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一汪潭水,因李白一首詩出名
桃花潭很幸運,一個古老的小鎮(zhèn),一汪清純的潭水,好似“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小家碧玉,只因李白的佳句竟引來了海內(nèi)外無數(shù)驚羨的目光和尋訪的腳步。
桃花潭,位于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zhèn)境內(nèi),距縣城34公里,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景區(qū)內(nèi)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既有清新秀麗、蒼巒疊翠的皖南風(fēng)光,可觀山川之靈氣;又有保存完整、風(fēng)格獨特的古代建筑,可發(fā)思古之幽情。
去桃花潭,從蕪湖市出發(fā)也不過一個多小時車程。一路上丘陵起伏,竹山松林的蓊郁間,只感清風(fēng)拂面。不時閃過粉墻黛瓦的徽派民居,宛如玲瓏別致的徽州盆景,秀巧,古樸,約略泛出一抹沉靜的新意。
民間至今流傳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家住涇縣桃花潭畔的風(fēng)流豪士汪倫,非常仰慕大詩人李白的曠世才情,大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3月,聽說名滿天下的李白到了鄰近的宣州,便馬上派人給李白送去一封邀請信。信上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咨院肋~,讀后頓覺如遇知音,立刻興高采烈地乘坐小舟,順著清弋江往涇州桃花潭而來。一路上,李白沒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正納悶?zāi)兀魝惾鐚嵪喔妫禾一ㄕ?,水潭名也,距離縣城十里路;酒店者,則因主人姓萬,并非一萬家酒店。聽畢,李白開懷大笑。
次日,汪倫陪李白到處走走看看。李白發(fā)現(xiàn),在汪倫的宅院里面,有著錯落有致的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得像仙境一樣。宅院一側(cè)的不遠處,就是連著清弋江的桃花潭。潭水清靈幽深,潭邊一側(cè)怪石嶙峋,一側(cè)堤岸舒緩,古樹蔥蘢成蔭,點綴其間的有風(fēng)姿綽約的各類花朵。水邊柳條依依,淺水里散落著好些白鷴,有的在覓食,有的靜靜地單足佇立,別有野趣。有趣的是,潭畔岸上雖無桃花,水中卻漂著一片片桃花瓣兒,有小魚兒吮著遠方漂來的桃花瓣,讓李白看得凝神良久。
在這里住一段后,賞夠了山光水色,嘗盡了美酒佳肴,李白要走了。次日一早,汪倫贈送名馬八匹、綢緞十捆,徽墨與涇州宣紙若干,放到詩仙的船上。筵席擺到中午,李白喝得很盡興,再次辭行。汪倫送至桃花潭埠頭,將李白扶到船艙中。
船夫長篙一點,正要離岸。忽然,岸邊的樹林中一陣歌聲傳出,只見人們成群結(jié)隊地手挽著手,與汪倫一道以腳踏著節(jié)拍,邊唱邊跳踏歌相送,場面十分熱烈隆重。此刻,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讓佇立船頭的李白感動無比,詩情噴薄而出。他當即讓船夫停船,重新靠岸,取出汪倫相送的筆墨與涇州宣紙,鋪開于艙頭。李白當即磨墨揮毫,寫了《贈汪倫》的七絕相送:“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p>
這一奇遇被傳為千古佳話,而在桃花潭畔做客這段日子,竟成為詩仙一生中最后的一段快樂時光。就在這一年的秋天,“安史之亂”爆發(fā),不久李白便因投靠永王李磷而下獄,差點掉了腦袋,繼而遭到流放。7年后,一生壯志未酬的李白在距桃花潭不過百里之遙的安徽當涂落水身亡,享年62歲。
溫潤如玉桃花潭
汪倫在此善待了詩仙,李白也用他的絕世才華回贈汪倫,回贈了這桃花潭,也回贈了這深情的徽山皖水,使得人物情景與山水情懷相融相生,萬世流芳。自此后,皖南涇縣桃花潭美名遠揚,前來踏青賞花訪古尋幽者絡(luò)繹不絕。
當年,李白順著清弋江前往桃花潭的一路上,只見春雨如絲,煙雨迷蒙。江上船帆片片,耳際槳聲唉乃,漁歌聲聲,眼前不時有竹排漂流,排上蓑翁默立,魚鷹翩然入水,銜來魚鮮閃亮。埠前水緩,系舟自橫,近處村落宅院,籠罩在夢幻一般的雨霽里,船走景移,無不成為淋漓的水墨。李白一路欣賞著煙雨景致,感覺十分美妙,似有復(fù)歸桃花源的感覺。
如今,這里仍然美如一幅田園畫。桃花潭古鎮(zhèn)被清弋江一分為二,東岸是以翟姓為主的陳村,古稱南陽鎮(zhèn)。西岸是以萬姓為主的萬村,也就是“萬家酒店”的所在地。清弋江在流經(jīng)這一帶時,被一座小山峰阻擋,便拐個急彎向西北而去,折彎處便形成了深而寬的桃花潭。
沿著悠長的老街一路前行,不久就到了“踏歌岸閣”,它是桃花潭景區(qū)的標志性建筑,是翟村后人為紀念李白、汪倫兩人的深情厚誼,在汪倫當年送別李白的東園古渡之處建造的一座兩層樓閣。閣因李白《贈汪倫》詩中“忽聞岸上踏歌聲”之句而得名。
踏歌岸閣的位置正好選擇在“出閣上船過渡,入閣即進老街”處,即進出南陽古鎮(zhèn)都十分方便的位置。閣為二層磚木結(jié)構(gòu)的小樓。底層中間為走道,向東通向翟村老街,向西跨過一座半園的門洞,經(jīng)石階直達桃花潭岸邊。樓下向潭的立面特意做成實墻,僅開一上部半圓下部平直的門洞,使路人的視線正對桃花潭。閣樓向潭一面設(shè)有窗臺欄桿,可供游人憑欄眺望桃花潭風(fēng)光。
臨街一面立著一塊木雕屏風(fēng),上刻《踏歌送行圖》,生動再現(xiàn)了當年汪倫送李白的的情景。此閣始建于明朝嘉慶年間,初建時,由明代書法家翟榮為其題名“踏歌岸閣”,后毀。清朝乾隆十三年時重建,民國初復(fù)修。
穿過“踏歌岸閣”的門洞,再走下幾級石階,就是踏歌古岸。乘舟渡潭到達對岸,我們走進了李白當年逗留數(shù)月的萬村。青溜光滑的石板路,黑白分明的磚瓦房,古樸厚重的木板門,雕刻精致的木格窗,玲瓏剔透的小石橋,隨風(fēng)搖曳的墻頭草,建于彩虹溪畔的唐代“義門”,一起構(gòu)筑了一片古遠的時空。
走出萬村,沿著一條清幽的古道,約行五六分鐘,就到了佇立潭岸的壘玉墩,那是一座被綠樹、紅花、翠竹包裹的峭壁。壁上有一座三層樓閣,挺拔俊秀、巍峨壯觀,那就是紀念詩仙李白的“懷仙閣”。
其實,桃花潭四周點綴著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如深藏奧妙的書板石、李白醉臥的彩虹崗、踏歌聲聲的古岸閣、青磚黑瓦的古民居……
為感受詩仙與汪倫往昔在桃花潭踏歌相送的那一片深情,我們特意在桃花潭畔逗留很久。細細打量那潭秀水,只見而今的桃花潭依然潭水深邃,溫潤如玉,岸邊的桃花臨水照影,清雅無限。我問導(dǎo)游:“此潭多深?”答曰:“最深處17米?!蔽彝蝗活I(lǐng)悟到,那至純至美的人間真情,是無法用深淺來度量的。
這合著和風(fēng)細雨的桃花潭,清淺處也似朱自清先生筆下的梅雨潭那么輕靈透亮,明眸善睞,但她更像是寡言樸素的村姑,或是心靈手巧、善做女紅的繡娘,在更多的無人相擾的季節(jié)里,兀自安靜著,只將自己汪汪的一潭深綠,心思一樣幻化在青碧的山色里,讓你分辨不清到底是水柔綠了山,還是山映綠了水。
若有若無的雨點潤濕了桃花潭的岸石,點點桃花雨中,浣洗的村婦起身離去,一只小船卻載了漁歌悠然飄來,卻不是李白乘坐的那葉扁舟,更不會有如汪倫的知己踏歌獻酒。懷古不過是人們一廂情愿追慕詩詞意境的表達方式罷了。
忽然,漁翁靠近招呼我,希望我能登舟游覽。人在船上,和在岸上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風(fēng)不大,夾雜在雨絲中稍微有些清涼。我接過漁翁遞來的薄雨衣披在身上。由于視野豁然開朗,便覺滿目清翠蕩滌心胸。撐著花傘坐在小木椅上,一邊漁家女一樣哼唱著腦子里能夠搜尋到的民歌小調(diào),一邊用手去拂那沁綠的潭水,漸漸的,岸遠了,踏歌古閣也遠了,桃花如霧一樣遠了,飄搖著“萬”家酒旗的小酒店也漸行漸遠了……
山林與潭水相伴,美不勝收
涇縣縣志里《桃花潭記》稱,桃花潭水光瀲艷,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聳立,古樹青藤紛披,春季綠韜如氈,桃花似火如霞,飛閣危樓隱約其中,猶如蓬萊仙境,又疑武陵人家。
有趣的是,這個天堂之地因地處皖南腹地的大山,即便是再火爆的黃金周旅游潮,波及至此,仍是溫情脈脈的余味,這倒和桃花的溫性十分相宜。每到春天這里的風(fēng)景美極,潭邊的桃樹滿含著一粒粒豐潤的花苞,爭先恐后地爆裂了胸脯,那流波深處的微笑,一層一層,儼然醉酒似的,酡紅了臉頰。桃林與碧綠潭水相伴,真是美不勝收。
只不過桃樹的樹齡一般只有幾十年,遠不及幾百歲幾千歲的梅樹久遠,所以游人認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這株和那株,早已不復(fù)一千多年前李白的目光逡巡、欣賞過的那些了。但是,倘若花也有靈,花也有心,會不會也像人一樣口耳相傳代代流傳呢?花開有如粉面人,花落又隨來年春。
我?guī)е鏁车暮眯那?,飽覽桃花潭的美景,追尋李白的仙蹤。幽靜的山林中,只有那清脆的流水聲獨唱,時不時還會有鳥兒的歌聲伴奏,幻想的音符在山間徘徊,在游人耳畔縈繞,在悠遠的古老中,蘊藏的還有自然的原始,這天然合成的景色,使得每一個游人駐足癡望,而心中又有無盡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