接”“人與商業(yè)的連接”[2]。微信小程序是騰訊于2017年1月正式上線的產品,正在實現(xiàn)“人與物品的連接”,具有無須安裝、無須卸載、即用即棄、不占用手機內存等優(yōu)點,深受廣大用戶歡迎。僅1年時間,微信小程序的用戶數(shù)達到4億,數(shù)量達到58萬個[5]。隨著人們對小程序的認可,各種類型小程序用戶數(shù)也迅速增長,如電商類小程序的用戶數(shù)在2017年各個季度的流量增長率接近100%[5]。
劉鋆[6]于2017年5月對圖書館微信小程序進行過統(tǒng)計研究,以“圖書館”和“圖書”作為檢索詞,分別獲得4條和18條結果。本研究以同樣的檢索方式,分別在微信小程序檢索窗口進行檢索,檢索時間為2018年9月7日,分別獲得107條和2 103條結果,與劉鋆的數(shù)據(jù)相比較可見,微信小程序已經受到圖書信息服務界的廣泛關注,并且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使用微信小程序。由于以“圖書館”為檢索詞得到的結果更接近本次研究的目的,故對107條結果進行樣本研究。
2.2.1 微信小程序的服務主體分析
在這些檢索結果中,提供微信小程序服務的主體包括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民營圖書館、圖書出版商、館配商、其他6類。其中,高校圖書館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有北京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等6所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國家農業(yè)圖書館、上海黃浦區(qū)圖書館、紹興圖書館等13所圖書館,民營圖書館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有陽光書園兒童圖書館、美天閱讀兒童圖書館、唐山悠貝親子圖書館等33所圖書館,館配商有圖書館書架等25個小程序,其他包括各種個人或公司開發(fā)的用于閱讀推廣和圖書查詢等功能的小程序(見表1)。
表1 圖書館微信小程序
①使用微信小程序的高校圖書館并不多,僅有6所。既有知名的高校圖書館(如北京大學圖書館),也有高職院校圖書館(如湘警職院圖書館)。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微信小程序并不需要太多人力、物力投入,取決于所在高校圖書館能否意識到以及是否需要提供這項服務。②公共圖書館提供微信小程序服務的數(shù)量相對較多,以我國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公共圖書館為主。這表明,我國沿海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的公共圖書館更積極采用新技術提升服務水平。③民營圖書館和圖書館館配商等數(shù)量相對比較龐大,他們希望盡早通過微信小程序這個新事物來推動自己業(yè)務的發(fā)展。整體上而言,我國圖書館雖然目前使用微信小程序服務的數(shù)量相對較少,但在可預期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加入微信小程序服務行列。
2.2.2 微信小程序的應用場景分析
為更好地分析微信小程序在圖書館的應用場景,本文聚焦于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將19個圖書館微信小程序作為樣本進行研究。通過試用,發(fā)現(xiàn)微信小程序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6類:閱讀推廣、空間預約和座位系統(tǒng)、圖書搜索、活動展示、交流和游戲。
(1)閱讀推廣。紹興圖書館通過微信小程序專門進行閱讀推廣活動,主要通過展示閱讀推廣活動、各類美文品讀及朗讀等方式進行。使用紹興圖書館微信小程序后會默認獲取用戶的微信頭像,并且能在個人中心中看到朗讀排行榜。2018年9月7日的數(shù)據(jù)顯示,共有323名讀者參與了紹興圖書館的朗誦活動。
(2)空間預約和座位系統(tǒng)?,F(xiàn)在許多圖書館都設有研究小間,為本校師生提供一個互相交流、探討、學習的場所。但每個圖書館的研究小間數(shù)量非常有限,很難滿足所有讀者的需求,所以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預約制度。國家農業(yè)圖書館開發(fā)了“圖書館IC空間預約”系統(tǒng),讀者綁定卡號和密碼即可進行研究小間預約。華東師范大學開發(fā)了roombook預定系統(tǒng),預定研究小間的時長至少30分鐘,可到4小時以上,但每天只能申請1次。
座位系統(tǒng)與研究小間具有一定相似性,都是因圖書館空間有限而進行的占座行為。商洛學院圖書館和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開發(fā)了占座微信小程序,使用的座位系統(tǒng)相同,紅色表示已占座,黃色表示暫時離開,綠色表示座位空閑。讀者借助該系統(tǒng)可看到不同樓層哪些座位處于空閑狀態(tài),并選擇想要的位置進行占座。當有事的時候可選擇“暫時離開”,若想結束學習離開圖書館則可選擇“學習結束”把座位空出來。讀者也可在排行榜看到不同學號的學習時長。
(3)圖書搜索。圖書搜索是圖書館提供的基礎服務之一,這項服務也被許多圖書館通過微信小程序實現(xiàn)。北京大學圖書館、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開發(fā)了用于圖書搜索的微信小程序。北京大學圖書館和華南師范大學圖書館提供圖書檢索,可給讀者提供索書號、書籍狀態(tài)和館藏位置等基本信息。上海圖書館下的黃浦區(qū)圖書館、明復圖書館、嘉定圖書館、徐匯區(qū)圖書館等不僅提供圖書檢索,還可提供全文下載和閱讀。即上海圖書館不僅可讓讀者知道圖書的館藏位置等,還支持全文閱讀,最大程度地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4)活動展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通過微信小程序專門宣傳圖書館的各項活動,可進行活動的預告、活動過程的展示及活動結果的新聞報告等,如最近進行的“中圖公益展覽:《西游記》插圖展”。微信小程序已經成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各項活動的展示平臺,是圖書館向讀者進行活動宣傳的重要場地。
(5)交流。其指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這也是圖書館的一個特色服務。湘警職院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入館指南、圖書查閱與續(xù)借、活動展示、課表成績等服務,但最具特色的是讀者之間的交流。每個學生在“交流”欄目就自己在讀書、學習、看電影和聽音樂等方面寫出自身感悟,其他讀者可回復或評論,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湘警職院圖書館通過微信小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讀者網上交流的問題。為鼓勵在校師生參與到“交流”欄目中,湘警職院圖書館每周選出1篇心情感悟推送至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并贈送1本價值50元的書籍。
(6)游戲。據(jù)報告顯示,游戲小程序已經成為微信小程序最大流量構成,出現(xiàn)了“跳一跳”和“彈一彈”等現(xiàn)象級游戲。游戲已經成為人們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最主要原因。在圖書館界,也有通過游戲方式引入圖書館服務,如朱玉強[3]提出了排架游戲,通過游戲的方式讓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圖書排架工作。
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有2 914所高校[7]、3 153家公共圖書館[8]。但在本次調研中僅有19家圖書館開通了微信小程序,占總數(shù)的0.31%,可見微信小程序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比例極低。微信小程序與移動端APP、傳統(tǒng)Web相比具有開發(fā)學習曲線平滑、開發(fā)維護成本低、移動端硬件能力調用強、安裝成本低、使用便利性極好、移動端使用高度流暢的優(yōu)點,所以微信小程序得到了高速發(fā)展。我國圖書館應注意到微信小程序的快速發(fā)展,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推出相應服務。但目前我國圖書館還是應以傳統(tǒng)Web服務和移動端APP為主,微信小程序應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服務的嘗試,也是對傳統(tǒng)服務的一種補充。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成熟和用戶關注度的轉移,我國圖書館再進行調整是否將微信小程序作為重點發(fā)展對象。
從本次研究可知,我國圖書館微信小程序的應用場景包括閱讀推廣、空間預約和座位系統(tǒng)、圖書搜索、活動展示、交流和游戲。雖然我國圖書館微信小程序的功能較多,但具體到單個圖書館則顯得相當單一。黃有璨等學者于2016年按照重要/不重要、高頻/低頻兩個維度將互聯(lián)網產品放入四個象限[9]。在互聯(lián)網中,原生類APP包括入口類、支付類、教育類、社交類等。對讀者而言,高校圖書館或本地公共圖書館是他們使用頻率較高且相對重要的服務,所以可做成原生APP。對于使用頻率高、相對沒那么重要的,可開發(fā)成微信小程序,并通過微信小程序將流量導入原生APP。在本次研究中,空間預約和座位系統(tǒng)、圖書搜索等服務都是讀者使用頻率很高的,圖書館完全可將其開發(fā)成小程序,并通過這些服務將讀者導入傳統(tǒng)的圖書館Web服務或微信公眾號,為讀者接入更多的服務。對于那些很重要但使用頻率相對較低的服務,圖書館應毫不猶豫地通過微信小程序提供服務,這樣可以減少圖書館開發(fā)新服務的試探成本。如閱讀推廣、活動展示等服務,對于圖書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讀者使用的頻率相對較低,圖書館可開發(fā)微信小程序來進行試探,看效果如何。對于不重要、使用頻率低的服務,圖書館可根據(jù)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發(fā)展重點,有選擇地開發(fā)微信小程序。
我國圖書館微信小程序的發(fā)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對于能提供哪些服務及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務都還處于摸索期。本研究的19個圖書館微信小程序案例中都沒有看到任何的推廣界面,與圖書館原有服務聯(lián)系不大,顯得較為孤立。微信小程序,特別是游戲小程序,之所以能夠快速發(fā)展的原因,除與傳統(tǒng)的Web和移動端APP相比有一定的優(yōu)勢之外,還在于其能夠通過分享而獲得更好的服務。如用戶在玩游戲時,若失敗可通過分享獲得再來一次(或“續(xù)命”)等服務,從而用戶能夠非常樂意地分享小程序,從而很快地將小程序推廣。我國圖書館微信小程序也應注意推廣:一是通過傳統(tǒng)服務界面進行宣傳;二是為讀者分享微信小程序設置相應的激勵機制;三是開發(fā)有趣的服務,將一些服務以游戲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從而吸引更多的讀者使用圖書館微信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得到快速發(fā)展,我國圖書館不應對其視而不見,而應主動引入最新技術,從而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同時,由于技術限制和用戶遷移的影響,我國圖書館暫時不能將微信小程序作為圖書館對外服務的主戰(zhàn)場,而是作為傳統(tǒng)服務的重要補充,同時也可作為圖書館探索創(chuàng)新性服務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