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偉譞
行走在漫漫人生路上,我們背負的東西太多,適時地放下一些牽絆,那便是最好的選擇。正如畢淑敏所說:執(zhí)著是人之本性,而放下卻是人之智慧。
請以“放下”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2018年牡丹江市中考二模試題)
初步審題時,明確“放下”既是一種行為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情感的釋放。進一步探究,挖掘“放下”的內(nèi)涵。放下并非輕率的舍棄,也非困難面前的逃避。人生在世,欲望如影相隨,既牽絆著成長的腳步,又會帶來許多煩惱。所以,放下的是困擾靈魂的身外之物,諸如許多功名利祿,或是心靈深處的種種壓抑……只有放下人生行囊中多余的奢望與牽絆,讓心靈的空間豐盈著生命最初的純真,才能把握好人生前行的航向。
若寫記敘文,可以從自身的經(jīng)歷寫起,挖掘出成長過程中讓自己感到痛苦壓抑的具體內(nèi)容,分析其實質(zhì)給自己帶來痛苦的原因。如自私狹隘的心胸,難以容下他人超越自己;恐懼挑戰(zhàn)的懦弱內(nèi)心,難以承受風雨的考驗。也可以選擇古人的事例來寫,如陶淵明放下了功名利祿,歸隱于桃源,他得到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恬淡;司馬遷放下了名節(jié),承受宮刑的折磨,忍辱負重,堅守著自己完成《史記》的初心,最終為世人留下了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學巨著,令后人敬仰。行文時,要巧妙安排文章結(jié)構(gòu)。寫縱式,最好一波三折,避免平鋪直敘;寫橫式,選擇好幾個片段的內(nèi)容,避免重復(fù)。
若寫議論文,首先要確立好中心論點,如:放下是一種坦然,放下是一種智慧等,要選擇典型的事例進行論證,如能恰當引用名言警句,會使論證更加富有感染力。
記憶中的紅葉情深
一考生
秋天,也許注定悲涼,百花凋零更顯悲傷。失敗的我孤零零地坐在桌旁,再次凝視遠方,心中涌起幾分悲涼,幾分彷徨,種種煩惱接踵而至,令我痛苦不堪。
天空仍舊是灰色,即使有太陽,也不覺得陽光很溫暖。手中的筆拿起又放下,想要放棄嗎?我不想再掙扎了。畏懼挑戰(zhàn)的我,在無邊的題海邊緣上徘徊不前。索性取一本書,遠離這惱人的題海。
當我翻開那泛黃的書頁時,一枚紅葉書簽滑落在地。彎腰拾起,只見它的邊緣已經(jīng)破損。輕輕拾起,生怕再次碰壞了它脆弱的身軀。仔細凝視,葉脈間的青筋還在,風霜的痕跡依然明顯,唯有火紅的色彩告訴我,它一定經(jīng)歷了秋天風霜的肅殺,才沉淀出這般色彩,比那翠綠的色彩內(nèi)涵更加厚重。
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往日的畫面一一在腦海中浮現(xiàn)……
那是剛剛進入初中校園的時候,一切都很陌生,讓我的心中擁滿了畏懼的感覺。走路時小心翼翼,生怕碰掉了同桌的書本;上課時,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明明知道正確的答案,可是擔心同學們的嘲笑,更擔心老師的訓斥,我從來沒有舉起自己的手……
那一日,我與老師在校園中的楓樹下相遇。我低著頭不敢看她的臉,喉嚨中發(fā)出的問候聲低得只有自己能聽見。老師順手接過飄落的一枚紅葉遞給我,“你看,這紅葉的色彩是經(jīng)歷了風霜考驗才有的色彩,你愿做一枚紅葉嗎?”我點頭,從老師鼓勵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巨大的力量,那是信任, 更是一種激勵。從此,這枚紅葉伴隨著我放下了畏懼之感,開始與同學探討學習,上課開始回答問題……
輕輕將紅葉放回書中,再次走進題海之中,練習冊上留下了一行行美麗的字跡。那字里行間都寫滿了自信,更寫滿了對老師的深情回報。
作者以細膩的筆墨,極力地渲染自己的痛苦,為下文引出回憶紅葉作鋪墊。從與老師的對話中,懂得了紅葉經(jīng)霜更美麗的內(nèi)涵,點明文章主題。結(jié)尾段情深意長,使文章主旨升華。
放下內(nèi)心的疲憊
一考生
夜,綿長久遠。月光過于冷清。透過窗戶斜進屋內(nèi),帶給我陣陣涼意。
眼神不由自主地飄向窗外,對面樓上的燈光都已熄滅,唯有我還得挑燈夜戰(zhàn)。蜷縮在椅子上,只感覺到渾身疲憊。
起身,泡茶,但愿茶香能讓我找到解脫的答案。
沒想到,杯中的菊花也與我作對,熱水沖過之后,我并沒有見到茶葉在水中舞動的景色,只見光禿禿的莖干對著我。為了一睹菊花盛開的容顏,我拿起杯子緩緩晃動起來,可杯中的菊花執(zhí)意不肯盛開。這一幕,徹底沖垮了曾經(jīng)的美好記憶,誰人曾經(jīng)說過茶葉只有經(jīng)過沸水的沖泡才能綻放魅力,此時的菊花是否正如此時我的狀態(tài),身處疲倦之中不能自拔。
將頭埋在試卷中,讓淚水偷偷把試卷濕透,真是蒼天不遂人愿,我又能如何?是內(nèi)心的疲憊,還是內(nèi)心的壓抑?迷茫中的我無從可知。
驀然間,一股淡淡的芳香沁入心間,是茶香?我趕緊抬起頭,朦朧中,我分明看到菊花已經(jīng)悄悄轉(zhuǎn)過了身子,正對著我微笑。
嫩白的花瓣,襯托著淡黃的花蕊,漂浮于杯中,令我感到瞬間的寧靜之美。擦干淚眼,凝視著杯中的菊花,它正在水中慢慢伸展柔美的身軀,仿佛以一種看透世事的神情與我相對,沒有疲倦,沒有痛苦,慢慢地舞出一種驚艷絕美的舞姿。
端起茶杯,輕輕呷進一口,茶香瞬間在唇齒間彌散,味蕾上流淌過的是淡淡的苦澀,留下的卻是菊花茶的淡淡清香。當清香滑過咽喉進入心脾的時候,只是一瞬間,便帶給全身一種輕松之感,這便是品茶之境界,唯有心靈沉靜,放下瑣事干擾,靜心細品才會有茶香潤心之感。
仿佛一瞬間,心中的霧霾便被驅(qū)散,五柳先生不也是拋開了塵世之繁瑣,才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淡然嗎?我為何被成績所困而忘記了最初的夢想,在前行中忘卻了收獲而苦于身心的疲憊,放下吧!成績低一次又如何?只要我心依然,前方依然一片光明。
放下身心的疲憊,我心依然。
作者以獨辟蹊徑的巧妙構(gòu)思安排全文,首先以景物描寫烘托內(nèi)心疲憊,然后以菊花執(zhí)意不肯盛開渲染不能自拔的痛苦,轉(zhuǎn)而再寫菊花的絕艷之美帶給自己的寧靜之感,進而再帶入古人事例揭示主題,使文章避免了平鋪直敘,引人深思。
放下,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一考生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這便是放下的人生境界。
——題記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碧諟Y明,曾經(jīng)做過小小的彭澤縣令,只因不愿趨炎附勢,便掛冠歸鄉(xiāng)。他選擇了放下,放下的是功名利祿,歸隱于他向往的桃花源。即便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辛苦,但他收獲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淡然。倘若沒有當年對名利的放下,怎會獲得心靈的自由與人格的尊嚴,怎會有獨特風格的詩文流芳百世?
放下,賦予了陶淵明生命更充盈飽滿的空間。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泵鎸ν蝗缙鋪淼娘L雨,蘇軾總能以樂觀的心態(tài)迎接。既然風雨無法躲避,那就勇敢地面對吧。自然界的風雨實屬尋常,而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雨又何足掛齒?面對仕途中的榮辱得失,他選擇了放下,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道出了他對坎坷人生的深邃見解。只有放下,才可以灑脫地前進!即便是擔任小小的杭州知縣,也留下永久的蘇堤為后人欣賞。
放下,彰顯了蘇軾屢遭挫折時的曠達胸懷。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身居高位的張英宰相的一封家書,讓家人主動讓出了三尺之地,吳家深為感動也主動后退了三尺,于是窄窄的小巷變成六尺之寬。是那位身居高位的宰相主動放下了高官的威嚴,以寬仁禮讓的胸襟,以大度能容的氣慨,化干戈為玉帛,才止爭斗于未起。倘若沒有他超出常人的氣量和胸懷,怎會有一段“六尺巷”的佳話永流傳?
放下,承載了張英宰相寬容禮讓的氣度風范。
是的,放下表現(xiàn)的是一種人生的崇高境界,我們的先人已經(jīng)為我們做出了表率。青春期的我們,總會有許多割舍不下的東西,那就應(yīng)該選擇適當?shù)姆畔隆.斈愀械狡v時,放下的心情會很輕松;當你感到苦悶時,放下的心情會很舒暢;當你感到痛苦時,放下的心情會很快樂……
唯有懂得適當放下,才是一種智慧的成長。
作者以題記開篇,以片段組合結(jié)構(gòu)全文,分別敘寫了陶淵明、蘇軾、張英的三種放下,揭示出放下是一種智慧的深邃內(nèi)涵。結(jié)尾處聯(lián)系到青春期中的放下,由古至今,使主旨升華。
“將相和”——放下的典范
戰(zhàn)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shè)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被趙王奉為上卿。老將廉頗則以自己戰(zhàn)無不勝居功自傲,認為藺相如不過一介文弱書生,憑借口舌之功官位卻高于自己,心中很是不服,屢次向藺相如尋釁滋事。而藺相如始終以國事為重,再三忍讓。后經(jīng)上大夫虞卿勸解,廉頗愧悔,至藺相如府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同心輔國。
這一家喻戶曉的故事,飽含著放下的智慧。藺相如面對廉頗的誤解,放下了自己尊貴的丞相身份,以謙讓寬容了廉頗。而廉頗的負荊請罪,則是他放下了勇武將軍的身份,向藺相如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從此兩人齊心合力,共同為趙國揮汗灑血,使趙國日益強大,成就了一段“將相和”的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