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媛
摘要:為了迎合當代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一些全新的教學模式開始被頻繁應用到小學教育中。小學科學作為一種綜合性學科,涵蓋了各種抽象、復雜的科學現象,微課教學的生動形象性、視覺直觀性等教學優(yōu)勢對于提升小學科學的教學成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探究小學科學教學中微課應用重要性的前提下,從提升課堂趣味性、化解課堂難題、科學實驗操作性3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實踐性建議。
關鍵詞:微課教學 小學科學 策略
微課是一種誕生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全新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利用資源容量小、傳播方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多媒體模式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在實際的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本大綱內容進行合理的微課設計,爭取利用微課點亮小學科學的課堂。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微課應用的重要性
1.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科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一般處于“被動化”的學習狀態(tài),只能通過教師的書面化講解獲取各種科學知識??菰餆o趣的課堂氣氛讓小學生喪失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導致科學整體教學質量下滑。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順應了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豐富多彩的微課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究欲望,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愛科學、學科學。同時微課教學模式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還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有利于教師通過微課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及時輔以各種查漏補缺的教育輔助措施。
2.營造真實學習氛圍,提高科學體驗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合理、科學地應用微課進行教育,可以將課本中抽象高遠的科學現象化繁為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領悟科學的奧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科學學習態(tài)度,從而實現科學教學成效的提高。另外,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小學生通過簡單、易懂的畫面或者視頻講解形式理解各種科學知識,增加學生的科學體驗感。從而將好奇心成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便于學生更準確地掌握科學知識點,提高小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觀察能力等。
二、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究
1.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科學課堂趣味性
微課中蘊含的內容豐富多彩,很多小學生毫無興趣的科學知識在微課的引導下,可以轉變?yōu)檩p松有趣的課堂形式。因此在實際的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書本上已有科學知識點的內容,巧妙結合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能有效提升科學課堂的師生互動,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在蘇教版小學科學3年級“今天天氣怎么樣”的教學中,同學們雖然對天氣的種類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知道晴天、下雨、臺風、沙塵暴等各種天氣特征,但是如何將天氣與表示天氣的符號完全對應起來記憶到腦海中是很多小學生頭疼的事情。因此科學教師可以把自然界中不同的天氣作為主要的制作對象,通過圖片展示的形式制作微課教學模板。比如:“太陽普照大地”對應的就是“一顆圓圓的太陽的天氣符號”,表示的意思是“晴天”;如果是一張“雪花滿天飛舞”的圖片對應的就是“不同雪花的造型符號”,如果“很厚的積雪”表示的意思就是“大雪”;如果“到處灰茫茫一片,視線不好”的圖片對應的就是“三條橫線的符號”,表示的意思就是“霧”……
在蘇教版小學科學3年級“校園里的小動物”教學設計中,科學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準備好一段視頻,視頻的介紹對象為蟬,通過各種動態(tài)化的影像片段展示蟬這種動物的各種生活習性,比如蟬吃什么、住在哪里、怎么發(fā)聲等等。通過有聲的講解及鮮活生動的視頻畫面,小學生的興趣度馬上就提升了不少,他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視頻。這時候教師可以趁機說道:“小朋友們,動物的世界非常奇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比如我們的校園中就有一個‘動物王國,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你們想知道它們身上都有哪些秘密嗎?現在,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今天我們的動物主角——蝸牛先生吧!”
通過生動有趣的微課導入模式,小學生們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他們在如同觀看電視節(jié)目的過程中,逐漸燃起探索科學新事物的激情。同時逼真的畫面、生動的講解等也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形象生動的教學過程,加強科學難點理解性
小學生雖然具備觀察、理解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年齡限制,很多科學課本中抽象復雜的科學知識及原理還是容易成為學生的學習障礙?;谶@種原因,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形象生動的教學過程,化繁為簡,將看似紛雜、毫無頭緒的科學內容通過簡潔明了的形式展現出來,加強小學生科學難點的理解能力。
在蘇教版小學科學4年級上冊“我們是怎么聽到聲音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帶有各種聲音的視頻文件,比如大自然中的烏叫聲、洗菜的流水聲、美妙的音樂聲、嘈雜的汽車喇叭聲等,通過這些不同聲音視頻的播放,引導學生們思考我們是怎么聽到這些聲音的。學生們肯定很自然地回答說:“用耳朵?!钡嵌溆质窃趺醋屛覀兟牭铰曇舻哪兀坑纱瞬讲竭f進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然后通過各種畫面模擬的視頻形式為小學生展示耳朵的具體內部構造,并且播放耳朵在聽到外界聲音后如何進行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動態(tài)傳遞過程。通過這種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幫助小學生直觀地觀看和認知耳朵的基本構造及聲音傳播的整個過程,學生們可以一步步在視頻演示下加深對耳朵內部構造的記憶力,同時深入了解耳朵內部各個組成元素的互相連動性。
在蘇教版小學科學3年級上冊“神奇的水”教學設計中,其中有關于“溶解”的科學內容。對于溶解這種科學現象而言,小學生的自我感知和領悟能力尚不完善,他們在憑空想象中感知到的溶解存在一定的誤區(qū)。因此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提高小學生對溶解的理解,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食鹽在水中溶解變化的過程,通過食鹽顆粒從大到小再到消失不見,將溶解現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微課可反復播放的優(yōu)勢可以給小學生持續(xù)觀看的機會,加深他們對溶解現象的感知度。這種簡便直觀的微課模式,不僅節(jié)約了教師不必要的語言講解時間,而且形象動態(tài)的展示效果更能引發(fā)孩子們的心靈共鳴。
3.直觀簡潔的教學畫面,提高科學實驗操作性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在科學課本中到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實驗類型。實驗室學生們探索分析的學習過程,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傳統的科學實驗教學一般主要以教師的口頭講解和現場演示為主,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而且效果不佳,很多學生在一遍的演示過程中根本沒辦法掌握實驗的步驟和技巧。因此科學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的優(yōu)勢,將一些科學實驗制作成微課的形式,不僅方便學生們反復查看觀摩,而且還能給學生在實際操作上提供及時的指導。
在蘇教版小學科學3年級下冊“了解土壤”的教學設計中,有一個關于“研究土壤成分”的實驗內容,其中需要用到的實驗材料有土壤、燒杯、水、攪拌棒、紙巾、坩堝、石棉瓦、三角架、酒精燈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酒精燈屬于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器具,因此教師可以將如何正確使用酒精燈的步驟制作成微課,在視頻中搭配必要的語言講解。在實驗開始之前,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循環(huán)播放,這樣小學生在具體操作中,如果哪一步忘記了可以隨時通過視頻獲取正確的方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實驗操作水準。
在蘇教版小學科學5年級下冊“認識常見的巖石”教學設計中,有一個關于“區(qū)分巖石”的實驗內容,實驗中要用到不同的巖石標本、放大鏡、燒杯、釘錘、滴管、稀鹽酸等實驗材料,其中稀鹽酸屬于具有危險性的具腐蝕性實驗材料,在實驗操作中需要非常謹慎和小心。因此針對本節(jié)實驗內容和目的,科學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微課視頻,將滴管的使用方法及稀鹽酸的危險性在視頻中一一進行展示講解。比如視頻中教師可以將使用滴管的正確方法放大進行展示,當滴管中的稀鹽酸落到巖石表面上,會出現冒泡的現象,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借機告訴學生:“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稀鹽酸具有腐蝕性,如果接觸到衣服或者肌膚都會帶來一定的傷害?!蓖瑫r釘錘作為一種擊碎巖石的實驗器具,在實驗操作中也具有一定的潛在危險,如果用力過猛可能會導致碎塊飛濺引起不必要的傷害,因此教師也可以在視頻錄制中加入釘錘的正確使用方法。這些課堂教學微視頻,教師在課堂講解中可以隨時調用,還可以中間暫停,使用方式較為靈活。而且詳細化的實驗注意事項及實驗器材的使用技巧都能在視頻中獲得,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顧及班級中不同等級的學生群體,讓每個學生都有觀摩學習的機會。
綜上所述,與傳統科學教學模式相比,微課教學具有使用便捷、操作靈活、情景逼真、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交互性強等多種教學優(yōu)勢,對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