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儲文靜
1927年,19歲的王映霞與郁達夫登報結婚,開始了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段著名的戀情。10年后,郁達夫和王映霞鬧得不可開交,郁達夫一怒之下在《大公報》上發(fā)了一個啟事:“王映霞女士鑒:亂世男女離合,本屬尋常,汝與某君之關系,及搬去之衣飾、現(xiàn)銀、款項、契據(jù)等,都不成問題,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達夫謹啟?!焙髞斫涍^友人調解,兩人和好了。然而到了1939年,郁達夫又在《星島日報》上登出啟事:“達夫與王映霞女士已于本年三月脫離關系,嗣后王女士之生活、行動完全與達夫不涉,諸親友處恕不一一函告。謹此啟事?!?/p>
民國時期,在報紙上刊登訂婚、結婚甚至離婚啟事,成為一種時髦。
1913年2月,《長沙日報》登載了一則結婚廣告,說鄭師道與唐群英因“道義與感情成婚姻之愛”。鄭師道是唐群英的追求者,從浙江一直追到湖南,據(jù)說此人“精神有恙”。唐群英是中國同盟會的第一個女會員,女權運動的領袖。那時她丈夫已去世多年,這么個啟事豈不是有損她的清譽?唐群英大怒,帶著幾個姐妹大鬧《長沙日報》編輯部。編輯部再三解釋說,廣告是經營性質的,和他們無關,應該去找鄭師道。編輯部還答應在第二天的報紙上致歉,好話說盡,唐群英才答應離開。
民國的報紙上還有訂婚啟事。男女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征得雙方家長同意后,互相交換紀念品,攝影留念,并在報上合登訂婚啟事,男女雙方準備喜糖饋贈親友,婚約即告確立。從此,雙方就有義務忠于對方。
除了訂婚和結婚啟事,民國的報紙上也有離婚啟事。1946年8月4日,《大公報》上刊登:“朱紹輝、吳少云離婚啟事:我倆結婚三載,今因意見不合,勢難偕老,今憑男女雙方親族,自愿脫離夫婦關系,以后男婚女嫁各聽自由。雙方已將個人物品各自檢點清楚,永無瓜葛。此系兩人自愿,并無絲毫逼迫之事??湛跓o憑,特此登報聲明。”口氣之冷漠,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