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銅梁區(qū)金龍小學 唐 蕓
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習作是衡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是否過關的重要標志?!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在習作教學實踐中,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基本的文章結構設置方法和修辭表達技巧外,還要十分注重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從細節(jié)“微小處”入手,把握各種有效素材,在“細微”積累中逐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教材是寫作最好的例子。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選自名家名篇,題材豐富多樣,文質兼美,語言運用規(guī)范生動,結構巧妙精致,寫作手法獨到,是學生寫作最好的范文。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教師除了基礎的教學目標授課外,可以基于寫作的目的引導學生閱讀,除了讓學生感知文本中的內容情感,還要能夠指向文本的構思技巧和語言系統(tǒng)。在文本語言的有效關注中找到寫作切入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常鼓勵學生在自學和朗讀課文中尋找文章中的精彩詞句,將其抄錄在自己制作的“寫作卡片”上,將摘抄的好詞佳段標注上出處和類別,利用課余時間細細品讀,熟讀成誦,并揣摩語言特點,思考如何在寫作時有效運用。以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為例,我鼓勵學生將文本中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反復誦讀感受語言魅力。有的學生將“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抄錄下來,認為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手法,體現了珊瑚的形態(tài)各異。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在課外書籍中摘抄句子,并在素材分享課堂上展示自己摘抄的句子,并跟同學說一說句子好在哪里。除了一些寫景的好詞佳句,在文本授課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除了寫好景物外,在寫作時還要注意能夠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文章中,如通過什么樣的描寫能展現人物的性格,如何在寫作時借鑒利用,在有效的文本仿寫中積累有效的素材。
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展使多樣化的媒體教學越來越受教師青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網絡媒體給學生的“微”積累提供了不少材料,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我鼓勵引導學生展開廣泛的閱讀,通過關注和閱讀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及文學類網站推送的文章,從中積累素材。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特別關注社會新聞,引導學生將新聞事件整合成有效的寫作素材運用到習作中。
在教學《懷念母親》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這篇文章贊揚了親情的偉大,同學們課下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查詢一下,找一找與孝順和親情有關的新聞,根據新聞事件報道說一說自己的感想。事例可以是正面頌揚的,也可以是反面反思的,針對一些有爭議性的新聞,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比如103 歲老人乞討竟是為給孩子補貼家用、老人乞討被車站廣播兒女從商家境殷實等新聞,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或感悟寫成作文,在文章中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觀點,在這樣的寫作練習中,讓學生自主獲取有利素材,辨別信息的過程中有效激活學生語文思維。
創(chuàng)作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很多學生在寫作時由于缺乏素材常常捏造一些假大空的情節(jié),導致文章情感不實,脫離實際。在實際寫作素材積累指導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我鼓勵學生將生活中觀察到的細節(jié)用簡單的文字記錄下來,并能夠與同伴交流,培養(yǎng)積極觀察的良好習慣。
一篇有生命活力的文章,必然有事真、情真、理真的特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平日里注意觀察,主動挖掘生活中的習作資源,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習作切入點。以《釣魚的啟示》一文為例,這篇課文以小見大,從一件生活小事釣魚中得到了人生哲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觀察一些耐人尋味值得深思的生活事例,將其記錄下來并將感悟寫出來,這樣在日常生活的長期感悟中積累素材,在寫作時便可做到“下筆有神”??傊?,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要培養(yǎng)學生用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寫作素材必定能源源不斷。
綜上所述,素材積累是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從細微的點滴處積累,讓學生逐步在“微小”處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在素材積累過程中給學生寫作無限啟迪,幫助學生逐步充實文章,寫出“有血有肉”的優(yōu)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