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時
都說“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但現(xiàn)實中,我們常常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好幾次。尤其在感情問題上,大多數(shù)人走不出一錯再錯的漩渦。不少來訪者向我哭訴:“老師,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我告訴他們:如果一個人一再陷入同樣的苦難,很可能是你自己制造出來的。為啥我們總栽在同一件事上?
首先,核心信念會讓我們復制錯誤。如果在生活中經(jīng)常陷入相似的麻煩,在同一面墻上撞得頭破血流,可能與身邊的人際、社會環(huán)境無關(guān),而與你的核心信念相關(guān)。核心信念是我們對自我固有的看法,例如“我值不值得被愛”。如果一個人的核心信念是消極的,他就會經(jīng)常認為“我不值得被愛”“這個世界對我是有敵意的”。一旦現(xiàn)實世界發(fā)生的事情和他的核心信念不符,他們不是去接受事實,而是再次套用悲觀的信念,去曲解事實。例如,經(jīng)常被分手的一方會形成“我總是被拋棄”的信念,以至于每次有新的關(guān)系,他們都會警惕“他是不是要拋棄我”,這樣的擔憂表現(xiàn)在語言和行為上,直到對方終于受不了。
其次,我們復制錯誤是為了修復創(chuàng)傷。我們經(jīng)歷過一次印象深刻的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后,日后會不自覺地再次制造類似情境,重復體驗當時的情緒。這種重復的選擇,尤其兒時的經(jīng)歷最重要。正如弗洛伊德所說,如果我們兒時有一種固定模式,希望自己在成年時重建和還原那個場景,以完成早期心理創(chuàng)傷的一個修復。例如一個被父親責罵長大的女人,親密關(guān)系中更傾向于選擇和父親性格特質(zhì)像的男人,卻希望其比父親包容和藹,結(jié)果可想而知,當事人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在情感世界中重復犯錯、反復讓自己受傷。
最后,犯同樣的錯誤,可能是在尋求安全感。用毒汁澆灌長大的植物,清水對它而言就是毒藥。對于有些人來說,犯錯雖然要付出代價,但這種結(jié)果他們可以預見、預測而獲得穩(wěn)定、安全感。例如,一個從小被父親粗暴對待的女孩,長大后遇到溫柔的男人,那么她享受的同時還會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因為粗暴的后果是什么她很清楚,但對溫柔背后的套路她一無所知。她知道如何在粗暴下生存,卻對溫柔的對待不知所措。因此,只有把溫柔的男人變粗暴后,她才會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如此,也就進入了重復錯誤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