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
當今網(wǎng)絡情緒的色彩板上,有一種主色調(diào)叫蔑視。比如一篇帖子《上帝啊,你把專家?guī)ё甙?,路費我掏》說:“有一群腦袋讓驢踢了的人,除夕不用上班,卻研究你的假期;有那么一群蛀蟲,從來不交養(yǎng)老金,卻在研究著你的社保;有那么一群碩鼠,從來不加油,卻在研究著你的油價……”把對專家的蔑視和鄙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蔑視的情緒后面隱藏著怎樣的文化信息呢?
蔑視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用語言表示的,運用的是嘲諷、挖苦和諷刺的修辭手法,如非人化、貶損、極度夸張甚至謾罵等等;另一種是非語言的面部表情,不說話,但清清楚楚寫在臉上。
1988年,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和卡爾·海德在關于人的臉部表情的一項研究報告中說,蔑視表情的特征是“嘴角收緊,朝臉的一邊上翹,或者歪著嘴”。他們觀察到,10種不同文化中,都能準確地辨識出蔑視這種表情。他們讓美國人、日本人和印度尼西亞人顯示出蔑視的表情,然后讓印尼的西蘇門答臘人看,正確辨認率高達75%。
蔑視還有做怪相、翻白眼的。得克薩斯大學行為和腦科學教授馬里恩·K·安德伍德就把不理睬、“翻白眼”作為女孩子表示蔑視的常見表情。
美國心理學家米歇爾·梅森編過一個討論蔑視的文集,叫《蔑視的道德心理學》,提出了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中應該如何看待蔑視的社會倫理問題。一種意見認為,蔑視包含著一種社會性的是非和對錯判斷,對于維護道德規(guī)范是必要的;另一種則認為,蔑視是一種無聲的侵犯行為,在公共行為中,我們應該避免,至少是疏遠蔑視。
應該說,這兩種看法都有相當?shù)牡览怼C绹睦韺W家梅卡萊斯特·貝爾在《敵意:蔑視的道德心理》一書里令人信服地證明,蔑視經(jīng)常包含對不當行為者及其所作所為的道德判斷。被蔑視者自私、虛偽、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雖然不觸犯法律,但卻造成了他人情緒上的極大不快,他人自然而然就會流露出看不起和鄙視來。
大多數(shù)時候,蔑視是一種不作聲的冷批評。人們心里蔑視,但不一定說出來。這也是蔑視的一個特點,蔑視一個人經(jīng)常是干脆不理他,只當他不存在。他自尊自貴,起勁地表演,你只當他是在耍寶,只當沒看見,陰干他,這才是最大的蔑視。因此,蔑視是一種不尋求對抗、懶得去糾正的冷淡和鄙夷,這樣的蔑視經(jīng)常是一種相當無奈的選擇。
在公共場合,不加掩飾地對一個人表示蔑視,是對他的一種公開敵意?!爸窳制哔t”之一的阮籍以善翻白眼著稱。在他為母親舉喪的時候,品行高潔的嵇康來吊喪,阮籍迎接他,投以青眼。嵇康的哥哥、追名逐利的嵇喜來吊喪的時候,阮籍則十分冷淡,投以鄙夷的白眼。
今天在美國,公開向人投以白眼表示蔑視,可不是一件好事。公開蔑視被視為“非語言性的社會侵犯”,不是表達批評的正確方式。2003年,加州帕羅奧多市議會上有人提出,當選的官員不得在公共會議或集會上作出蔑視的表情,因為這種表情是粗魯?shù)模枪_的敵意。由于難以界定什么是蔑視的表情,這個提案最終沒有被通過。
但是,這件事卻再次提醒人們,在公開的場合,蔑視的表情,比如翻白眼,是無禮的,不符合教養(yǎng)的規(guī)范。對低齡的孩子就應該給予這方面的教育。洛克在《教育片論》中討論到教養(yǎng)問題時說,良好的教養(yǎng)要求我們在言行舉止中避免“無禮”,對別人要表示“善意”和“尊敬”。要做到這一點,有賴于兩件事:首先,從心底要保持一種不去侵犯別人的心思;其次,要學會以為人接受、令人喜悅的方式表達這種心思。做到其一,人可稱得上是彬彬有禮;做到其二,則可稱得上是優(yōu)雅得體。
可見,一個正派社會對人的公共行為有比較高的要求,在關于蔑視的問題上多少也能看出這樣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