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123 福建 郭培旺
除去幾口酒壇,家里有三口正經(jīng)的壇子。三口都腌著酸菜,不過樣子和內(nèi)容都不相同,高矮胖瘦。
那出身最好的矮胖壇子,新釉亮,白底彩繪工筆畫。中間那口,圓,沒有一點棱角,厚釉赭石色,有做舊的嫌疑。最喜歡土壇子,很糙,麻布封了口,只口子和底邊一圈上了點白釉。
這土壇子,長樂①來的。姨媽的公公婆婆,住在長樂秀峰,很山的內(nèi)山??偸巧訓|西來,這壇子便是了。小時候吃著地瓜,以為長樂是個超棒的地方,啥啥都有。近幾年姨媽常邀我們一起回長樂,我發(fā)現(xiàn),秀峰說起來要啥沒啥。最叫人接受不了的,是幾戶人家共用一個廁所。時不時還有雞、鴨跑進去解手。但我很喜歡兩個公公婆婆。他們真在山里生,活。
小屋子爬滿青藤,窗臺掛著碎花布簾,貼上哪個小孩兒的畫。屋子里很暖和,每每進屋,我都覺得眼前全是柔和的黃色。最喜歡那地窖!秀峰人少地多,公公有一大塊地,種了市場上能買到的所有蔬菜瓜果。每天踏著草鞋兒,拄著小竹竿兒,挽著太陽去澆菜肥瓜。四季都有菜,一股腦兒往外婆家送。實在太多,便存在地窖里。地窖不悶,深處有很多壇子,高低不齊。有成堆的南瓜、絲瓜、青瓜,各種瓜?!八岵穗绲冒簟?,經(jīng)大家這么夸,婆婆竟因此叫公公多騰地種芥菜,更頻繁地送來。酸菜“正港”②,壇子純樸,公公婆婆可愛。
壇子有什么好寫的?凡常事物,要想成篇且精彩耐讀,真不容易。
家中壇子多。兩眼掃描,發(fā)現(xiàn)至寶?!罢?jīng)”之外,自有別的??梢韵胍?,作者善找素材,信筆寫來都妙趣橫生。
樣子和內(nèi)容,化用寫作學語言,令人莞爾;高矮胖瘦,筆墨之經(jīng)濟,表達之栩栩如生,盡在眼前。
文字極簡,去掉所有文字贅肉,虎虎生風,展現(xiàn)漢字獨特的美感。有人寫作時喜歡加多層定語,某種意義上說是“歐化語言”,是受不良翻譯語言影響,反倒失了中文之美。
公公婆婆生于斯長于斯,生在貧窮地,卑微地活,不盡深意在其中?!昂苌降膬?nèi)山”,多山嶺、很有山區(qū)風貌的深山鄉(xiāng)村?!吧渡抖加小?“要啥沒啥”,口語化,透著狡黠,簡單八個字,對比出希冀與失望,舉重若輕。
爬、掛、貼;青、花、黃。動詞、表顏色的形容詞信手拈來又恰如其分,畫面感很強。
迫不及待,歡呼,孩子氣。
又是一串動詞,還有兒化;“肥”,形容詞動用,菜農(nóng)用詞,地道。
三者皆主謂句,拋卻定狀補,利索;搭配奇特,方言、擬人、錯位,各具風味。
媽媽曾心血來潮,請教老人,學腌酸菜。興沖沖買了那矮胖白壇子,結果是,酸菜酸是酸,也餿了。壇子也就空著。
圓壇子呢,從蘆溪③來。蘆溪酸菜,又叫蘆溪咸菜,在平和縣是頂有名的。市場里各色各樣的酸菜都有。一把酸菜折成幾截,用一根什么葉子扎好,塞進壇子里。
那時候跟媽媽搭班的數(shù)學老師,有個女兒,叫陳靜,比我小了兩歲。玩得很好。壇子和酸菜是她們送來的。她有很重的蘆溪鄉(xiāng)音,喊起“媽媽”,唱歌兒似的。聲音,是天生沙沙的。
唯一一次隨她回老家,約四五年了。她家的房子里也有地窖,也有標志性的酸菜。門口一條溪,清淺。石子兒不扎人。我們沒命地在水里追著跑,水花歡濺。上頭洗衣的嬸嬸招呼著,我跟著她跑到對面的小竹林。草很高。她在前面攔草,又指著那地上冒尖兒的小青點說,是竹筍喲!
記得玩到太陽下山。記得水真的很清,很冰。酸菜真的名不虛傳。直到現(xiàn)在,那位教數(shù)學的阿姨還不時送來酸菜。
只是很久沒見那樣的水,那樣的妹妹。
(注:①③長樂、蘆溪都是福建省平和縣的小鎮(zhèn)。
②“正港”,在閩南語里意為正宗又好吃。)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陳炫齊)
第二口壇子,簡短截說,酸菜餿,壇子空;寫出了代際變遷、媽媽的愛和熱心,也襯托出上文第一口壇子的故事之耐人尋味。
折、扎、塞,隨意,鄉(xiāng)民勁兒,縣城味兒。作者用詞看似隨意,卻精準無比,其突出的觀察力令人佩服。
儉省。很多學生寫作生怕讀者不知道內(nèi)情,非要一五一十、老老實實交代:“媽媽是一位小學老師,教語文……”像作者這樣直接切入敘述,言簡意賅,多余信息不必贅述。
看似跟壇子沒直接關系,但是脫口而出不說不快,讓人印象深刻。且指出的人物特點具有唯一性和辨識感。
“喲”,興奮,這竹筍來自泥土,不是超市!地窖、清溪、嬸嬸、竹筍,場景如在眼前。
就這樣結束了,余音裊裊。壇子呢,似乎已經(jīng)不重要,因為作者寫的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總評
生活越來越精致,食不厭精,食具也越發(fā)細密、美麗、追求藝術感,曾經(jīng)的粗樸似乎遠去了。本文以“酸菜壇子”為由頭,試圖找尋這種生活美學和情感狀態(tài)。三個壇子、幾個人物,靜靜表達,默默感受,呈現(xiàn)出陶一般的寫作品質(zhì)。
一、極度關注生活細節(jié)。
多短句,不雕飾,用詞隨意而精準,口吻自然而坦誠;方言、口語,不追求所謂典雅。這是讀者明眼可見的,作者不追求 麗,拒絕無謂修飾。其背后,是對生活細節(jié)的仔細體察,若浮光掠影、走馬觀花,是很難寫出這種文字的。
二、展現(xiàn)熱誠生活態(tài)度。
酸菜、芥菜、地瓜、竹筍,作物自自然然寫來;長樂、蘆溪、平和、秀峰,地名自自然然寫出。許多中學生寫作,有一個不良風氣,就是造作、虛假,自由寫作欠缺,考場寫作編造,對生活細節(jié)無感。其本源,是對生活的漠視無感,是太過自我的生活態(tài)度。
寫作是價值觀的展現(xiàn)、矯正與提升。要對外面世界有熱誠之心,寬容接納,感受其美,有一桿衡量輕重美丑的屬于自己的秤。
三、結構松緊有致,擴大文章張力。
本文可謂散文(美文),結構上有獨到之處,行文值得研究。三口壇子,沒有平均用力,詳略兼顧,各有側(cè)重點,或山民生活,或少年回憶,皆純摯樸素。壇子做引子,寫人是重點,壇子背后的故事和經(jīng)歷是關鍵,作者收放自如,文章內(nèi)容比較充實。一組事物聯(lián)袂寫來,就不會太過單薄拘束。
本文有諸多適用話題,如不忘初心,質(zhì)樸生活,童年記憶,老物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