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剛 莊婭
《玫瑰莊園》是八零后詩人鄭小瓊歷時十三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詩集,共收錄80篇詩歌。作者通過描寫“玫瑰莊園”中的祖父和“祖母們”的生活來展現(xiàn)一個家族的歷史,建構(gòu)起一代人的“家族記憶”。《玫瑰莊園》通篇采用“回憶”,所憶及的內(nèi)容是“祖父母”一輩人,但視點卻是現(xiàn)在的“我”,也就是說,在兩代人之間的精神往返與“隔空對話”中,完成了“家族精神”的復(fù)活、檢視、繼承、重構(gòu)與批判。給我們提供了一部“家族史詩”。作者在后記中交代,是打工生活的閑暇中,在出租房附近的一個小公園里,翻看到一本雜志上的一幅油畫《外婆家》,“一種濃濃的鄉(xiāng)愁升起”,于是“我想寫一組詩歌,想寫一個有關(guān)四川家族的往事”。
一
《玫瑰莊園》是一個巨大的存在,它是一部用詩寫就的家族史?!懊倒迩f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古老中國向現(xiàn)代轉(zhuǎn)型的精神樣本,祖父、祖母們在“玫瑰莊園”這座城堡中,上演時代命運與個人悲歡。在《紅塵,鎮(zhèn)》中交代:我的祖父,一生的大煙,混亂的性/洋文、眼鏡、白西裝和救國理想……/重慶或南充的生意,鄉(xiāng)間田畝收成/退去,他返回長衫腐朽欲望,做沮喪的人……/懷疑中絕望,生活像濃郁而迷戀的鴉片/渾濁,嗆人。他得用性、草木、大煙/確認活著。
祖父的“救國理想”演變成“絕望”,繼而行尸走肉式地活著,“玫瑰莊園”作為絞殺理想的“裝置”,似乎是古老中國的一個隱喻。而《玫瑰莊園》里的二祖父是作為“莊園”的叛逃者,去尋找自己的生路,在《二祖父》中寫到:“……/從學生到士兵,他厭倦莊園的朱砂和佩環(huán)/他站在走廊誦讀革命,來自德國的理想/像火光,在光中他認清幸福和生命的意義/陰影,以及莊園的沉悶,他讀著壓迫階級/共產(chǎn)主義,跟隨四方面軍去遙遠的北方而祖母們也在這種散發(fā)著頹廢、腐敗氣味的“玫瑰莊園”里埋葬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在《懸梁》中,作者不解地追問:……你柔弱且美,似荷蔭里的閑魚,不再遺留/學堂的痕跡,這么多年,我在讀不同的你/游行的前列與激進的思想,把石頭砸向/縣府大門……/我無法理解從激進學生到姨太太的距離/生活的冰將內(nèi)心的火熄滅,沉默聚集隱忍“玫瑰莊園”是典雅精致的,也是頹廢沒落的。他的主人們在國難當頭之際,有著高貴的慷慨赴死的精神, “地圖上祖國化作他身體一部分,他能清晰感受戰(zhàn)火焚燒的疼痛,他選擇離別,雨像豎起的頭發(fā),扎進大地,暴雨中,他奔赴異鄉(xiāng)”(《奔》),“‘別為我擔心’,你信中第一句話,我想象亞熱帶的叢林,野獸與疾病,孤寂與饑餓、生與死、槍與玫瑰,思鄉(xiāng)病,黑汁般的光與戴安瀾將軍”(《異鄉(xiāng)》),這兩首詩字里行間流露出“我祖父”的鐵骨錚錚的悲壯感。
二
中國新詩的詩體探索,在其百年發(fā)展中一直沒有停歇過。在放棄了“言志”、“載道”與“律詩”、“絕句”的纏絆以后,中國新詩詩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但也陷入漶漫無邊的蕪雜,重建新詩的詩體結(jié)構(gòu),是任何一個有“詩歌野心”的詩人的夢想。在《玫瑰莊園》這部詩集寫作之先,鄭小瓊即有詩體形式上的自覺。她在這部詩集的后記中提到:“我想寫成在形式上有自己風格的詩,在分節(jié)分行等探索。”并提到了她所欣賞的“十四行體”、彼特拉克體、莎士比亞體、普希金的“奧涅金詩節(jié)”和“聞一多的格律體”。
值得注意的是,《玫瑰莊園》的詩體形式整飭,八十首,像八十個文字方隊,但卻沒有給人帶來“削足適履”的拘囿感。
作為“跨句”的詩歌修辭,已成為現(xiàn)代詩歌的常用手法。鄭小瓊在這形式的探索上,走得更遠,一個意義密切的詞往往被分隔在兩個段落中,(段首和段尾)“跨段”的修辭,帶來意義上的紐帶連接和意義絞纏,也為詩歌外形整飭的一個反叛。
祖母們、我,雙層影像重影疊加、置換互文。使得“玫瑰莊園”獲得了“當下生活”的參與感,也使得“我”的精神結(jié)構(gòu)接續(xù)到“家族”譜系中。此種“魔幻”寫法,不僅增加了詩歌的層次容量,也有助于消除因形式的整齊劃一帶來的重復(fù)感。
《玫瑰莊園》是鄭小瓊歷時十三年完成的一部詩集,在寫這部詩集的同時,卻完成了散文詩集《疼與痛》,以及詩集《女工記》 《純種植物》,鄭小瓊在后記中頗為感傷地提到:“十三年過去了?!薄按巴馐菑V州的夏夜,喧嘩、熱鬧,高樓、立交橋、車水馬龍,而我的記憶卻回來鄉(xiāng)村、老屋、樹木、日夜不停留的嘉陵江,想起十幾年的時光,青春已逝,世事滄桑?!北砻嫔峡?,由于回憶內(nèi)容的封閉性,所以在《玫瑰莊園》和她的幾乎同時寫作中的詩集,并沒有多少內(nèi)容的關(guān)聯(lián)。但實際上,人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唯一的,盡管跨度有十三年之長,但也只是“生命之流”中的同一個“流”,從創(chuàng)作心理上來講,很難講《玫瑰莊園》的寫作與其他幾部詩集的寫作沒有關(guān)系,《玫瑰莊園》在鄭小瓊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與另外幾部詩集有著一種“反向”的精神聯(lián)系,“格式塔”一般地填補著鄭小瓊詩歌坐標中的“隱在領(lǐng)域”。這也就構(gòu)成了鄭小瓊詩歌的復(fù)雜面向,即使對貼標簽式的“打工詩人”的反撥,也是對加之與“詩”之前所有“修辭”的拒絕。
三
在這部詩集中,彌漫著一種戲文般的聲音,固然這是由詩中的文字組合所產(chǎn)生的,另外也是由文字所產(chǎn)生的視像,帶來的互文性效應(yīng)。鄭小瓊這一部詩集的用意,到底何在?或者說,這部詩集給予我們讀者的審美效應(yīng)何在?
我覺得《玫瑰莊園》提供了一種精神,也就是“玫瑰莊園”其實是一座“精神莊園”,即“閑適是俗世也是清高”,即我們的祖上,我們的民族,或者更進一步推廣開來,我們的曾經(jīng),在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里,都曾經(jīng)有一座“玫瑰莊園”。對于這種“精神莊園”的回憶,恰恰是當下現(xiàn)實世界的“精神荒蕪”的一種心理回應(yīng),即使是在兵荒馬亂的衰退歲月,人依然能保有“精神”的閑適和自在。這樣想來,對于生活挾裹下的“當下”的我們,不但是“玫瑰莊園”變成了“出租房”,而且“精神”被一再擠壓,失去了“閑適”,也就失去了精神的生成基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玫瑰莊園》所追溯的遙遠回響,恰恰是對當下的一種批判的聲音。
張厚剛,文學博士,聊城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dǎo)師。主要致力于新詩批評與新詩理論研究。
莊婭,聊城大學文學院2016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