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yuǎn) 徑
我小時候,家里收入少,兄弟姐妹又多,不但很少吃到肉,就連大米也不能保障。每天,我父母在早上就煮好一大鍋粥,然后用冷水調(diào)均木薯粉倒入粥中煮,讓粥變得稠一些,這樣的一鍋粥就是我們一家白天的伙食,晚上我們才能吃飯。
我們要改善伙食,自然要巧費心思了。我家在老屋旁,種了一棵水瓜,這種瓜像絲瓜那么長,用它來做湯,非常甜美。那棵水瓜樹的果實收獲后,可以一直吃到當(dāng)年的十月份,是我們改善伙食的“好幫手”。不過,我們更多的美食,還是來自于大自然的“野味”。
春天,田野里的螻蛄就是最美味的食物。螻蛄只有拇指大小,我們把它叫做“蛤兒”,把螻蛄剁碎蒸熟就是一道難得的美味。
夏天,竹筍上常有筍角蟲和蛆,有指頭大小,烤來吃很香。劈松木柴的時候也會得蛆,我們也會烤來吃。田中有一種浮生的植物,我們本地人叫它水蔂菜,將它剁細(xì)做湯,非常清甜可口。我們還會把花生葉苗剁細(xì),拌上米粉末放進(jìn)罐子里腌制,吃起來酸酸的,很美味。在我們村一個沖菜地里,還生長著很多蘿鴉酸,它的根莖白白的,很像小蘿卜,吃起來很甜。
夏天的美味還有山上的野菌,在先雨后晴的天氣里,特別容易長菌,松梢菌、黃猄菌、芝麻菌、漏菌都是我們采摘的對象。在椎木林中黃猄菌特別多,這種菌很有味道,而且嚼起來口感很好。
夏天的野果很多,最出名的是饅頭子,也稱墳頭子,學(xué)名就是無花果。這種果子紅紅的,有小孩拳頭那么大,無花果肉含有晶瑩的糖液,吃后沁人心脾。當(dāng)一棵棵高大的無花果樹掛滿紅紅的小燈籠時,就會引來無數(shù)黃蜂蝴蝶,圍著吃果子漲出的糖汁。山?jīng)_里還有一種野果——白飯子,像小指頭大小的潔白果實掛滿樹枝,甘甜多汁,叫人垂涎。
秋天,山里的野果就更多了。有帶狀的酸葡萄果,因它的藤像背小孩用的背帶,所以我們叫它做背帶子;有先澀后甜的油甘子,我們放牛時口渴,常采來吃;還有沙糖子,指頭大小的果子白瑩瑩的,吃起來在甜味中帶著一種特別的味道。
村邊的小河長著一種看上去很像竹筍的水生植物,在秋冬季節(jié),我們就采摘這種植物。它的莖部像紡錘,北方人叫它做茭白。雖然采摘茭白讓我們弄濕了衣服,有點冷,但茭白的美味是令人高興的。
在秋收過后,我們還會到田里捉禾蝦、蚱蜢烤來吃,冬天時則可以在單竹里找到竹蟲烤著吃,非常香脆。
我童年時代的食物雖然很少,生活也非常清苦,但那些可食的野味卻令人回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