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
入秋后,天氣漸涼的同時,空氣變得格外干燥,咳嗽人群也多了起來。與此同時,秋梨膏作為秋季特有的藥膳,似乎是治療咳嗽的不二之選,一些商家特制的秋梨膏更是添加了具有清肺止咳療效的川貝、枇杷等,使得秋梨膏具有更好的止咳化痰的療效,而這樣一小罐“精心制作”的秋梨膏當然也價格不菲。
現(xiàn)如今大家對養(yǎng)生越來越重視,有商家也借此機會,吹捧秋梨膏是秋季養(yǎng)生良藥,所謂“有病治病,無病保健”,但是確實如此嗎?
秋梨膏又叫雪梨膏,相傳最早始于唐朝宮廷,是一個道士為唐武宗李炎治病所制,其方由《本草求原》中“秋梨蜜膏”變化而來,為宮廷秘方,僅在宮中使用。民間只知梨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買秋梨熬水來治療咳嗽,但療效欠佳。直到清朝,秋梨膏的配方才在民間流傳開來,并一直沿用至今。
秋梨膏由白梨(主要為雪花梨)為主料,配以其他止咳、生津、潤肺的藥物,如生地、葛根、蘿卜、麥冬、鮮藕、貝母、羅漢果、蜂蜜、白茅根、生姜等中藥加工熬制而成的膏劑,臨床上多用來治療因熱燥傷津所致的肺熱咳嗽等癥。
市面上有很多不同配方的秋梨膏,我們應該怎么選擇或制作適合自己的秋梨膏呢?
肺燥津傷
多表現(xiàn)為干咳、痰少或黏稠、口干、咽干、鼻干,或有聲音嘶啞、午后潮熱等陰傷的表現(xiàn)。
該類患者可選擇含有以下藥物的秋梨膏:川貝母(粉)、羅漢果、制枇杷葉、生地、沙參、麥冬、白茅根等潤肺中藥。
痰熱蘊肺
多表現(xiàn)有咳嗽、咳痰、痰多色黃、口干而黏、口渴等表現(xiàn)。
該類患者可選擇含有以下藥物的秋梨膏:浙貝母、枇杷葉、陳皮、茯苓等清熱化痰中藥。
秋梨膏性寒,加入生姜、紅棗可制約藥物寒涼之性,防止藥物過于寒涼傷及脾胃。
1.選擇優(yōu)質雪花梨,去核榨汁或切成梨蓉,加入中藥(參考配方見上文),水開后煮20~30分,紗布過濾,留取梨汁。
2.藥渣繼續(xù)加水,可再煮30分,過濾留汁。
3.將兩次熬得的梨汁混合在一起,加入適量冰糖,小火慢熬,直至汁液黏稠關火,冷卻。
4.放涼后調入蜂蜜,置于干凈的罐子中,放置冰箱保存。
服用方法:每次取用1勺秋梨膏,用溫開水調勻服用即可。每日2~3次。
以下人群不適宜服用秋梨膏:
1.秋梨膏中含有大量的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不建議服用。
2.秋梨膏多以寒性藥物制作而成,性涼易傷及脾胃,且蜂蜜具有滑腸的作用,因此脾胃虛寒、大便溏稀者不建議服用。
3.痰濕蘊肺著。該類患者無明顯的熱象,癥狀多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痰多色白,每天早晨或飯后痰多明顯,進食甘甜、油膩食物會加重咳嗽、咳痰癥狀,秋梨膏多甘甜滋膩,會加重咳痰,因此不建議服用。
4.風寒咳嗽者。此類患者咳嗽多因為感受風寒,又無明顯的內熱,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痰白,伴有鼻流清涕,肢體酸痛,或有怕冷、發(fā)燒等表現(xiàn),此類咳嗽屬于外感風寒,秋梨膏性寒,不建議服用。
5.咳嗽癥狀較重,或伴有發(fā)熱、咳吐濃痰、咳血等患者建議盡早去醫(yī)院就診,以排除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結核等疾病,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