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程莉
科技的進步帶動了新媒體技術的崛起,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移動電腦等新興媒介憑借信息傳遞的高速性、媒介的便攜性、媒體與受眾間的互動性在短時間內博得了群眾的廣泛青睞。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并不意味著傳統(tǒng)媒體的逐漸消弭,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新聞媒介是黨和政府溝通群眾的紐帶,是輿論引導的指南,是主流價值導向發(fā)聲的喉舌。時代進步的腳步中,新舊媒體優(yōu)勢互融,相互促進,共謀發(fā)展,既是政策指向,也是發(fā)展必然。
互聯網技術進一步開拓了信息發(fā)布、傳輸、獲取的渠道,加快了了解信息、獲取信息的速度,信息是融媒體時代最寶貴的資源,也是融媒體時代最閃光的優(yōu)勢。從這一角度來看,媒介融合對于新聞采編工作的提升是有利的,新聞采編工作者可以隨時隨地登陸互聯網獲取相關信息,并利用數字化、網絡媒體技術支持采編工作的進行,減少傳統(tǒng)工作中信息采集、編輯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
所謂“隱藏性”特點指的是在互聯網海量傳輸的信息渠道中,很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會被其他信息掩蓋,對于采編人員而言,從繁多的看似平常的信息中篩選能夠被深入挖掘的、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頗具難度。隱蔽性特點與多樣性特點是信息爆炸的傳媒環(huán)境對新聞采編工作影響的兩個對立面,具有高度新聞敏感度的采編人員能夠挖掘出促進節(jié)目獲得更高關注度的優(yōu)質新聞,并引發(fā)受眾的互動,傳播正能量。
全方位的報道可謂是融媒體新聞采編最顯著的特征。在各種媒體各展所長、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受眾走到了傳媒業(yè)“旋渦”的中心,任何一種媒體想獲得受眾的關注,喚起受眾的共鳴,都需要不斷完善自身以迎合受眾的喜好和需求。在電視、廣播、紙媒等傳統(tǒng)新聞媒體和互聯網新興媒體的充分開拓、探索下,能夠使受眾隨時隨地了解最新事件的全方位報道模式已經形成。全方位的報道提高了廣播、電視媒體采編工作的要求,采編人員不僅要在編輯工作中闡述新聞事件的具體內容,還要同時注重排版、策劃,不僅要重視文字的闡釋能力,還要以圖片、視頻、動畫、小游戲、虛擬現實等多種信息呈現方式增強受眾的感受。
融媒體時代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保有忠實的受眾群體,需要采編人員全面考慮受眾需求與當前呈現結果之間的差異,從選材、播出時間、節(jié)奏和形式等方面提升工作質量。采編人員應當積極學習新媒體技術應用方法,利用高新科技提高畫面、音效質量,選擇與特定受眾群體關注點更切合的話題做節(jié)目,例如設置更多美食類、美妝類、時尚類節(jié)目,這樣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年輕受眾群體的關注度和好評度。
當今時代,受眾渴望發(fā)聲,需要媒體為其提供抒發(fā)己見的途徑和表達情感的空間。起初,論壇、博客等平臺為受眾提供了這樣的途徑和空間,迅速得到受眾認可。而今,微博、微信朋友圈又為受眾提供了靈活的表達、展示自身的舞臺,獲得了大量粉絲受眾群??梢娛鼙娭匾暯换?,重視表達與表現,電視、廣播等新聞媒體在強化宣傳時必須考慮這一點,注重節(jié)目與網絡交互平臺合作。
信息量爆炸式呈現的基礎上,同一個新聞資源通常被很多媒體同時掌握、同時挖掘,各級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為了吸引受眾,就要不斷尋找貼合受眾關注的切入點,從新聞視角上進行創(chuàng)新,建立自身特色。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聞采編工作專業(yè)性的實質體現,也是廣播電視新聞媒體順應時代趨勢、強化信息處理效力的必然要求。
綜上所述,新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與傳統(tǒng)媒體的有效融合是未來我國傳媒領域發(fā)展的必然方向。在此基礎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新聞媒體采編工作必須隨之轉型、升級,樹立受眾需求服務型的工作理念、提高交互意識,推動主流新聞媒體快速適應新環(huán)境、新形勢,進行全面的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