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麗 張莉(通訊作者)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科VIP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肺癌發(fā)病較為隱匿,早期患者并無明顯特征性,極易被忽視,等到發(fā)現時已是晚期,隨著疾病進展,病灶可能通過血液循環(huán)或者淋巴系統移動至骨骼,造成繼發(fā)腫瘤。臨床癥狀表現為骨痛、肌無力、麻木、病理性骨折,失去活動能力,甚至危及生命。報道中指出[1],骨代謝標志物能夠直接體現出骨轉移過程中骨吸收與形成情況,從而觀察到骨破壞及修復程度,因此選擇有效的療效評估指標成為關鍵。我院對此展開研究,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納入的46例肺癌骨轉移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齡32~70歲,平均年齡(53.14±1.25)歲,單發(fā)骨轉移22例,多發(fā)骨轉移24例。
按照患者病情制定放療方案,若骨轉移疼痛劇烈位置可進行姑息性局部放療。儀器選擇瓦里安23EX直線加速器,按照6MV X線進行治療,3Gy/F,總劑量不得超過30Gy,5次/周。
放療前后分別進行β-CTX、PINP檢測,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ml),室溫下靜置,并按照3000r/min進行離心操作,時間5min,分離血清。選擇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器及配套試劑,按照電化學發(fā)光法進行檢測。
記錄放療前后β-CTX、PINP水平,對比兩組治療結果。總有效率判定標準:放療后疼痛消退,不使用止痛藥,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為完全緩解;放療后疼痛減輕,止痛藥劑量減少,功能障礙現象緩解為部分緩解;放療后疼痛程度、止痛藥劑量無變化為無效??傆行?(完全緩解+部分緩解)/46×100.00%[2]。
放療前β-CTX、PINP水平高于放療后(P<0.05)。見表1。
表1 比較放療前后β-CTX、PINP水平(ng/ml)
46例患者均完成放療,完全緩解17例,部分緩解22例,無效7例,治療總有效率84.78%。
治療有效患者中,放療后的β-CTX、PINP水平低于放療前(P<0.05);治療無效患者中,放療前后的β-CTX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放療后PINP水平低于放療前(P<0.05)。見表2。
表2 β-CTX、PINP水平與治療效果的關系(ng/ml)
近幾年,我國肺癌發(fā)生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其中肺癌骨轉移發(fā)生率約占30~40%,給患者身體健康、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危害。當肺癌患者出現骨轉移時,因受到腫瘤細胞的刺激,可能導致骨細胞出現骨基質,而破骨細胞對骨基質產生降解反應,最終造成骨質破壞,并加速骨形成、骨吸收現象。
隨著對醫(yī)療事業(yè)的深入探究,臨床認為骨代謝標志物能夠有效診斷、評估疾病進展,屬于無創(chuàng)性檢查,在骨轉移瘤中取得了一定價值,被廣泛應用于臨床[3]。β-CTX屬于Ⅰ型膠原C端肽的講解產物,可體現出骨吸收情況,健康者機體血清中表達較低。但當破骨細胞活性提高,大量Ⅰ型膠原被降解,轉變?yōu)镃末端肽降解成β-CTX進入血液,從而增加其水平。而PINP屬于骨形成標志,能夠體現出骨形成速度及骨細胞活性能力。本文研究中:放療前β-CTX、PINP高于放療后(P<0.05);治療有效者放療后β-CTX、PINP低于放療前(P<0.05);治療無效者放療前后β-CTX差異無顯著性(P>0.05),但放療后PINP水平低于放療前(P<0.05),提示放療后β-CTX、PINP明顯降低,反映出患者治療效果,可成為評估放療效果的主要指標。
綜上所述,β-CTX、PINP在肺癌骨轉移放療前后變化較大,有利于臨床對疾病進行評估,為預后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