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初雪還沒有下,饕餮客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在尋找冬日暖“羊”了。
回望歷史,1 萬年前,華夏先人馴化了團隊作戰(zhàn)的狼;9000 年前把兇猛的野豬圈養(yǎng)起來。
著名環(huán)境歷史學家唐納德·沃斯特曾說,“一切環(huán)境史始于肚囊”。人類將自然界的資源轉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使自然進入了人類范疇。
考古學家認為,羊是從西亞走來的。在距今5000 多年前,著名的絲綢之路還沒有開通,羊兒先行來到華夏大地。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法的改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
羊兒來了,美食也來了。
春秋戰(zhàn)國時用羊羹犒賞三軍;唐人愛胡餅就羊肉;宋王室御廚烹飪首選羊;被貶的蘇東坡發(fā)現(xiàn)了羊蝎子的美味……
羊肉也譜寫過悲情:軍糧以米為主的宋軍,與軍糧以羊肉為主的蒙古鐵騎對抗,堅守襄陽6 年,以失敗告終。
本期“美食史話”欄目的文章《一頓羊肉引發(fā)的故事》和“名人食事”欄目的文章《唐朝年壽最長,子女最多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任性美食》,分別描述了歷史煙云中沉浮的良人美饌。他們已經(jīng)成為民族記憶的一部分。
舌尖上的美味代代流傳,也在時時創(chuàng)新。老北京涮羊肉、西北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全羊席……有人堅守著非物質文化技藝的傳承,有人則整理深挖市井老味。羊,可以一菜成席。餐飲人對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執(zhí)著,代表著包容、信賴、和諧的開放視野與明亮心情。
從西亞走到華夏大地的是溫柔小羊,而從華夏餐桌傳播到世界的是東方美學——美食中所包含的東方美學。中國漢字中,羊大為美,這是古人對羊肉味道的最高褒獎;魚羊為鮮,這是古人的實踐認知。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羊不僅是烹制菜肴的優(yōu)選食材,也代表著“美”和“善”。
華人的腳步聲響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一段戲言:“你在孟加拉吃著烤全羊,我在金沙薩享用燒烤大餐;你在莫斯科吃烤魚,我在加納吃羊肉泡饃……”封面話題《羊的奏鳴曲》,以翔實的案例、深度的訪談、透徹的分析,講述了羊肉作為優(yōu)質的食材,在餐飲人的策劃下,如何愉悅食客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