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沛聰
“意象”是可以說是古詩詞的靈魂所在,詩人都是借助于“意象”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意象”可以說是詩人情感的凝聚,比如:古詩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月”“雨”“夢”“花”“山”等,這些字多蘊含的寓意也會根據(jù)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古詩詞的意象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由于很多古詩詞的歷史悠久,詩詞中多表達的文字形式雖然簡短,但是意思卻非常耐人尋味,這對文化底蘊尚淺的我們來說要做到鑒賞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就需要我們針對當下的學習情況,加強對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意象學習。
古詩詞的語言之美在于句短意遠,而意象就藏在古詩詞的字里行間,想要找出意象,閱讀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學習課文之前就把意象作為探索的目標,并通過反復閱讀和推敲來克服古詩詞中通假字的學習障礙,因為如果不看課文中的注釋,完全按照自己熟悉的字來閱讀的話,很容易產(chǎn)生理解上的偏差,比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中的“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表高興、開心。如果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很好的理解通假字,單純的把“說”直接理解為說話的意思,這樣整體課文就會變得摸不著頭腦,完全無法理解課文中想要表達的意思。同時,詩詞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都是這對某一特定時間的事物進行描寫,也就是在特定的心境下有感而創(chuàng),帶有非常濃烈的主觀色彩。因此,在學習中我們也要對詩詞創(chuàng)造的背景進行預習,盡量拉近與古代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站在古人的視角來駕馭意象、理解意象,最終掃清古詩詞中的學習障礙。
古詩詞中意象的形成都把個人的情感滲透到客觀的事物當中,利用對事物的描寫來襯托內(nèi)心的情感變化。同時這些意象也會賦予詩詞特殊的意義,其蘊意也較為固定,有跡可循,更為方便高中的我們進行學習與借鑒。比如:在古詩詞中“西風”普遍被認為是衰敗、惆悵和落寞的意象描寫,而“梅”在古代則被看作是清高、傲骨的蘊意。月能思鄉(xiāng),水喻愁多,而桃花多數(shù)來形容美人等等。
古詩詞講究的押韻和節(jié)奏,要尋找意象需要對字、詞進行拆分,只有把每個客觀的事物看作一個非獨立的意象,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蘊藏的情感。比如:在學習李白的《蜀道難》這首詩詞時,里面開頭寫到:““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兩句可以說是統(tǒng)籌全文,一嘆高,二嘆難,奠定了全詩的基調(diào)。想要把這兩句讀的有氣勢,就需要先對詩中的句子進行分析,認真思考究竟改用怎樣的語調(diào)來進行朗讀,只有充分把自己置身于作者當時的情境中才能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噫吁喊”所表達的驚嘆之情非常強烈,我們在閱讀時除了要注意聲調(diào)的變化,還需要增加一些語氣的變化,只有才有升調(diào)來讀才能表達出作者對蜀道的敬畏之情。
古詩詞中意象很多,比如:月、雨、山、梅等等。而且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詩詞中也會有不同的寓意,如果我們在學習中不經(jīng)常對意象進行梳理,使很難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的。因此,我在學習中對古詩詞中的“月”“雨”“山”這3個意象進行的梳理。
“月”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頻率可以說是最高的,很多詩人都喜歡借助月亮來抒發(fā)思念之情,比如:李煜《虞美人》詞中出現(xiàn)的“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作者借助月亮抒發(fā)心中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以及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又如:白居易在《琵琶行》詩中就有5次采用月亮來進行意象的描寫:①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這句中“月”描寫的是作者和友人別離的場面,詩的前半句將離別之苦表達到了極致,而后半句的以“月”字結(jié)尾,借助江中的月亮倒影又更把相思別愁表現(xiàn)的一覽無余;②東船西舸哨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里描寫的是琵琶女演奏完,本來沉浸在樂曲中的人們突然安靜下來,這種冷清的氣氛又通過江中的明月把幽怨與愁苦襯托的淋淋盡致;③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此句中的月是作為一種美好的事物出現(xiàn)的,描寫的是琵琶女追憶往昔的美好,和前兩句形成鮮明的對比;④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詞句表達的是琵琶女在江邊等待丈夫歸來的情景,這里的月亮與前一句的月亮可以說是互相輝映,把琵琶女回憶往日的美好到現(xiàn)在滿是傷心和凄冷,前后的對比更加凸顯出入金的孤寂和落寞;⑤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這里寫的是作者雖然處在春花和秋月這樣的美景當中,但是可以傾吐肝腸的對象也不在身邊,只能一個人喝悶酒來排解心中的寂寞。
古詩詞中雨也是最常用的意象,雨,或浪漫或凄苦,詩人也常常借助雨來寄托自己的情感的波動。比如:柳永的《雨霖鈴》,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里的“驟雨初歇”并不是代表作者的心情由雨轉(zhuǎn)晴,而是借助雨晴來幫助自己逃離這個令自己傷心的地方,但是又不想雨停,因為自己可以和戀人都帶一些時候,這種想要離開又舍不得離開的糾結(jié)之情通過雨更增添了心理上的凄涼。
山總會給人一種偉岸的感覺,也為詩人帶去了無限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高中語文學習中以“山”作為意象,在古詩詞中也出現(xiàn)的頻率也頗高。比如:屈原所寫的《離騷》中:“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其中“椒丘”所描寫的就是一般的自然風光,即長著椒樹的山丘。而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這里所說的“山”則是表達對田園生活的一種向往,影藏著一種歸隱之情。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老師為了提高我們的鑒賞能力,也嘗試了很多方法和手段幫助我們更好的感受意象,理解意象。隨著我們對意象的把握越來越準,可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情感,對古詩詞也有全新的認識,可以感受到不同時代中那種跨時空的情感共鳴。記得在學習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時,對“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感觸頗深,當教師為我們播放王菲演唱的《水調(diào)歌頭》時,我覺得纏綿的詞句加上王菲空靈的聲音,讓我充分感受了作者當時的心情,那種通過對明月共同的愛,將彼此分離的兩人重新結(jié)合在一起。此種作者面對仕途的失意和與弟弟的別離,到底該向明月傾訴人生,還是單純?yōu)榱税l(fā)宣泄心中的不快,我們都可以通過意象來找尋答案。
古詩詞中很多意象之間都是彼此關聯(lián)的,并非單獨存在的,在古詩詞的學習中如果把意象串聯(lián)起來就能組成一幅畫面,在規(guī)整意象的過程中也會發(fā)現(xiàn),看似散亂的景象其實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只要我們將每個意象陳列出來重新組合排序,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也就是所謂的意象群。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意象群去窺看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世界。比如:在學習杜甫的《登高》中,其中有一句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一句中意象很多,其中“風”“天”“猿 ”“ 渚 ”“ 沙 ”“鳥 ”重 疊在 一起渲染出了秋天意境,那種悲涼與孤苦的氛圍也被很好的表現(xiàn)出來。再比如: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用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這種看似凌亂的意象,其實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言,他們之間也是彼此互相聯(lián)系,也是也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這樣簡單的韻律,讓我們讀起來郎朗上口,詩詞中作者通過惟妙而生動的場景描寫,很容易讓我們感受到游子漂流在外的悲涼感。由此可見,我們在學習古詩詞中除了要掌握將意象串聯(lián)的技能外,還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從詩詞的只言片語中發(fā)現(xiàn)蘊藏的強烈情感。
想要順利完成意象的組合,就需要我們充分理解詞語與意象之間的拼合,不斷提高詩歌中意象組合疊加的手法,讓每個意象之間可以有一個合理的鏈接,多個畫面互相滲透后就能融為一體。當然,我們也要發(fā)揮我們的想象,用意象組合法來鑒賞和分析古詩詞中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和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比如:在學習,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其中“明月”和“清風”都是我們最為熟悉的詞匯,但是當它們和“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jié)合在一起之后就會形成一種聲色兼?zhèn)洹屿o適宜的深幽意境。
綜上所述,古詩詞的意象學習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們不斷積累文化內(nèi)涵才能真正體會到古人對于生活感觸,就算生活在不同時代,面對孤獨和別離的那種悲涼之情我們確實可以感同身受。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抓住意象,品味詩詞中的情感,掌握詩詞表達的技巧,不斷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詩詞語言的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