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珠
(江蘇省連云港海濱康復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經臨床研究顯示,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發(fā)病因素之一[1]?,F(xiàn)階段,臨床多數研究已證實,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患者進行治療后,能獲得良好的心保護效果。辛伐他汀的臨床應用頻率高,能促使血管內皮功能得到改善[2]。為了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聯(lián)合應用兩種藥物對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行治療,獲得了理想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2014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患者中選取88例,納入標準:不存在培哚普利和辛伐他汀應用禁忌;存在正常精神狀態(tài)。排除標準:心功能不全;高血壓嚴重并發(fā)癥;腦中風;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62.56±3.69)歲,平均病程(4.32±2.85)年,共44例,男性25例,女性19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62.95±3.12)歲,平均病程(4.62±2.15)年,共4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可比性強,P>0.05。
對照組采用辛伐他汀治療:給予患者辛伐他汀口服,每次服用20mg,每天1次,1個療程為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培哚普利治療:給予患者口服培哚普利,每次服用劑量為2mg,每天服用1次,若患者用藥過程中沒有不適感出現(xiàn),或者僅出現(xiàn)咳嗽等現(xiàn)象,但在耐受范圍之內,則可將用藥劑量加大到每天4mg,一直到患者的血壓水平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1個療程為4周。
超聲指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IMT(頸動脈內膜厚度)進行測量。
數據統(tǒng)計應用SPSS18.0,計數計量資料分別應用χ2(%)與t檢測(±s),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IMT、C反應蛋白、血尿酸對比,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后IMT更小,C反應蛋白、血尿酸水平更低,組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超聲指標、C反應蛋白與血尿酸變化情況對比(±s)
附表 兩組治療前后頸動脈超聲指標、C反應蛋白與血尿酸變化情況對比(±s)
組別 IMT(mm) C反應蛋白(μg/L) 血尿酸(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4) 1.25±0.62 1.15±0.25 6.38±2.52 5.98±2.39 387.96±85.62 325.98±78.68觀察組(n=44) 1.27±0.42 0.82±0.12 6.42±5.28 4.02±2.01 389.63±85.02 300.02±50.23 t 1.2652 13.2658 0.6258 9.6575 0.5257 20.3258 P 0.0958 0.0000 0.2258 0.0000 0.0941 0.0000
通常情況下,高血壓端流增多、剪切應力增高均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傷動脈內膜,同時還會有炎癥反應伴隨出現(xiàn),血管內皮功能也會有失調現(xiàn)象出現(xiàn)[3-4]。頸動脈是臨床上用來對全身動脈粥樣硬化進行反應的一個重要指標,其血管粥樣硬化病理生理基礎明顯與冠狀動脈、腦動脈相似,所以頸動脈IMT增高和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之間存在 密切相關性。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能將心血管重構有效逆轉。本研究中,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后IMT更小,C反應蛋白、血尿酸水平更低,提示聯(lián)合用藥的治療效果顯著。究其原因,培哚普利具有長效性,能有效避免血管緊張素I轉化為Ⅱ,血管緊張素Ⅱ的生成量也會隨之減少,同時還能對血栓形成進行抑制,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聯(lián)合以上兩種藥物治療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作用機制可能為:對AngⅡ生物活性進行阻滯,對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進行抑制,促使醛固酮、AngⅡ減少,將局部激肽水平增高;對脂質代謝進行調節(jié),對平滑肌生長以及收縮進行抑制;將血管內皮功能失調現(xiàn)象逆轉;對細胞凋亡進行刺激,將細胞凋亡和重塑中細胞生長之間的失衡糾正。
綜上所述,采用聯(lián)合用藥方式治療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臨床療效更加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現(xiàn)象,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