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民
大海道,絲綢之路中至今未被完全探明的一條古道,始于漢代盛于唐代。其名稱源自敦煌文書中唐代《西州圖經(jīng)》殘卷:“大海道,右道出柳中縣(今魯克沁)界,東南向沙州(今敦煌)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誤。有泉井咸苦,無草。行旅負水擔糧,履踐沙石,往來困弊?!碧菩饰餍腥〗?jīng),就是沿著這條道路至柳中,在他的筆下,大海道“大患鬼魅磧”。而在唐代《元和郡縣志》卷40中,大海道被記載為“大沙海”,入口處在“在縣(柳中)東南九十里(今迪坎兒)”,“東南至沙州一千四百里”。從名稱看,這條古道原先是有“?!钡?,或許是因羅布泊當年實際存在的“海水”而成名,亦或許是因為流沙如海而命名。時至今日,這些似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條古道早已不存在了。
為了紀念這條人們曾經(jīng)、現(xiàn)在依然耳熟能詳?shù)慕z綢古道,我們把從鄯善到哈密中間地段的一座天造地設、瑰麗奇?zhèn)ァ⑸衩啬獪y,堪稱是雅丹寶藏的雅丹地貌城命名為“大海道”。當然,從路線上看,當年的大海道很有可能是從這里穿城而過,或從城旁迤邐而去。
這個新命名的大海道西距鄯善縣190公里,東距哈密市約160公里,其中心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jīng)92°6ˊ7〞,北緯42°52ˊ9〞,平均海拔220米,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目前有兩條路通行,一條是從鄯善的沙爾湖進入哈羅公路約100公里后,西拐50公里后到達,另一條是沿G30高速到達了墩后,南折約70公里后進入。
從鄯善縣的沙爾湖到哈羅公路,西拐50公里后,就進入了大海道的河床。沿左手邊的小路沖上一個小山坡,一座高大的雅丹地貌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這是大海道給你的第一個見面禮。高大的山體上,數(shù)百道柱體縱立千仞,無數(shù)條風跡線橫向飄忽。站在這座山下,高山仰止的感覺和對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這座佇立在大海道最東端的山體,千萬年來,在風霜雨雪的雕刻下,奠定了整個大海道的整體風格。
從東到西鳥瞰,這個大海道呈現(xiàn)的是一個巨大的三角形狀,這座雅丹就是這個三角形的尖角,由此,可走西南、西北兩個路線觀賞。沿西南方向,一路上至少可見5處奇絕的大景,到最西邊的一處“圣殿”景觀后,也就到了三角形的西南線底端,此時只能原路返回。除非有大排量的越野車、一流的駕車技術(shù)和敢于冒險的精神,才能翻山而過。
沿西北路線,就可直趨大海道的中心,沿途有數(shù)不清的大景和小景,如果你忍不住都要拍攝的話,短短不到5公里的路程,可能要走幾個小時。不用擔心找不到合適的宿營點,先行者在每一個理想的休息區(qū)都留下了明顯的印跡。扎營在這里,你就可以背上旅行和攝影的包,四面出擊,八方攬勝。
早晨從鄯善縣或哈密市出發(fā),沿G30高速到達了墩后南折,穿過高速公路和鐵路的橋涵后,再由便道穿過一個工廠的廠房,約60公里后,沙石凌礫的路面迫使你不得不放慢行車的速度。很快,路的右側(cè)就出現(xiàn)了一個個小巧的雅丹造型,這是告訴你快要到了。
緊接著,一道明顯的河床直鋪在你的眼前,左右兩側(cè)的雅丹地貌使你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停車。這樣,夕陽西下的時候,你就來到了大海道的中心。
在大海道,人類的想象力顯得太過于單薄而匱乏。在一個個絕世的造型面前,你實在無法用“想象”來腦補這些雅丹形成的過程,也實在難以用現(xiàn)有的詞匯來描述這些雅丹的現(xiàn)狀。在這里,你只有想不到的,沒有看不到的。
南面拍大場,北面攝巧景;登高看海道,行走追光影——這是一個攝影師多次拍攝大海道后總結(jié)的心得。
在大海道的南面,山體一字長蛇地擺列著,曠久的長風日復一日精心雕琢著每一個山頭。不知道哪一年又哪一年的大雨沖刷后,無數(shù)條裂縫直貫而下,有的自山頂?shù)桨胙?,有的直到山底。然后,風雨合力打磨,千萬年后,形成了既統(tǒng)一和諧又各不相同的山形地貌。從東到西細看,最東端的一座與第二座之間是隔開的,第一座南北直立,第二座則是由東南而西北,仰面斜立,仰面上,千百個佛龕里,仿佛有百千尊神佛坐臥行走,神態(tài)各異。
第二座雅丹后面的諸多雅丹是連體的,長達四五公里的山體再無缺口。山體每隔幾百米就會出現(xiàn)一處奇絕的造型,孤立在山尖上的,峰體錚錚,尖峰傲嬌,盛氣凌云,傲視群山;一字排開在山頭上的,峰體高立,峰谷迥遠,氣浪排空,一小眾山;蜷縮在山體懷抱之中的,庭額別致,骨骼奇特,凸凹有致,跌宕起伏;那些不慎跌落山腳的,依然保留著站立的姿態(tài),腳踩流沙,頭頂巨石,風度猶存,風骨宛在。這些經(jīng)典的大場景中,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最西面的“圣殿”。這是一處雅丹的集聚地,幾百米長的山體上,孤立的山頭三四個,直立的山峰五六座,半圓形的、立錐形的、扇面形的、塔形的、城墻形的山峰高低錯落地聚在一起,仿佛是山神們聚居的府邸和殿堂,最高的山峰海拔352米,是大海道的最高峰。
如果說南面的是山上的雅丹,那么北面的就是平地上的雅丹了。在“海道”的兩側(cè),一座座雅丹或孤立或連體,東西南北錯雜陳列著。雅丹的立柱和線條的風格是協(xié)調(diào)一致的,不一致的是北面的雅丹群中還有著眾多不合群的小造型。這些小造型天公特設,地母獨造,精巧奇絕,極為罕見。
這些小造型散落在山形的雅丹之間,山頭上、山坡上、山腰間、山腳下,可謂無處不在。在山頭上的,是各種象形的動物聚會,世上有的、沒有的,在此都可以看到,它們不以人類的到來而驚訝,依舊在自己的世界里嬉戲、玩耍;山坡上的,是各種抽象的巖石組合,非石非土,亦石亦土的它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流沙中固守著自己的家園;山腰中的,宛如一尊尊神佛,在天公開鑿的千佛洞中或打坐修行,或肅立聽禪,聽不明白的凝神靜思,聽到妙處的則手舞足蹈。
在北面的一座連體成片雅丹山體上,有一處奇特的小造型的組合。下半部和山體緊密相連,上半部卻脫離了山體,千萬年的風呼嘯著掠過,把上半部雕刻成了四五個直立旋轉(zhuǎn)的陀螺。最高最大的一個陀螺,一個不小心歪了身子,傾斜的樣子仿佛隨時就要摔倒,幸好天公降下一只飛鳥,穩(wěn)穩(wěn)地端立在陀螺的頂部,才使它穩(wěn)定了重心。這個組合的造型在山下看,看不出它的神奇之處,只有冒險爬上山腰,居高臨下,從山壁向外看,向左右兩側(cè)看,才能看到它的凌空之奇和玄機之妙。
按理說,由于山形山體不同,位置不同,風向不同,大海道不可能出現(xiàn)兩個一模一樣的造型。然而,在海道兩側(cè)的山形雅丹腳下,卻發(fā)現(xiàn)了4個相似的小造型。這4個小造型都是從山上摔下來后,直立著站在流沙中,頭頂上橫著一塊巨石。直立的柱體因摔傷的輕重不同露出喜怒哀樂,橫壓著的巨石則變幻出各種姿態(tài),雖有悲歡,卻無離合。
這個雅丹寶藏之所以命名為“大海道”,當然是因為“海道”的存在,這就需要登高或航拍。在最東端的那座雅丹航拍,雅丹的北側(cè)就是彎曲的河道。河道中流水的印跡、龜裂的黃土地和沙石道面交錯布陳,“海道”的形態(tài)清晰明辨。
海道兩側(cè)高大林立的雅丹都是可以爬上去的,南側(cè)的甚至可以開車上去。此時,居高臨下的有海道在內(nèi)的雅丹景觀又有不同。對高大的雅丹,仰視,會產(chǎn)生一種敬畏;俯視,敬畏中又增添了一種感嘆。敬畏是因為發(fā)現(xiàn)了人的渺小和無為,感嘆是悟出了天地悠遠而人生短暫。
一天之內(nèi),隨著光影的變化,大海道的所有雅丹也變換著形態(tài)。早晨,第一縷光線總是偏愛那孤傲的山峰,內(nèi)心孤獨的攝影師恰好來到了山下;中午,熾熱的陽光打亮了整個山體,一座座雅丹像一本本徐徐打開的木簡,“海道”的神秘和傳說浸入攝影師的身心;傍晚,金黃色的暖調(diào)籠罩了群居的雅丹,攝影師們也匯聚在一起,長槍短炮與縱橫的線條精確合焦;深夜,燦爛的星空下,某一個有尖峰的雅丹腳下,總有幾個不滿足的攝影師,用大的不能再大的廣角鏡頭瞄向天空。
和其他地方的雅丹地貌城不同,大海道蘊藏了豐富的生命力,這是隨著“海道”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大海道的寶藏逐漸被開掘而被世人所逐漸感知和發(fā)現(xiàn)的。
第一次來到大海道,你可能只會被高大奇異的雅丹和亙古的荒涼所震撼,你只會覺得世之雅丹,莫高于此,世之荒涼,莫過于此。放眼整個大海道,除了你自己的氣息外,再無活的生命。第二次進入大海道,你可能會感知一座座雅丹的靈光和神氣,會贊嘆那一個個、一片片鬼斧神工的天公之作。第三次探秘大海道,你在精心尋找精巧的雅丹時,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還有更小的生命——壁虎,還有象征著生命的兩株紅柳,繼而,還有成片的蘆葦,最后,你會狂喜,發(fā)現(xiàn)還有一口井,一口日夜自流著溫泉水的水井。
水井的發(fā)現(xiàn),源于早晨的鳥叫聲,睡在帳篷里的攝影師被鳥叫驚醒,恍惚間以為回到了鄉(xiāng)村、家園。一片蒼荒的大海道怎么會有鳥呢?鳥們吃什么喝什么,怎么生存呢?
水井的發(fā)現(xiàn),得益于對兩株紅柳的探索,在一片高高在上的雅丹山體前,一片白花花的流沙中,兩株紅柳雖匍匐在地,但卻頑強地生存著。這說明地下有水源,可是,為何就這兩株紅柳呢?再沒有別的動植物了嗎?水源又在哪里?
這口井在這座雅丹地貌城的南面,距離雅丹的山體不到兩公里。一條由紅柳、蘆葦和野草組成的林帶斜橫在戈壁荒灘上,閃閃的蘆葦綠,燦燦的紅柳會指引著你來到井邊。水是溫熱的,可以洗澡;水是淡咸的,可以飲用,做飯,洗漱;水是自流的,不要顧慮會突然斷流。有了這口井,大海道的荒涼印象和荒蕪感覺被顛覆,有了這口井,大海道就有了歷史研究、地理勘察的可能和便利,有了這口井,大海道的旅游發(fā)展就有了無窮的張力和無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