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樨
摘要:刑法因果關系的研究是作為極為具體的司法實踐問題存在的,同時在理論界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即使當前法律界的學者就此展開了長時間的探討,當前仍舊沒有構成較為統(tǒng)一的結論。雖然刑法因果關系有一定的哲學基礎,但其依舊有著法律的特征。此外,刑法因果關系只是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間存在的聯(lián)系性,其和刑事責任之間是不存在關系的。為了更好的應用刑法,本文主要對刑法因果關系及刑法責任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刑法因果關系;刑事責任;分析
中圖分類號:D9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9-0173-02
對于刑法司法實踐工作來說,法律工作者在對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否存在刑罰的判斷依據(jù)就是因果關系。刑法的因果關系是行為人對于刑事責任進行承擔的重要前提。本文通過對于刑法因果關系的概念以及特征的分析,對于刑法因果關系與刑事責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
一、刑法因果關系的基本概念
因果關系本身是有哲學層面的概念內容,在后期才被引入到刑法之中。哲學上所說的因果關系認為其屬于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其中,原因是引發(fā)其他現(xiàn)象的產生,結果則是被引發(fā)的現(xiàn)象,也就是外因和結果間具有的關系。而在刑法中的應用指的則是危害結果的誕生首先是因為客體事物的內部存在著一種外在的力量作用,受其影響使得有害變化成為可能,但其可能性則具有抽象性特征。本身由于事物具有的實在可能性其往往是朝著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前進的,但那因為受到外部危害行為的影響,對于實在可能性的發(fā)展造成了影響,本身只是抽象可能的危害逐漸變?yōu)榱藢嵲诳赡苄?,對于事物的發(fā)展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在(再?)受到一定條件的影響下,就導致現(xiàn)實的危害結果產生。
二、刑法因果關系的主要特征
(一)刑法因果關系具有客觀性
辯證唯物主義表明,因果關系是客觀現(xiàn)象間的引起以及被引起的這種關系,其是作為客觀性存在的,其不以人的主觀認識為轉移。在發(fā)生刑事案件時,我們首先就需要以客觀性為出發(fā)點,了解危害結果的誕生與犯罪嫌疑人進行的危害行為是否有直接性的關系,若是引起及被引起的這種關系,則證明有刑法因果關系的存在。之后再對于犯罪構成的要件進行考慮,因為人只需要對其自身的行為進行負責,并不需要負責別人的行為。若兩者間不具備因果關系,案件則可以終結了。貫徹刑法因果關系中的客觀性原則就能夠避免有走彎路情況的出現(xiàn),并快速的將刑事責任確定。
(二)刑法因果關系具有相對性
原因與結果并非絕對的,而是相對性的。以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因果論進行分析,導致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必然是原因,一定現(xiàn)象產生的現(xiàn)象就是結果。兩者以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存在于因果關系中。因為世界是具有普遍聯(lián)系性的,可能在一個案件中原因是原因,但在別的案件中就會以結果呈現(xiàn),所以要能夠進行靈活的運用。在對刑法因果關系具有的相對性進行理解時,還需要注意:首先,其原因指的是對于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其次,其結果指的則是法律中要求的,已經出現(xiàn)且可以被查明及確定的現(xiàn)象。
(三)時間序列性特征
以唯物辨證主義的視角分析,原因及結果是存在先后順序的,原因一定在前結果必須在后,其順序不能出現(xiàn)顛倒的情況。所以,對于刑事案件而言,必須要在危害結果產生之前進行的危害行為中對原因進行尋找。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得時間得到有效的節(jié)約。同時由于因果關系是極其復雜的,可能是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但也可能是多因多果,所以我們必須要依照其實際的特征對于原因及結果進行尋找,防止原因及結果產生混亂。
(四)刑法因果關系有必然性及偶然性特征
我們所研究的只是刑法因果關系中的必然性及偶然性,指的并非是必然的因果關系及偶然的因果關系,所以要能夠將其二者進行有效的區(qū)分。實際上,刑法的因果關系是作為必然性及偶然性統(tǒng)一的存在的。必然性及偶然性不能理解成為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互為對立面的過程,其應該被認為是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具有互相矛盾性但又能夠實現(xiàn)轉化的兩個方面。必然性利用偶然性給自己開拓了新的道路,偶然性之后是存在著必然性的。危害結果產生具有著偶然性的特征,但其客體的內部則存在著一種向不利方向實現(xiàn)發(fā)展的抽象可能性,這種抽象的可能性則具有必然性,必然是利用偶然性呈現(xiàn)出的。
三、刑法因果關系和刑事責任
刑法因果關系和刑事責任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影響著刑法體系之中刑法因果關系是還有體驗的準確定位。對于刑法因果關系進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并非對于因果關系具有的存在狀態(tài)的探討,更重要的是要對其侵害行為具有的責任狀態(tài)進行有效的界定。刑法因果關系僅僅只是作為犯罪行為的客觀因素存在的,是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間具有客觀性特征的引起及被引起的這種聯(lián)系,不管是定罪或是量刑,也只是作為刑事責任客觀的重要基礎存在的。這和行為人主觀對于此聯(lián)系的認識性以及故意性是不存在聯(lián)系的,也就證明,若沒有刑法因果關系的存在,那么行為人就不應當承擔危害結果對應的刑事責任。但就算可以在客觀上證明其因果關系的存在,也并不定絕對的認定行為人應具有刑事責任。所以,是不可以完全分離刑事責任及刑法因果關系的,其兩者也不是等同的。
當前,在我國刑法學界有著比較通用的說法:刑法因果關系對于刑事責任來說是客觀基礎的存在。導致此說法出現(xiàn)的理由,是由于我國的刑法理論認為刑法因果關系是犯罪構成中重要的客觀要件,同時由于刑事責任裁定的根據(jù)則是犯罪構成。雖然這一說法受到了大部分學者的認同,但受到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影響,導致刑法因果關系所具有的地位無法更加明確的呈現(xiàn)出。所以,本文則認為在對刑法因果關系處于犯罪論體系中的地位進行界定時,則能夠對于大陸法系國家使用的遞進式犯罪構成論進行借用,構成要件中是具有該當性、違法性以及有責性,但在對其影響進行考慮時,不能只局限在該當性之中,該當性只是其出發(fā)點。
首先,刑法因果關系直接影響著刑事責任的存在與否。行為及結果間是不是有法律中因果關系的存在,也就意味著其結果是否真的需要歸罪到行為人身上。若沒有刑法因果關系,那么行為人是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刑法判斷也要即刻結束,不用再對別的構成要件進行研究與考慮。必須要有刑法因果關系的存在,才需要接著往下判斷行為人需要承擔怎樣的刑事責任。同時,其在刑法中也有著多種意義,一些情況下成為了構成的要件,只影響著要承擔如何的刑事責任,也就是量刑下的因果關系。定罪的因果關系不僅對于刑事責任的存在與否有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刑事責任裁定的程度。
其次,刑法因果關系中的聯(lián)系程度也對于刑事責任的程度有著影響。在對刑法因果關系進行研究時,危害行為對于危害結果產生的作用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例如,若屬于共同犯罪,對于危害結果的出現(xiàn)有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和結果間的聯(lián)系極為緊密。但也有些對于結果的影響是比較間接性的,影響力較小。也就使得危害行為的差異性,在對危害結果的客觀責任進行承擔時也就出現(xiàn)了差別,直接影響著刑事責任的最終程度。
四、總結
綜上所述,刑法研究因果關系能夠給刑事責任的判罰提供足夠的依據(jù)。我國的刑法中關于犯罪構成的要素要求主客觀各要件實現(xiàn)統(tǒng)一,同時存在犯罪構成才可以對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進行追究。將刑法中的因果關系進行解決,也只是行為人對于一些特定危害的結果承擔刑事責任的客觀性基礎,決不能等同于刑事責任問題的解決。想要使得行為人對于刑事責任進行承擔,不僅需要有一定客觀的要件,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主觀、主體以及客體等多種要件。
[參考文獻]
[1]滕鎮(zhèn)遠.淺析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以刑事責任為基礎[J].知識經濟,2013(23):51-52.
[2]徐夢萍.介入因素情況下刑法因果關系及刑事責任歸咎[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01):42-44.
[3]易鄉(xiāng).淺談刑法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0(36):11-12.
[4]鄒漢冕.淺議刑法中因果關系對刑事責任的影響[J].河南科技,2010(0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