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譚斌康
把南瓜花變成一只燈籠,需要一個秋天,一個夜晚,還有幾只螢火蟲。
當(dāng)然還要有你。
你是捕蟲能手。
除了撲螞蚱,捉蝴蝶,還能以敏捷的身手抓住那些會飛的星星。
而我是摘花使者。
穿籬笆,爬溝渠,躲過鄰居那條大黑狗,掐得最艷的南瓜花舉到你的鼻子尖兒;有時惹一身花香,有時沾一身泥巴。
那些星星就有了一個芬芳四溢的家。
那些夜晚就成了一個朦朦朧朧的童話。
而今,南瓜花的模樣依然嬌黃嬌黃,那些螢火蟲般的歲月,卻又會在村口哪棵棗樹下閃亮?
鐮刀是火焰的孩子。
淡藍(lán)色的火焰,生就了鐮刀彎彎的體型,喂養(yǎng)了鐮刀鋒利的性格。
可鐮刀再怎么鋒利,也鋒利不過汗水的喘息;再怎么彎,也彎不過天上豆莢般的月牙,彎不過父親麻桿似的腰腿兒。
父親是鐮刀的另一個兄弟。
印象中,父親總是和鐮刀形影不離。鐮刀走到哪兒,父親就跟到哪兒。北坡倒伏的麥芒,扎傷了父親的目光;南嶺嫩綠的青草,撂倒了鐮刀的胃口。
有月亮的晚上,父親就坐在門前的石凳上,蘸著鹽水呼哧呼哧地磨鐮。磨石越來越薄,鐮刀越來越瘦,父親的鼾聲卻在炕頭長得越來越茂盛。
鐮刀和父親,讓那些貧瘠的日子有了希望。一茬一茬的希望被暴雨摧殘,又被細(xì)雨滋潤;一茬一茬的莊稼被春風(fēng)吹綠,又被秋風(fēng)吹黃。
而今,又一個金色的秋天回到了鄉(xiāng)下。聽著隆隆的機(jī)器聲,墻角的鐮刀抖落滿身銹蝕,亮出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