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
“社畜”一詞最近比較流行,大致用來形容年輕白領長期而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之所以這個解釋含含糊糊,是因這個流行詞來自日本。
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大量來自日本的“新詞”,如干部、電話、單位、法律、資本主義等。產(chǎn)生這個現(xiàn)象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清朝晚期中國人接受西方思想、學術有一段時間主要靠從日本轉介,即日本人翻譯西方著作,中國人則再從日語翻成中文。另一方面,日本傳統(tǒng)社會里,漢字使用比例較高,使用漢字在當時的日本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使得這種借用成為可能?!吧缧蟆币辉~從日本流行到中國,仿佛是歷史上這種現(xiàn)象的延續(xù)。
也有很多與現(xiàn)代人生活密切相關的詞匯不是來自日本,例如“公司”。這個現(xiàn)在專門用來稱呼企業(yè)或私有企業(yè)的詞匯,所用的兩個字都與“私有”“私營”無關。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為何會出現(xiàn),筆者至今沒有看到合理的解釋。與“公司”相對應的詞匯在日本稱為“會社”。筆者認為日語“會社”一詞更準確,更能表示“合伙”“股份”等含義。“會社”這個詞沒有從日本引入中國,反而用“公司”來稱呼企業(yè)機構,是今天造成對“社畜”一詞理解差異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社會和日語中,“社畜”很清晰地是指“會社”的“牲畜”。用中國話說,即賣身給企業(yè)的意思。而在中文流行中,有些人按照“社畜”的字面意思,將其理解為“社會動物”“社交動物”,顯然已經(jīng)遠遠偏離了本義。
日本人之所以用“社畜”來形容賣身給企業(yè),與日本社會的自身特性有關。曾經(jīng),日本企業(yè)以他們的終身雇傭制為驕傲。雖然在西方新自由主義可以隨時解雇員工的沖擊下,日本以“終身雇傭”為特色的企業(yè)管理方式?jīng)]能成為現(xiàn)代工商管理教育教學的經(jīng)典和主流,但是,日
本企業(yè)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這種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在日本社會較為鮮明的等級意識,加上終身雇傭的背景下形成的“社畜”一詞其實并沒有多少負面含義,主要是一種自嘲,例如加班。
“社畜”一詞經(jīng)由日本影視作品進入中國后,能夠流行起來,雖然有一些是文化差異引起的誤會,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的客觀現(xiàn)實,即年輕人的工作生活壓力較大。
對此,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客觀看待。一方面,很多年輕人都能夠正確面對壓力,確實有不少年輕人時常調(diào)侃加班,但一般還是將加班視為可接受的,因為白領工作不同于“福特主義”的機器流水線,很難用定時定量的標準化做衡量。再說,年輕人沒有壓力也很難成長。另一方面,我們不希望壓力太大將年輕人徹底壓垮,或者使年輕人失去了實現(xiàn)理想的可能?!?/p>
(作者是北京文化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