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華(濱州學院計劃財務處 山東濱州 256600)
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高等學校財務制度》明確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成人高等學校均需編制預算。在具體的財務實踐中,一方面,大多數高校同時也是財政預算單位,需要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編制部門預算;另一方面,因為資金收支量較大,為了方便預算管理,高校通常還需要編制校內預算。在兩套預算的使用對象和編制方法不盡相同的情況下,如何使兩套預算統(tǒng)一協(xié)調一直是高校財務管理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部門預算是對財政預算單位收入支出情況進行的綜合規(guī)劃,在具體編制中既包括收入預算也包括支出預算,其中支出預算還需要按照經濟分類和功能分類分別進行編制。經濟分類主要反映支出的經濟性質,如商品服務支出、工資福利支出等;功能分類則是依據國家部門的職能對支出方向進行區(qū)分,如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等。由于高校支出的功能分類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支出,因此高校的部門支出預算主要側重于經濟分類。在某種程度上,校內預算的編制類似于部門預算中的支出功能分類,只不過校內預算的編制依據的是學校的重大決策和校內單位的職能,較少關注經濟性質。換句話說,校內預算更側重于某項工作要不要實施,至于這項工作最后的支出是落腳在辦公費、差旅費還是郵電費上,不是需要重點考慮的環(huán)節(jié)。由此可見,兩套預算的側重點不盡相同,但這并不意味著二者是割裂的、矛盾的,恰恰相反,二者是密切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
(一)校內預算是部門預算的編制來源。預算表現(xiàn)為資金的籌集和規(guī)劃,實質上則是事項的決策和執(zhí)行。從這個角度來講,要編制好部門預算,高校應對事關自身發(fā)展的重大事項進行精準決策,對籌資能力要有清醒的認識,并據此編制校內預算草案。形成的校內預算草案將通過會計語言進行重述并形成部門預算草案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核。
(二)部門預算是校內預算最終確認的依據。作為財政預算單位,高校編制的校內預算原則上并不具備與部門預算同等的法定效力,控制高校收支的實質上應該是經人大批復的部門預算。部門預算也是各種財政、審計檢查的唯一依據。因此,部門預算批復后,高校應據此對校內預算進行重構,以確保在收支規(guī)模、重點項目資金安排等關鍵因素上保持一致。
(一)內容上相互聯(lián)系。一是確保二者收支規(guī)模相等。二是確保部門預算中的項目支出在校內預算中要有對應項目。三是部門預算中的基本支出應該是由校內預算相關事項匯總形成的。
(二)結果上相互印證。部門預算的執(zhí)行最終反映為部門決算報告,校內預算的執(zhí)行最終反映為校內財務分析報告。雖然兩套報告在分析口徑、使用對象上不盡相同,但二者應該達到相互印證的效果,例如部門決算中的項目支出應同時反映在校內財務分析報告的重大事項報告中。
(三)邏輯上一脈相承。部門預算與校內預算雖然在表現(xiàn)形式上截然不同,但這主要是由于二者的使用對象和編制側重點不同造成的。兩套預算在編制原則、資金安排順序等核心內容上應該是一致的,其本質上是對同一事項的不同描述。
不論是部門預算還是校內預算,在編制過程中通常都需要經過“兩上兩下”,也就是說預算的編制至少需要往返四次,必須合理調配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對于校內預算和部門預算的編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開展:
(一)編制校內預算“一上”。校內預算“一上”是編制校內預算的基礎,也是編制部門預算的資料來源。建議每年7月份下達編制校內預算的通知,收集學校收支資料,結合學校重點工作安排和往年財政保障標準,編制預算草案并報學校領導審批。在此階段,可以設計《基本情況表》供校內單位填報,如下頁表1所示。
填報該表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摸清學校家底,統(tǒng)計學校實有教職工人數和各類別學生人數;二是為填報部門預算“一上”數據做好準備。通過匯總該表信息,部門預算“一上”的學生信息、教師信息等基礎數據可以直接填列。
表1 ××大學20××年度預算基本情況表
除《基本情況表》外,校內預算“一上”階段還應填報《預算支出情況表》,如表2所示。
表2 ××大學20××年度預算支出情況表
填報該表的目的是統(tǒng)計具體支出金額,按照校內單位職能劃分,由相關單位填列。該表填列完成后,由財務部門匯總整理并報學校領導審核,形成校內預算“一上”支出草案,根據該草案進一步整理部門預算“一上”支出草案。
對于預算收入情況,財務部門可依據以前年度財政補助收入標準、學生人數、學費標準等因素進行整體測算。
(二)編制部門預算“一上”。經學校領導審核后的校內預算“一上”草案是編制部門預算“一上”的基礎。財務部門根據校內預算 “一上”草案和新一年度部門預算的編制要求,向主管部門提報新一年度部門預算。
(三)依據部門預算“一下”向校內各單位下達校內預算“一下”通知。每年12月底,主管部門會向高校下達下一年度部門預算控制數,通常稱為部門預算“一下”。高校應及時將部門預算“一下”控制數下達給校內相關單位并要求各單位依據控制數重新調整校內預算草案。
(四)編制校內預算“二上”。校內各單位將調整后的校內預算建議數報學校財務部門匯總審核后形成校內預算“二上”建議數并報學校領導審批。需要注意的是,在編制校內預算“二上”時,校內各單位應按照經濟分類同時細化編制會計科目預算。在此階段,可以設計《預算支出經濟分類明細表》供校內各單位填報,如表3所示。
填報該表的目的是獲得校內預算項目具體的經濟支出數據。根據部門預算“一下”,財務部門負責將預算資金分配至各校內預算項目,然后由校內預算項目主管單位根據實際需求按支出經濟科目進行填報。為保證準確性,經濟科目應由財務部門預先設計完成。
政府采購預算作為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部門預算“二上”期間需要統(tǒng)一上報,可以設計《政府采購預算情況表》供校內各單位填報,如表4所示。
表3 ××大學20××年度預算支出經濟分類情況表
表4 ××大學20××年度政府采購預算情況表
填報該表的目的是為了完善政府采購信息。填表時需要注意:一是預算項目名稱需要和表2、表3中的預算項目一一對應。二是政府采購金額不得超過預算金額。三是政府采購內容需要符合相關政策要求。
通過分類匯總表3和表4數據,財務部門最終得到校內預算“二上”數據。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校內預算項目的支出是由部門預算分解得出的,同時部門預算的經濟分類由校內預算匯總而成,部門預算與校內預算間的相互聯(lián)系保證了兩套預算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
(五)編制部門預算“二上”。財務部門依據經學校領導審批后的校內預算“二上”編制部門預算“二上”建議數并報主管部門審核。
(六)依據部門預算“二下”批復向校內單位下達正式校內預算。部門預算經人大批準后,主管部門會及時向高校下達經批復的部門預算,高校應依據部門預算最終確認校內預算并及時下達至學校各部門執(zhí)行,從而完成整個年度的預算編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