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青
第一站我們來到伊爾庫茨克,這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qū)最大的工業(yè)城市,距離北京只有四個小時的航程。這里的礦產(chǎn)和木材資源極其豐厚,也是俄羅斯古建筑名城之一,國家和州級的保護遺產(chǎn)就有500多處。
伊爾庫茨克的塔利茨博物館最有價值的建筑是1667年的伊利姆斯基城堡。博物館幾乎所有的木屋都是從伊爾庫茨克州各地搬遷過來的。有些木屋是因為建水庫而整體拆移到此,至今還可以看到重新組裝時留下的痕跡。木屋不僅記錄了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建筑風格,更記載了伊爾庫茨克的人文歷史和民族變遷。
這里冬天漫長寒冷,木質(zhì)房屋的墻體都有一米以上的厚度,房屋的門窗都按兩道設置,敞口開得比較小。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在莫斯科這樣的大城市,旅店、商店等建筑的門都只有我們的單扇門那么大,為的就是抵御俄羅斯聞名于世的嚴冬。
貝加爾湖頭頂多項世界之冠:世界上最古老的湖,形成于大約2500萬年前的地殼運動;世界最深的湖,平均深度約為730米,最深處達1600多米;世界淡水容量最大的湖,面積31.5萬平方公里,淡水容量占了世界淡水總量的20%;清澈度世界第二的湖,可見度達40米。1996年貝加爾湖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2009年,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首次到貝加爾湖度假,期間還乘坐深水潛艇下沉到了湖中1400米深處。普京的示范效應很快發(fā)揮了作用,貝加爾湖的旅游熱度節(jié)節(jié)上升。周末來此度假的俄羅斯人很多,而夏季來此避暑、冬季來此滑雪的人更多。
貝加爾湖盛產(chǎn)魚類,其中不乏名貴魚種。這里盛行一種煙熏的烤魚,魚的肉質(zhì)適中,刺少,經(jīng)過熏烤后肉凝成一瓣一瓣的,吃的時候像剝柚子那樣,稍微一掰就能將一瓣魚肉放進嘴里。在小農(nóng)貿(mào)市場上,這種魚最便宜,吃起來也最方便。很多來度假的游客買幾條烤魚和幾瓶啤酒,坐在湖邊就吃開了。
第二天,就在我們早起準備飽覽貝加爾湖的時候,窗外漫天飛舞的雪花讓我們大吃一驚。前一天還有游客在湖中游泳,一夜之間便接近冰點了。
基日島是一個長6公里、寬僅1.5公里的狹長小島,14世紀成為諾夫哥羅德(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堡國)通往北方海域的必經(jīng)之路。19世紀中后期,島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三座木質(zhì)教堂:主顯圣容大教堂、圣母庇護教堂、錐形木質(zhì)鐘樓。島上的風車、磨坊、嗮架等民俗建筑,在綠草成茵、百鳥飛翔的環(huán)繞下,組成了一幅寧靜和諧的田園風景。在環(huán)島棧道上漫步,湖風輕拂,鐘聲悠揚,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需要說明的是,從彼得羅扎沃茨克去基日島的快艇每天只開兩班,分別為上午8:30和11:30。每個班次的游客只能在島上逗留三個小時。游客上島時工作人員對票號都有登記,以保證游客及時返回。島上是不允許過夜的。游船票2200盧布,登島門票880盧布(包括導游費),總計3360盧布(約240元人民幣),這也是我們在俄羅斯遇到的最貴的門票了。俄羅斯實行門票雙軌制,外國人買票的價格要高出本地人近一倍,所有旅游景點無一例外。
彼得羅扎沃茨克市距離莫斯科925公里,我們坐了一夜臥鋪火車才到達這里。彼得羅扎沃茨克有一座非常有名的音樂學院,很多中國學生到這里求學。這個城市風景秀麗,空氣清新。藍綢緞般的奧涅加湖水,原生態(tài)的樹林,開滿蒲公英花的草地,沿街沿湖不時出現(xiàn)的雕塑,還有很多歷史遺跡和建筑,都令人陶醉。
我們從彼得羅扎沃茨克返回莫斯科,沒有停留,接著乘火車去弗拉基米爾。三個小時后,我們順利與房東謝爾蓋接上了頭,而后坐半個小時汽車到達蘇茲達里。當我們的車最終停在一座漂亮的藍色木屋前時,一位中年婦女已經(jīng)微笑著站在門口迎接我們。她叫伊莉娜,是謝爾蓋的妻子。
幾年前,謝爾蓋自己動手蓋了這棟木屋,靠著誠實、勤勞,伊莉娜和謝爾蓋的家庭旅館贏得了客人們的一致好評。口口相傳,來這里住宿的游客絡繹不絕。伊莉娜說:“從開張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名客人,其中一半來自中國?!币晾蚰扔袃蓚€女兒,15歲的小女兒包麗娜可以用英語與客人對話,夫妻倆就是靠小女兒的幫助,通過電子郵件與國外的客人溝通并預定房間的。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布置擺設簡潔明快,溫馨可人。伊莉娜做了一頓可口飯菜,讓我們品嘗了正宗的俄式家庭餐。
位于莫斯科東北約220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歷史悠久、教堂云集、風景如畫的小鎮(zhèn),它就是赫赫有名的蘇茲達里,也是莫斯科周圍“金環(huán)旅游線”中最為漂亮的小鎮(zhèn)。
在蘇茲達里老城區(qū)約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歷史建筑多達300處,以教堂、修道院、鐘樓及輔助建筑居多。站在蘇茲達里的高處,可以看到教堂的尖頂如破土春筍,在小鎮(zhèn)的上空留下生動的剪影。
蘇茲達里人口1萬出頭,其中一半從事與旅游有關的產(chǎn)業(yè),而每年到訪的國內(nèi)外游客據(jù)說已經(jīng)超過了100萬。
我在蘇茲達里遇到一位老人,他在路邊邊拉手風琴邊唱著蘇聯(lián)革命歌曲。當我把一把硬幣放進他身邊的盒子里,并比劃著說自己來自中國的時候,他立即唱起了《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讓我倍感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