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序勇
修建連接拉薩到加德滿都的中尼公路,是中尼兩國最高領導人的英明決策,對兩國都具有戰(zhàn)略意義。尼泊爾與中國西藏地區(qū)有著傳統(tǒng)的友好交往,但由于高山阻隔,交通不便,妨礙了雙方貿(mào)易的發(fā)展和人員往來。修建一條現(xiàn)代化公路,將極大地改善中尼交通運輸,便利雙方人文交流。從中國方面來說,西藏對外的唯一通道和出海口是從亞東口岸出境,經(jīng)錫金至印度加爾各答。但1962年中印邊界武裝沖突后,這條陸路通道被完全關閉了。中方需要開辟一條新的通向南亞的對外通道。尼泊爾是位于中印兩大國之間的內陸國,在經(jīng)濟、貿(mào)易、防務等多方面受制于印度,為維護自身獨立、抗衡印度的控制,需要加強尼中關系。
但是,修建中尼公路曾遭到一些外國勢力的反對。對此,尼泊爾馬亨德拉國王頂住壓力,公開反駁說“共產(chǎn)主義不會用汽車運進尼泊爾”。
中尼公路的中國境內段,從拉薩到聶拉木714公里早已修通,僅聶拉木至中尼邊界40余公里路段尚在修建之中。尼境內從加德滿都至中尼邊境小鎮(zhèn)科達里全長114公里(尼方稱為加德滿都—科達里公路),由中國提供經(jīng)濟技術援助,雙方合作修建。
1963年中尼雙方簽訂協(xié)議后,中國政府即派出專家組到尼泊爾實施勘察、設計、施工。中國專家組由工程技術人員組成,在尼泊爾公路局配合下,招收當?shù)毓と私M織施工。這條公路靠近中尼邊界的二三十公里路段(從科達里至巴拉比斯),由于地形復雜險峻,應尼方要求,經(jīng)毛澤東批準,中方派出工程兵部隊到尼泊爾獨立完成,沒有尼方人員參與。為了避免外國媒體炒作“中國軍隊進入尼泊爾”這種聳人聽聞的消息,引起外界誤解和猜疑,中尼雙方商定,中國赴尼修路的工程兵部隊稱為“中國筑路工程大隊”,一律不穿軍裝,改穿深灰色便裝;一律不用軍隊編制和軍銜,改稱“大隊”“中隊”“大隊長”“中隊長”等。當然這支部隊不僅不穿軍裝,也沒有任何武器,他們隨身只帶著筑路工具和器材。
1964年2月,我接到上級通知,要我隨中國筑路工程大隊赴尼泊爾修建中尼公路。我從拉薩出發(fā),乘坐一輛西藏軍區(qū)的運貨卡車,經(jīng)過日喀則和珠峰腳下的定日縣,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域高原的沙石公路上顛簸了兩天,直到第二天傍晚才到了聶拉木。聶拉木是與尼泊爾接壤的邊境縣,是傳統(tǒng)的藏尼通商口岸,尼泊爾在這里設有商務代理處。隨著中尼公路向中尼邊界延伸,聶拉木口岸正準備搬到離邊界更近的樟木。第二天,我轉乘一輛順路的軍用吉普車去樟木。從聶拉木到樟木約30公里,已建成不到10公里,其余大部分路段還在修建之中。吉普車沿沙石公路下行不久,就到了仍未完工但已經(jīng)初通的路段。這段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又是蜿蜒曲折的盤山路,急彎很多,十分危險。
我坐在吉普車上,緊緊抓住扶手,以防因車子劇烈顛簸頭撞到車頂鐵條上。車窗外,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幽深峽谷。吉普車在狹窄的盤山道上下行,感覺半個車輪都懸在路邊,心情很是緊張。而這里的山位于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從海拔4300米高的聶拉木到2300米高的樟木,約30公里的路,高度卻陡然下降約2000米,山勢險峻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喜馬拉雅山的雄偉和大氣磅礴。另一個強烈感受是自然環(huán)境和色彩的巨變。吉普車拐過一個山崖,突然眼前變成一片綠色植被覆蓋的山嶺深谷。山谷中波曲河流水潺潺,到處綠蔭蔥蔥,公路邊多處泉水飛瀑。這同冰雪覆蓋、一片灰黃的西藏高原判若兩個世界。這里山風不再寒冷,空氣清新濕潤,呼吸變得順暢。在極短的時間里前后景觀如此迥異,色彩的轉換如此強烈,真是難以想象!
車開到半路就無法前行了,因為前方路段正在爆破施工。我只好下車,背上自己的行李,離開公路沿著陡峭的山路徒步下山。其實許多地方并沒有路,只有來往行人踩出來的小路。走了好幾個小時,終于到了樟木。
第二天,我和中國筑路工程大隊的人員背著行李、帳篷、炊具、筑路器材等,沿著崎嶇的山路往山下走。沿途不時碰到尼泊爾邊民,他們背著裝滿貨物的竹筐,竹筐的寬帶套在額頭上,一步一步吃力地往山上走。從樟木到中尼邊界友誼橋有13公里。我頭一天背著自己的行李到樟木已經(jīng)走了幾個小時,腿本來就有些酸痛,這天下山10多公里又走了兩三個小時,兩腿更加酸痛,幾乎要走不動了,但終于到了友誼橋。
友誼橋是橫跨波特科西河的邊界木橋。波特科西河是樟木與尼泊爾之間的界河,河中亂石林立,湍急的河水從山間峽谷奔騰而下,撞擊出許多白色的浪花。我背著行李,邁著沉重的步伐,跨過友誼橋的中心線,進入尼泊爾國境。
從友誼橋到我們的宿營地還有一二公里路程,但短短的這段路卻成了最艱苦的旅程。感到背上的行李越來越重,兩腿則越來越使不上勁,沿著濕滑的羊腸小道艱難前行,一邊是陡峭的山坡,一邊是湍急的河水,十分危險。如果滑到河里肯定就沒命了,我不敢往下看,只能小心翼翼地沿著不足一尺寬的泥路一步一步向前走,心里默念著“堅持就是勝利”,最后終于到了科達里半山坡上的宿營地。
我們的宿營地就是筑路工程大隊的大隊部所在地。離大隊部幾十米的地方有一個尼軍邊防哨所,有士兵晝夜站崗。哨所前有一條小路通向中尼邊界友誼橋。中尼公路修通前,這里是去友誼橋的必經(jīng)之處。大隊部有三四個白色帳篷,搭在半山坡平整出來的土地上,帳篷四面用繩子固定在木樁上。
住在大隊部的有李大隊長、副大隊長、王秘書等大隊干部。我和王秘書住一頂帳篷。
工程大隊進入尼泊爾后,迅速投入施工。工程大隊下轄四五個中隊,五六百人,分別在幾個不同的地段施工。第一期工程是開通一條便道。由于靠近中尼邊界一二十公里這一帶都是崇山峻嶺,工程異常艱苦。戰(zhàn)士們把很粗的保險繩捆在腰間,拿著鐵錘和鋼釬,從幾十米高的懸崖上方吊下去,一人扶鋼釬、一人掄鐵錘,在堅硬的巖石上打炮眼。炮眼打成后填上炸藥,把巖石炸碎,然后幾個人一起把大塊巖石用鐵杠撬下山去,小塊的則用手一塊一塊搬走,不僅勞動強度很大,而且十分危險。除了懸空打炮眼、填炸藥、安放雷管、排除啞炮(沒有按時爆炸的炮)這些危險工作外,從懸?guī)r上不知何時就會掉下來的石塊,也時常威脅著筑路戰(zhàn)士的生命安全。盡管大隊領導反復強調安全施工,也采取了許多防范措施,比如每天施工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懸?guī)r和陡坡上因爆炸而松動的石頭,但安全事故還是時有發(fā)生。有一次,我跟著大隊領導到事故現(xiàn)場看過一位剛剛犧牲的戰(zhàn)士。一塊不過拳頭大小的石頭從山坡高處掉下來,砸穿了戰(zhàn)士頭上的藤編安全帽而導致這位小戰(zhàn)士當場犧牲,我深為他惋惜。
在筑路工程大隊工作不到一年時間里,就有4位年輕的戰(zhàn)士為修建這段公路而喪身,為中尼友好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他們被安葬在樟木的烈士陵園。后來我去過樟木烈士陵園,得知那里安葬的數(shù)十位烈士都是參加修筑中尼公路(主要是國內段)犧牲的戰(zhàn)士。
這一段中尼公路基本上是沿著波特科西河南岸修筑,河對面就是西藏。我們住的大隊部在公路上方數(shù)十米高的山坡上。每天下午收工前后都能聽到巨大的爆炸聲在山間回響。最大的一次爆破據(jù)說用了一噸炸藥,炸掉了七八千立方米的石頭。可以說,這段公路完全是用炸藥炸出來的。
我在筑路工程大隊的主要工作是為李大隊長做翻譯。李大隊長是工程大隊的主要負責人,在國內是某工程兵中校團政委。我們同尼方打交道的對象主要是兩位司令,一位是邊防司令沙阿少校,他負責科達里一帶的邊防安全。另一位是警衛(wèi)司令卡爾基少校,是尼政府為保證中國筑路工程大隊的安全而專門任命的。他們住在離大隊部百十米遠的一棟平房里。兩位司令對我們都很客氣和友好,每次見面總是面帶微笑,按尼泊爾的禮節(jié)雙手合十主動問候說“納瑪斯德”(尼語“你好”)。李大隊長對他們說,我們遵照毛主席和中國政府的指示來尼泊爾修建中尼公路,一定保證按時完成這個光榮任務,讓這條友誼之路把我們兩國更加緊密地連在一起。上級要求我們尊重尼泊爾的風俗習慣,如果我們的人員有什么做得不對的地方,請一定要及時告訴我們。兩位司令說,尼泊爾很窮,交通困難,你們來幫助尼泊爾修路,我們尼泊爾人都很感謝你們。在尼泊爾山區(qū)修路非常艱苦,你們工程大隊不怕苦,不怕危險,紀律嚴明,我們看在眼里,當?shù)乩习傩斩钾Q大拇指,說“中國好”。我們同兩位司令經(jīng)常你來我往,有時請他們到大隊部帳篷喝中國茶,有時去他們那里喝加糖和牛奶的紅茶。偶爾也讓廚師做幾樣中國菜請他們品嘗。李大隊長除了向他們通報筑路工程的進展情況,還向他們介紹中國的情況,做了許多友好的工作,聯(lián)絡了雙方的感情,增進了他們對中國的了解。
中國筑路工程大隊在尼泊爾修路期間,從未發(fā)生過違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事情或其他任何擾民的事情??七_里附近的公路邊上,有個小有名氣的地方叫“達朵巴尼”(尼語“溫泉”之意),是個露天溫泉,經(jīng)常有當?shù)氐哪岵礌柲腥撕蛬D女在那里洗澡,但他們都穿著衣服洗(男人至少穿著短褲),不是裸浴。我們的筑路戰(zhàn)士盡管每天都是一身土一身汗,為了不擾民,從不去那里洗澡,而堅持在住地用臉盆打涼水擦身。我們工程大隊人員除了住處和工地,從不去當?shù)乩习傩占一蚋浇募泻蜕痰辍C看伍_山放炮之前,都要在可能受爆炸影響的區(qū)域內認真檢查,確認沒有尼泊爾邊民或過路的人,以避免發(fā)生意外。工程大隊修路所需的設備、器材和大部分生活物資都是從國內運來,只有少部分食品、蔬菜從稍遠的集鎮(zhèn)或加德滿都附近以市場價購買,對當?shù)厥袌龉獩]有任何負面影響。
除了為大隊長做翻譯,我還有一項工作是給工程大隊醫(yī)生當翻譯。工程大隊有一位隨隊醫(yī)生,專門有一頂帳篷是醫(yī)務室,除了為我們自己的人員看病治傷外,每周還抽出兩個半天為當?shù)啬岵礌柸嗣赓M看病。他們大多是科達里一帶山區(qū)的貧苦群眾,很多人面黃肌瘦,一看就是營養(yǎng)不良,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在尼泊爾山區(qū)霍亂、痢疾、肺結核等疾病很普遍,但缺醫(yī)少藥,很多人從來沒有吃過西藥,針對他們的癥狀給點藥往往效果是很好的。通過為醫(yī)生當翻譯,我第一次接觸到尼泊爾山區(qū)的貧苦人民,從一個側面了解到他們的生活窘?jīng)r。
工作上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是,我為新建的邊界友誼橋題寫了尼泊爾文的名字。原來的友誼橋是木橋,只能過人不能行車。我們工程大隊在修路的同時,新建了能雙向過車的現(xiàn)代公路拱橋,分別用中文和尼文寫上“友誼橋”。我把中文“友誼橋”譯為尼文,征得兩位少校對譯法的認可后,很認真仔細地參照尼文的印刷體字母,寫好了尼文的橋名,然后由工程技術人員按比例放大寫在橋上。大橋竣工后,每當我來到橋頭,看見用紅漆寫的尼文“友誼橋”時心中就會漾起一絲自豪感,因為那是我為中尼公路做的一件小小的實事。
那年夏天,還發(fā)生過一件令人后怕的事情。在科達里往南幾公里的地方的波特科西河邊有個小村莊,工程大隊一個中隊準備搬到那里住。但就在頭天晚上山洪暴發(fā),把整個村莊十來戶人家全部沖走了,原來是大雨造成山上的一個堰塞湖崩垮,形成了巨大的山洪。事后我們去現(xiàn)場,看到河中有許多被山洪沖下來的巨石,有的竟然比一間房屋還大。幸虧我們晚搬了一天。
在科達里的生活總的來說還不算苦。吃飯同在國內差不多,但住的條件很差。我們的帳篷下擺離地面有半尺,是透風的。睡的竹棍床凹凸不平,背上感覺不怎么舒服。比較令人討厭的是螞蟥,這是一種比我國南方水田里的螞蟥要瘦小一些的旱螞蟥,但同樣吸血。外出走雜草叢生的山間小道,螞蟥就可能爬到腳上,隔著襪子也能吸血,所以外出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查找腳上有沒有螞蟥。偶爾晚上睡覺時螞蟥還會爬到頭上,那就有點恐怖。
能有機會參加援建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中尼公路,我一直認為是幸運和自豪的事情。這段經(jīng)歷,讓我用所學的尼泊爾語為中尼友好做了點事,增加了我對尼泊爾的了解。年底,當我接到外交部的調令離開科達里回國時,心中不由漾起依依不舍之情。
中尼公路(尼境內段)于1967年全線竣工。尼泊爾政府把這條路命名為阿尼哥公路,是為紀念尼中友好的使者、北京白塔寺的建造者阿尼哥。6月,在巴格塔普爾公路起點處(離加德滿都13公里)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剪彩儀式。馬亨德拉國王出席并剪彩。尼泊爾交通大臣和專程來尼的中國對外經(jīng)濟聯(lián)絡委員會主任在儀式上講話,盛贊中尼經(jīng)濟合作取得的這一重大成果。當時我在中國駐尼泊爾使館工作,參加了通車剪彩儀式并為雙方講話做了翻譯。尼方講話中特別提到中國派出筑路工程大隊幫助尼泊爾完成了最艱巨的科達里路段工程,我作為參與者感到十分欣慰。通車典禮結束后,我國政府在邊界友誼橋頭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招待會,尼國王代表、政府大臣、各界知名人士、外國使節(jié)等200余人應邀出席。中尼公路的建成和通車慶?;顒釉谀岵礌栆鹁薮蠓错懀浾摳叨仍u價中國對尼的援助和中尼睦鄰友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