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
說到“撒嬌”,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女人和孩子,但你想過老人也會撒嬌嗎?事實上,生活中有些老人就是通過自己的“另類撒嬌”來達到自己多見孩子的目的。我們認為,老人可以通過正常途徑讓子女懂得自己的心理訴求,當然最佳的“撒嬌”方法是坦誠地說出來。
如果我們將“撒嬌”定義為為達到某一目的而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手段,那么,對于老人來說,“裝病”無疑是向子女撒嬌的方式之一。
小彭和愛人在上海安家,忙于照顧兩個孩子,父母則在老家生活,母親今年69歲了。小彭說,3年前,母親一次生病的經歷,讓她“愛上”了得病。原來,3年前,老太太的子宮里出現囊腫,需要做手術摘除。明明只是囊腫,老媽卻一直說她患了宮頸癌。由于不清楚母親的具體病情,小彭立即請假回老家照顧母親??傻搅酸t(yī)院才得知是個囊腫,通過微創(chuàng)手術摘除即可。小彭得知實情后不斷安撫老媽放寬心,可他老媽反復說,即便這次不是宮頸癌,但還是有概率癌變,自己患癌癥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經過這次陪伴,老媽開始三天兩頭打電話給小彭傾訴,說自己不是這里疼,就是那里痛;不是血壓高了,就是拉肚子了。無論彭先生怎樣開解老媽,都毫無效果。兩年前,小彭的媽媽在體檢時發(fā)現腸子里長了個息肉,她馬上打電話給兒子,開口就說:“我患了直腸癌!”被嚇得不輕的小彭再次請假回家,才發(fā)現病情并沒有母親口中說的那么嚴重。小彭說,從那時起他就懷疑,母親的心理出現問題,她像個孩子一樣,總是用夸大的病情來引起他的重視。小彭還說,去年母親做體檢時,又發(fā)現甲狀腺有囊腫,母親果然故技重施,稱自己患上了甲狀腺癌。
“明明都是一些很好處理的疾病,媽媽每次都要弄得跟世界末日一樣,全家人都要圍著她轉,她才滿足。”這讓小彭無比頭痛,我聽了小彭的故事,也想勸他多陪陪母親,哪怕只是每天打一通電話。當然,作為心理科大夫,我也建議,小彭帶媽媽去心理科就診,讓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做一次家庭治療,解決他們母子間的這段“糾結”。
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中國很多老人在子女面前都端著架子,子女們也都認為父母是“打不倒的”。往往等到父母真的被某一疾病打倒,躺在病床上,或是身體虛弱時,子女才突然意識到“原來父母已經老了,需要我們呵護”。但是如果子女早些意識到這一點,父母不是能夠更早更好地享受天倫之樂嗎?
我們認為,這時如果老人可以撒個嬌,示下弱,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訴子女“我們老了,常回家看看”,老人應該會過得更幸福。
撒嬌雖然是一種很方便就能達到目的的手段,但是撒嬌過度容易引來厭煩,比如總是發(fā)嗲的女人以及經常大哭大鬧的孩子等,都是撒嬌過度的典型。
事實上,老人退休后由于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的雙重減弱,很容易出現情緒失落,此時也更需要他人的重視與關愛,但同時老人也要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人生。孩子的關愛只是生活的調味劑,可以讓生活更加有“滋味”,但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自己愛做的事情,活出自己的風采。
(編輯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