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蓉紅
新疆境內,東天山北坡,巴里坤、木壘、奇臺三個縣城自東向西,依次坐落?;ハ嘁来娴牡乩砦恢脹Q定了它們在歷史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清末民初,三個古城都是綏新駝運的“小八站”之一,負重的駝隊出古城子(今奇臺),過西吉爾,過東城,過木壘河到鎮(zhèn)西縣(今巴里坤)至哈密。駝鈴聲中,漫漫古道上生命的氣息漸漸濃郁,沿著大地山川的走向,草原、戈壁以及波瀾壯闊的丘陵以不同的方式哺育著奔向它的人們。從平頂山到江布拉克的萬畝旱田,則以茁壯的生命力和飽滿的言辭記錄著一條關于農耕的神話,用四季變幻的絢麗色彩演繹著西部塞外的“壩上”風情。
初秋,我們從巴里坤出發(fā),一路經木壘,前往奇臺縣境內的江布拉克。清晨的鄉(xiāng)間道路,空寂無人,四輛車在樹蔭間魚貫前行,陽光的影子跳躍期間,斑駁陸離。朝陽漸升,照一坡丘陵,一片田野,一段溝壑。白楊、麥田、村落和裊裊而起的炊煙,縈繞出一片兒時才有的親切。這樣的清晨,我們的出發(fā)更像是一種回歸。
無法想象,東天山在巴里坤縣境內還雄偉峻峭,到了木壘縣便委婉迂回。平頂山上,一坡一坡的麥田隨著山勢生長出自然的幾何形狀,成熟的黃與蔥蘢的綠雜糅在一起,渲染出眼前一幅壯美畫卷。平頂上高低起伏的地形如同內蒙古的“壩上草原”,所不同的是,壩上的草原風貌在這里被麥田所代替。正是秋收季節(jié),四輪的手扶拖拉機拉起高高的麥垛,“突突”駛過。幾處散落的房屋前麥場空曠,男人高高揚起麥子,在陽光下撒出無數(shù)金燦燦的弧線,女人圍了鮮艷的頭巾低頭仔細地掠去雜物,一靜一動,默契有序。有閑散的雞不時踱步過來,悠閑地啄幾粒場邊的麥粒,又悠閑地走開。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平頂山雖是淺山丘陵,地勢起伏,但氣候濕潤,土地肥沃,是木壘縣的旱地糧倉。即使大旱之年,戈壁平原上顆粒無收,這里也是好年景,因此,當?shù)厝顺粺o自豪的說“瞎了戈壁灘,成了平頂山”。
站在高處遠眺,大地色彩純凈,紋理流暢,農田順著山勢連綿起伏,平頂山的萬畝旱田,在八月,鋪張出了讓人沉醉的質感。它的秀美最初由當?shù)財z影人的鏡頭里流傳開去,沉寂的山村由此引來許多追尋的目光。尚未被商業(yè)化戰(zhàn)領的平頂山依然保留著田園的淳樸和自然,她的美中還混合有泥土的清新。而在這麥子的根系所不能到達的土地深處,還藏著一個已經走遠的游牧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隊在入駐木壘縣長期發(fā)掘之后,于平頂山東梁發(fā)掘出了系列古墓群,在墓坑內發(fā)現(xiàn)了塞人遺骨以及類似太陽神墓的石裂圖案和彩陶罐??脊抨犕茢?,這些青銅時期用石頭壘起來如太陽形狀圖案的墓葬,與當時塞人崇拜太陽文化有關。這里很早以前就是一個適宜人類生存居住的地方,這些墓葬遺存正是草原種族交替與融合、草原文明斷裂與傳承的見證。
世事變遷,不知道什么時候起,流連于此的游牧部落攜著弓箭在“得得”的馬蹄聲中打馬遠去,而另一群人停留在這里,拿起鋤頭,趕著耕牛,開墾出屬于他們的第一塊田地。他們撒下的種子養(yǎng)育了更多的后代,賴以生存的村落從最近的溝壑擴展到另一個溝壑,一塊接一塊的麥田沿著村落輻射開去,從最初的山坡蔓延到山頂。平頂山的四季如同上天打翻的調色板,在隨心所欲的灑脫中勾勒出了一幅田園的神話。
東天山逶迤蜿蜒,它不計其數(shù)的褶皺為奔赴和停留在這里的人們庇護出一方生存的家園,并在漫長的時光里,保留著古絲路上許多極有價值的遺跡。這里遠離塵世喧嘩,許多村鎮(zhèn)的名字直白質樸,在隨意中帶著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影響深刻的有驢尾巴梁、雞心梁、腰站子村、咬牙溝、菜籽溝等。它們藏在山洼之中,在雨水的滋潤下,長出當?shù)剞r人的豐收期盼,長出游客眼中的四季風景,也長出了文學家眼里獨具特色的人文情懷。
木壘縣西南部的菜籽溝村寧靜祥和,是目前新疆保存較為完整的漢民族古村落,住戶大都是清代或民國初期陜甘等地移民的后人。由于地偏谷深,外界對這里的影響有限,即使戰(zhàn)亂時期,這里也很少受到影響。一些外界逐漸消失的遺存和移民特有的生活模式,在這里得到很好的保留,菜籽溝村民居的大部分建筑形制與陜甘地區(qū)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風格一脈相承,但同時又融入了西域文化元素。以干打壘、木框架土塊廊坊、為主要建筑方式的建筑群,展示著自清末到民國時期老新疆漢民的真實生活。
2014年初,新疆著名作家劉亮程工作室團隊進入菜籽溝,保護性收購空置的古民宅,部分給藝術家做工作室。三十多位藝術家入駐菜籽溝,在這片生長著大麥、小麥、豌豆、鷹嘴豆以及油菜的土地上建成新疆唯一的“菜籽溝藝術家村落”。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從新疆沙灣縣走出的劉亮程最終把目光鎖定在木壘的菜籽溝,或許是因為他心中濃郁的鄉(xiāng)土情結在這花香馥郁的田園里得到了呼應。工作室還收購了一個占地40畝的舊學校用來創(chuàng)建木壘書院,并籌資100萬元,以關注絲綢之路沿線文學藝術為宗旨,設立了“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鄉(xiāng)村文學藝術獎”,獎勵對中國鄉(xiāng)村文學、繪畫、音樂、鄉(xiāng)村設計做出杰出貢獻者。
就在2018年金秋八月,被譽為中國單項獎金額度最高,最接地氣的第二屆“絲綢之路菜籽溝鄉(xiāng)村文學藝術獎”在木壘書院成功舉辦頒獎典禮,大地藝術家王剛獲得本屆繪畫主題大獎。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先生在給他的推介語中這樣說:“王剛先生以黃土為媒介和語言,傳達出宏大深沉的精神內涵和雄渾拙樸的藝術風格,為中國當代藝術增添了厚土蒼生的群像?!?h3>一碗泉和一萬泉
從巴里坤縣到奇臺縣的沿途,有兩個地名標識一直讓人過目不忘,一個是“一碗泉”,一個叫“一萬泉”。一碗泉位于木壘縣的照壁山下,當?shù)嘏笥呀榻B說,之所以取名一碗泉,是因為這里的確有一股清冽的泉水從碗口粗的泉眼中漫溢而出,匯聚出一道彎彎曲曲的小溪,溪水流過的地方,水草豐茂,在黃褐色的戈壁中異常醒目。
作為木壘山城的屏障要塞照壁山腳下最為方便的水源地,一碗泉貌不驚人,卻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演繹著美麗的傳說。它在當年的絲綢之路新北道上撫慰過那些遠征戍邊鞍馬勞頓的將士,那些拉著駱駝長途販運的客商,那些被貶流放惆悵哀怨的犯官墨客以及那些逃荒避難走西口的平民百姓。
萬里戈壁上這一碗泉水,身世詭異,來歷神秘,民間習慣用神話傳說來給予解讀。在木壘的民間傳說里,很久以前,中原天子周穆王放不下對西王母的仰慕,乘坐著八駿寶車,跨黃河天塹、經河西走廊、穿戈壁沙漠,最終到達天山瑤池與西天王母幽會。妒火中燒的玉皇大帝難忍心中的嫉恨,一心要置穆天子于死地,便命四方河神將穆天子歸途中所有的河水吸干,把泉眼堵死,又命太陽神放射烈焰烤盡天上水汽,千里荒漠霎時變成了一片焦土。眼見得心上人蒙難,西王母情急之下,順手拿起身邊的一只翡翠玉碗,輕舒玉臂舀了一碗瑤池之水,向著穆天子落難的獨山腳下拋去,落地后變成了碗口大的一股泉水。
這碗因愛而生的泉水,不僅解救了困境中的穆天子,也緩解了過往商旅長途跋涉之后的焦渴。茫茫戈壁,一碗泉以神話的方式眷顧著各種生靈,就連路過的飛鳥也能循著潮濕的氣息棲落在一碗泉旁,啄水止渴,久久流連。
看名字,“一萬泉”比“一碗泉”豐盈了萬倍,起初以為只是一個地名的兩種寫法,后來才知道,“一萬泉”另有所指,它位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奇臺農場以南天山無名峰下,距奇臺縣城50公里,是北疆東部天山北坡最好的天然草場之一。“一萬泉”也有個悲壯的傳說:很久以前,一群天馬不甘于天宮的束縛,逃遁到人間,找到了一個水草豐美的山林自由生活,不愿再回天上,天神暴怒,發(fā)出了閃電霹靂,毀滅了一切。天馬消失后,叢林間卻出現(xiàn)了一萬個泉眼,據(jù)說這些都是天馬的眼睛,它們汩汩不竭的淚水澆灌著這片山林,讓一片土地生長出天宮都不曾有的美景。
從地理學的角度解釋,這些泉水都是巖層間的“基巖裂隙水”,來自天山山脈的萬年冰川。但傳說總是比學術的解釋更讓人心動并為之向往?!耙煌肴焙汀耙蝗f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它們散落在古絲路上,帶著神話的傳奇和真實的盛景為東天山平添了一份柔情和秀美。
鄉(xiāng)間的道路,連接起沿途的村落、田地和風情故事;車上的對講機,則連接著我們行走的快樂。頭車上的五個純爺們觸景生情,豪情滿懷的唱“若要等到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呦映山紅”,對講機滋滋啦啦的聲波把他們變調的快樂傳遞過來,車窗外,歌聲飄過的地方,成片的向日葵飽滿熱烈。伴著一路歌聲,一路風景,我們到達了奇臺縣半截溝鎮(zhèn)內的江布拉克風景區(qū)入口處。
江布拉克,一個聽上去就讓人心生向往的名字。百度告訴我“江布拉克”是哈薩克語“圣水之源”的意思,同行的哈薩克族作家薩哈提漢老師則說“江布拉克”是“山邊的流水”。無論哪種說法,江布拉克都像“一碗泉”和“一萬泉”一樣,與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進入江布拉克主景區(qū),好似一路的期盼終于有了著落,將目光盯在窗外,貪婪地看。天山山脈淺山區(qū)地勢平緩,溝壑相連,平坦處,民房錯落在成片的麥田中,眼前的自然風光如同平頂山麥田風光的延續(xù)。不同的是,江布拉克旅游業(yè)的開發(fā)更早地喚醒了當?shù)剞r戶的商業(yè)意識,靠近公路的房屋,大都被主人改建成了家庭旅館。他們在原有的房屋前,另外搭建起紅頂藍頂?shù)牟拾宸?,扯幾段彩旗,掛一個牌子,為過往的游客提供住宿飲食。
在天山怪坡附近,我們安頓了下來,房主姓張,跟一行中幾位常來攝影家已經熟識,大家見面后熱烈握手,大拍肩膀,有著久別重逢的愉快。老張是個熱心人,以前攝影師們初來江布拉克時,他帶著他們去了許多人不曾去過的地方,拍到了許多人不曾拍過的美景。心生感激的攝影師們順便兼職做了風水師,目測了老張家房屋周邊的風景,攛掇他開起了家庭旅館。
老張家的“秀客緣農家樂”坐落在大片麥田的一側,院落的一角,種滿了家常蔬菜,幾棵蘋果樹掛了彤紅的果子站立其中,再遠處,天空高遠,麥浪滾滾。
當?shù)氐姆课菀乐絼萆⒙湫藿?,坡上坡下,彼此雞犬相聞,去鄰近的人家需要穿過麥田間的小路才能到達。這里的農居生活按照距離中心道路的遠近劃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像老張一樣借助便利條件開農家樂,順便種地,另一種住所偏遠的則繼續(xù)著傳統(tǒng)的耕種生活。
早上為了趕路,我們是嚼著馕出發(fā)的。一路飽覽了風景,肚子卻開始咕咕叫了。買了一只羊,薩哈提汗老師磨刀霍霍親自宰殺。送羊來的是老張家的鄰居,健談的女人一邊旁觀著整個宰殺過程,一邊開心地說笑,最后過秤時,因為秤太小,只能分割開來稱,她突然痛惜起來:“呀呀,這樣稱,至少要折了200克的分量呢?!鞭D身又笑,“算了,這么遠來了,請你們吃一頓也是吃?!毙愿衤收娴南裎矣啄陼r左屋的那個三嬸嬸。
天色不夠明朗,大家都沒有拍片的熱情,暫時的節(jié)奏就是“逛,吃,逛,吃”。小院前,一群雞在低頭刨食,一只大白鵝站在一塊石頭上,拍拍翅膀,昂首挺胸地叫了幾聲,那些雞竟然安靜了下來。小李同學跟著他的杰恩斯叔叔前去研究,不一會兒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回來報告“杰恩斯叔叔說,大白鵝正給雞開會呢,說今天來了客人,需要選出兩名做晚飯的大盤雞,雞現(xiàn)在都很緊張,不知道會選到誰?!?p>
在新疆的旅游旺季,清燉羊肉、烤肉和大盤雞是游客的最愛,最缺乏安全感的可能就是景區(qū)的羊和雞了,朝不保夕的它們總是憂心忡忡。小李同學轉述的杰恩斯的分析,我們都覺得很有道理,無論誰當選,我們都會同情而吃之。
飯后閑走,出門不遠,便是“怪坡”,車輛到了這里,上坡時不用加油門,掛空檔依然可以自如前行,拿一瓶水倒在地上,那細小的水流竟也蜿蜒著向地勢高的地方流去,“水往高處走”,看起來很是勵志。旁邊有各種的自行車,為了照顧小李同學的好奇心,租了一輛兩人騎行的,歪歪扭扭騎上去,上坡時候果然怪得詫異,不捏手剎,速度快得仿佛能直接沖出江布拉克去。
怪坡前做生意的小伙子,手腳利索地把各種留影烤制到瓷杯上去,站在邊上觀望,每個杯子上都有一個停留在江布拉克的笑容。他一邊忙活,一邊熱心介紹:“其實真正的江布拉克還在很遠很遠的地方,輕易能看到的都不是最美的風景?!边h,是一種向往,對于奔赴而來的我們而言,入眼的都是風景。對于久居江布拉克的他來說,也許真的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下午時分,不在山上住宿逗留的游客都已經返回,夜色漸漸籠罩下的江布拉克,只是一個面目沉靜的山村。有收工的人相約著一道回家,斜披了衣服,從柏油路面走向老張家屋后的田間小路,說笑聲漸行漸遠,女人的紅格頭巾也在短暫的絢爛之后,消失在農田深處。
老張家的院落里,大家分工明確幫助女主人一起做飯——切肉的、擺調料的、串烤肉的、司爐的、講笑話的、還有追雞攆狗的,大家都各負其責,忙得不亦樂乎。中午被“選舉”出來的兩只雞在佐以生姜、大蔥和艷紅的干辣椒后已經燉在鍋里了,羊肉也正在烤爐上滋啦做響,剩下的主題便是聞著肉香講笑話。一行人中,杰恩斯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以幽默諷刺著稱,他的漢語水平雖然不好,但肢體語言豐富,一些信手拈來的故事被他繪聲繪色地比劃出來,惹得大家開懷大笑。
也許優(yōu)美的景色最易激發(fā)人內心潛藏的快樂,那一夜,明月照耀下的農家院落里,大家聚在一起淺斟低吟,二胡聲悠遠,“黑走馬”奔放,“鴻雁”的旋律浸透酒意,江布拉克,真的是一個適合沉醉的地方。
次日凌晨六點,太陽尚未升起,我們去花海子觀景臺附近,等待日出。安靜的山野,帶著濕漉漉的氣息在我們眼前慢慢清晰。遠山薄霧彌漫,一位騎馬的牧人走進我們的視野,又慢慢消失。
廣義上的江布拉克景區(qū)以奇臺縣南山為中心,橫跨木壘、奇臺、吉木薩爾三個縣,包括寬溝景區(qū)和羊洼灘,在新疆,開發(fā)規(guī)模僅次于天池,據(jù)說高山處還有神秘山洞,古老的城池和情侶河。景區(qū)內原木做成的木棧道如同一個個觸手,從主干道的柏油路面旁逸而出,延伸向各個角落,帶人們去往不同的地方。
沿著木棧道慢慢前行,眼前是伸手就可以觸及的風景,走到最底處,抬頭,眼前就剩下兩種色彩,天空湛藍,大地蒼黃。怕自己還在夢里,指尖捻起一根麥芒,等待它扎向肌膚的那種尖銳的痛喚醒我的清醒。
許多人趕赴江布拉克,是為了追尋一個心底關于田園的夢想,事實上,江布拉克包容著許多風情。一路過花海子,三個編子等地,花期已過,我們沒有看到漫山遍野的黨參、貝母競相開放的盛景,但眼前蔓延流瀉的金黃色也足以讓人心曠神怡。延緩的山勢,只要適宜耕種的地方,麥子都驕傲地挺立,一棵緊依著一棵,整齊排列向目力所及的遠方。
無法想象,在機械尚未占領農田的時候,這坡洼相間的山地承載著農人多少艱辛。因為地勢的特殊性,這里無法引流灌溉,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曾經春季的廣種,有時只能換來秋季的薄收,因為耕種面積過大,許多田地在秋季來不及收割,便直接被埋在了雪里?,F(xiàn)在,機械替他們完成了這些辛苦的工作,已是八月末,麥子一片金黃,卻看不到收割忙碌的景象,因為等“康拜因”正式進入后,曾經一個月左右才能完成的工作現(xiàn)在一周就可以完成了。
漸往上,田地減少,高山草原越來越遼闊,高大的云杉英姿颯爽,挺立在道路兩旁,白色的氈房代替了平緩丘陵地帶的磚瓦房,順著山勢的升高,農耕和放牧兩種生活方式自然過渡。除了散落在草原上的自居房屋外,成片的白色氈房多是營業(yè)性的牧家樂。
旅游業(yè)的興起,讓牧民在傳統(tǒng)的放牧生活中又增加了新的創(chuàng)收途徑。我們的車輛一停,立刻有幾個哈薩克族小男孩騎馬過來,問“騎馬嗎?”并老練的和我們談價格。開玩笑的問他們“我們給你們拍照抵騎馬的錢行不行?”“拍嘛拍嘛,給我也拍,給他也拍,拍完一人給我們五元錢?!薄拔覀兘o你們拍照,為什么還要給你們錢呢?”“你們拍了我們,當然應該給我們錢呢,很多照相的人都給我們錢呢,你們也給。”他們雖然沒有提及肖像權,但擺明了一副見多識廣的樣子。“你們一個夏天掙了多少錢?。俊薄捌咔б灿心?,八千也有呢?!鳖I頭的小男孩自豪的說。
看見我們一行并沒有騎馬的興趣,他們又轉過身,向一輛剛停下來的大巴車跑去,開始了新一輪的游說。寬廣的道路延伸到大山深處,帶來大批四面八方的游人,他們所接觸到的世外生活遠比他們的父輩豐富了許多。
與白色氈房呼應的還有尖頂?shù)哪疚萑郝?,在白雪皚皚的遠峰和綠草藍天的映襯下,它們自有一種異域的風情姿態(tài)在里面。久居鬧市的人在短暫脫離工作和生活的羈絆之后,選擇住在這里,開門見山,回歸山野,在自然的氧吧里,完成一次身心的修復。
流連在秋天的江布拉克,眼前是心曠神怡的盛景。高遠處群山起伏,層巒疊嶂;雪峰之下林木蔥郁,山洼間炊煙升騰;羊群低著頭從山坡走向山洼,很快又從山洼間冒出來,在綠色的草甸上,它們的身影散落如移動的珍珠;越過這片蔥郁的綠色,淺山處,成熟的麥田如起伏的波浪,氣勢洶涌,涼風習習,帶來山野的清新和花草的芳香。在山川大地毫不吝嗇的風情創(chuàng)意之前,我們的心在一剎那間也被無限地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