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
[摘要] 目的 探討長期規(guī)律口服抗精神病藥物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標變化情況。 方法 將2016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接診的60例患者納入本研究。根據(jù)患者用藥種類分為氯丙嗪組(15例)、氯氮平組(17例)、奧氮平組(20例)、利培酮組(8例)。觀察患者6個月、12個月血液生化指標。 結(jié)果 60例精神病患者,氯丙嗪、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四種藥物對患者的血液生化水平均有一定的影響,參考正常人各指標水平,患者各個指標均有升高(P<0.05),患者12個月各指標水平均高于6個月水平(P<0.05)。 結(jié)論 長期規(guī)律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標有一定的影響,臨床需引起重視。
[關(guān)鍵詞] 長期口服藥物;抗精神病藥物;血液生化指標
[中圖分類號] R749.0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8)22-010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long-term regular oral antipsychotic drugs. Methods 60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drug us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hlorpromazine group(n=15),clozapine group(n=17),olanzapine group(n=20),and risperidone group(n=8). Th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patient at 6 months and 12 month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mong the 60 patients with psychosis,chlorpromazine,clozapine,olanzapine,and risperidone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blood biochemical levels of the patients. With reference to the level of normal indicators,all the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increased(P<0.05). Each index of patients at 12 months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6 months(P<0.05). Conclusion Taking oral antipsychotic drugs regularly in long term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bloo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of patients,an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clinical.
[Key words] Long-term oral drugs; Antipsychotics; Bloo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精神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精神異常、思維紊亂、行為異常、情感不協(xié)調(diào),患者往往存在認識功能障礙和社會功能損害,且易復(fù)發(fā)[1-2]。隨著醫(yī)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藥物用于精神病的治療。然而,精神病患者多需長期用藥,以穩(wěn)定病情,改善患者的家庭參與和社會參與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咕癫∷幬锝?jīng)口服后,易吸收,治療效果顯著,但同時,可以產(chǎn)生鎮(zhèn)靜、自主神經(jīng)不良等不良反應(yīng)[3-4]。自2016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開展了長期規(guī)律口服抗精神病藥物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標變化研究,以期觀察長期規(guī)律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對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接診的60例患者納入本研究。根據(jù)患者用藥種類分為氯丙嗪組(15例)、氯氮平組(17例)、奧氮平組(20例)、利培酮組(8例)。氯丙嗪組:男9例,女6例,年齡24~60歲,平均(45.31±4.69)歲。氯氮平組:男10例,女7例,年齡25~60歲,平均(45.18±4.45)歲。奧氮平組:男9例,女11例,年齡25~62歲,平均(45.41±4.98)歲。利培酮組:男5例,女3例,年齡25~58歲,平均(45.02±5.67)歲。選取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健康志愿15例作為正常人群組,其中,男9例,女6例,年齡25~55歲,平均(44.12±5.11)歲。四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精神病診斷標準[5];符合本研究要求,長期規(guī)律口服抗精神病藥物超過1年;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協(xié)議書。排除標準:合并妊娠;哺乳期婦女;合并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
1.3 方法
抽取患者及健康體檢者(正常人群)晨起空腹靜脈血,采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觀察患者6個月、12個月血液生化指標,并和正常人群各指標做對比。
1.4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取重復(fù)測量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 結(jié)果
60例精神病患者,氯丙嗪、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四種藥物對患者的血液生化水平均有一定的影響,參考正常人各指標水平[6],患者各個指標均有升高(P<0.05),患者12個月各指標水平均高于6個月水平(P<0.05)。見表1。
3 討論
精神影像學(xué)研究和遺傳研究的發(fā)展使得人們對于精神病的診斷和了解有了進一步的完善[7-9]。通過腦景象技術(shù),可以安全的研究人腦,了解癥狀和大腦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10-11]。在治療方面,早期診斷十分重要,分子遺傳學(xué)研究認為,易感基因的存在,使得患者更易發(fā)生精神分裂癥[12-13]?;颊咭坏┌l(fā)病,多需長期服藥,以穩(wěn)定病情。
常用的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包括氯丙嗪、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等,患者長期規(guī)律口服后,對血液生化治療有一定的影響。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參考正常人各指標水平,患者各個指標均有升高(P<0.05),12個月患者各指標均高于6個月水平(P<0.05)??咕癫∷幬铮韧Q為神經(jīng)阻滯劑,主要是治療精神癥狀的疾病。早在1952年,氯丙嗪就引入到臨床治療方面。隨后一系列的藥物用于臨床。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規(guī)律口服抗精神病藥物,會引起患者機體較多方面的變化,主要是血液生化指標、骨代謝異常等[14-16]。通過本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規(guī)律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標確實有較大的影響。對于肝臟損害,主要是藥物對膽汁的分泌有影響,各級膽管上皮細胞損傷,使得膽汁淤積,如果合并肝損傷,則會發(fā)展為混合型藥物性肝炎。藥物代謝產(chǎn)物也會對肝細胞造成直接的毒性,常表現(xiàn)為劑量依賴性。藥物還會引起肝細胞線粒體損傷、肝細胞腫大等,臨床均需引起足夠的重視。臨床還會表現(xiàn)為腎功能受影響,腎臟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在物質(zhì)排泄、體液控制、電解質(zhì)平衡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17]。發(fā)生腎功能損害時,需結(jié)合實際情況,減量治療或更換藥物。
長期規(guī)律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ALT、AST、TP、ALB、TC、ALP、TBil、BUN等均有一定的影響。其中,TP、ALB屬蛋白質(zhì)系統(tǒng),ALT、AST、ALP屬酶學(xué)系統(tǒng),TC是指血清總膽固醇,TBil主要影響肝功能,BUN主要影響腎功能[18-20]。其中,蛋白質(zhì)系統(tǒng)是構(gòu)成組織和修補組織的重要成分,也是構(gòu)成酶和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同時,蛋白質(zhì)還能夠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調(diào)節(jié)滲透壓情況。人的大腦、神經(jīng)、皮膚,甚至頭發(fā)、指甲,都有蛋白質(zhì)參與構(gòu)成。正常人血漿與組織液之間的水不停交換,但卻保持平衡。如果膳食中缺乏蛋白質(zhì),會出現(xiàn)影響機體、發(fā)生水腫等情況。酶學(xué)系統(tǒng),酶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轉(zhuǎn)移性,在機體正常生理機能的維持中有著重要作用?;颊唛L期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對這些指標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影響患者的正常機體功能。臨床使用藥物的時候,要做好觀察,以免引起惡性后果。
總之,長期規(guī)律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對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標有一定的影響,臨床需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 葉愛梅. 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23):77-79,83.
[2] 潘安光,馬邦程,賈碎林. 精神病患者藥源性動力性腸梗阻臨床特點及影像學(xué)分析[J]. 浙江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7,27(7): 576-578.
[3] 徐浩,張國玲,劉義,等. 長期規(guī)律口服抗精神病藥物患者的血液生化分析[J]. 貴州醫(yī)藥,2017,41(5):506-507.
[4] 萬曉娜,李桂臣. 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伴抑郁癥狀患者的臨床療效[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7,55(6):100-102,105.
[5] 郝偉,于欣. 精神病學(xué)(第7版)[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87-89.
[6] 王志廣,沈秀梅. 綜合干預(yù)對抗精神病藥物所致代謝綜合征療效研究[J]. 山東醫(yī)學(xué)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16, 38(6):433-436.
[7] 許仁芳. 心理干預(yù)聯(lián)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恢復(fù)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6, 22(19):78-80.
[8] 蘇珊娜,劉臨蘭,楊宇,等. 丹溪治濕痰方治療抗精神病藥物所致閉經(jīng)臨床觀察[J]. 深圳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6,26(16):48-49.
[9] 溫亞平,劉小彩,鄭克,等. 首發(fā)精神分裂癥外周血BDNF與認知功能的相關(guān)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7):8-11.
[10] 吳艷琴,黨瑞麗,江沛,等. 抗精神病藥物的心血管副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yī)院藥學(xué)雜志,2016, 36(4):327-331.
[11] 姜雨微,姜文海,馬連華,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導(dǎo)致血脂異常的機制及干預(yù)[J]. 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15,28(6):474-477.
[12] 馬敬,王寧.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40例效果觀察[J]. 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5,27(11):110-113.
[13] 陳敏,孫曉蘭,殷月霞. 長期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對骨代謝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1):155-156,159.
[14] 董佳麗,常艷玲,黃震,等. 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應(yīng)用及研究進展[J]. 上海醫(yī)藥,2015,36(7):53-56.
[15] 顏慧,齊鋼橋,閆耀宇,等. 不同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響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36):106-108,113.
[16] 鐘古華.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對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糖、脂代謝的影響[J]. 武漢大學(xué)學(xué)報(醫(yī)學(xué)版),2013,34(6):920-922.
[17] 梁英,于欣. 抗精神病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骨密度影響的研究進展[J]. 國際精神病學(xué)雜志,2014,41(2):116-118.
[18] Cadena EJ,White DM,Kraguljac NV,et al. Evaluation of fronto-striatal networks during cognitive control in unmedicated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the effect of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J]. NPJ Schizophr,2018,4(1):8.
[19] Taraskina AE,Zabotina AM,Nasyrova RF,et al. The effect of antipsychotic drug on monoamine receptor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ffinity linked mechanism[J]. Biomed Khim,2018,64(2):201-207.
[20] Xu Y,Zhu X,Wang H,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characterization of PCC0104005,a novel modulator of serotonin-dopamine activity,as an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J]. Sci Rep,2018,8(1):6892.
(收稿日期: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