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部分學生心理缺“疏”、學習缺“導”、生活缺“助”、安全缺“護”等問題,開發(fā)“小陶子成長季”德育校本課程,通過各年級六大德育主題的設定,對教材進行序列化編排,科學化落實,規(guī)范化操作,多元化評價,為成就每個孩子的精彩人生鋪好道德基石。
關 鍵 詞德育拓展課;特色德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18)11-00-03
近期,學校針對部分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如心理缺“梳”、安全缺“護”、習慣缺“導”等問題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在這些孩子身上相應地出現(xiàn)了為人失“誠”、學習失“責”、行為失“律”等問題。分析顯示,在這些孩子成長過程中,由于缺少了家庭成員的幫助和正確引領,很容易混淆是非善惡觀念,導致行為異常、心理偏差,或者做出有損道德的事情。因此,對這些孩子進行入學規(guī)則的養(yǎng)成教育,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友善待人、誠信做人、感恩他人、畢業(yè)綜合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必要的。為此學校編制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德育教材,借助主題系列教育和體驗式實踐活動等,探索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拓展性德育課程,效果顯著。
一、序列化內容編排
在對本校學生實際生理、心理、行為現(xiàn)狀作出分析后,基于本校內外優(yōu)質德育課程資源,由德育處做好頂層設計。這一課程的資源來源于學生,服務于學生,既對本校學生有適用性,又有別于國家德育課程。通過系統(tǒng)規(guī)劃,構建“小陶子成長季”拓展性德育課程,并以課程為載體開展實踐體驗式、主題式德育,形成本校德育特色。
一年級規(guī)則養(yǎng)成季。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小學校園,對很多規(guī)則都不懂,需要老師手把手地教。如通過了解小學生活,懂得入學禮儀;認識紅領巾、學習了解隊知識;學會正確如廁、正確進餐,文明排隊;學會課間文明休息,學習有益的課間游戲等。除此之外,在學習習慣及生活能力養(yǎng)成方面,老師們也要多加引導教育,以讓孩子們盡早適應小學生活,為未來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品德根基。
二年級友善季。根據(jù)心理成長規(guī)律,對二年級的學生重點進行友善教育。主要圍繞與老師有禮、與同伴友好、與動物有愛等方面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同時在課外實踐活動中體驗“友善”。
三年級誠信季。從心理學角度看,隨著學生身心成長和家庭教育等原因,三年級孩子說謊的現(xiàn)象已不再“單純”,此時進行誠實守信教育是最重要的時機。通過“誠信大講堂”“古人誠信小故事”“我們身邊的榜樣”“三言兩語話誠信”等課堂活動,同時借助校外實踐,以及年終評選“誠實守信好少年”等一系列活動,來開展誠信季的有效教育。
四年級責任季。四年級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已初步萌芽,此時進行責任教育可謂正當其時。通過“我是行知好學生”“我是社區(qū)小公民”“我為班級出份力”“我的學習我做主”等系列主題活動,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責任,并完成一些力所能來的勞動,形成責任意識……責任季的教育滲透到學生家庭、社區(qū)及學校的每個角落。
五年級感恩季。為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感恩意識,學校創(chuàng)設了各種感恩活動平臺,讓孩子們學會寫感謝信、畫感恩海報、送感謝自制禮物等。同時,組織學生去福利院看望老人、孤兒,去智障兒童中心看望那里的同齡小朋友;愛心義賣,把錢捐贈給慈善總會等等。這一系列感恩教育從“說一說”“寫一寫”到“做一做”,從口頭上的言說演進到實踐中的行為。
六年級理想季。通過“畢業(yè)季朗誦比賽”“我的小學生活回顧”“我最喜歡的老師演講比賽”“幫幫學弟學妹們”“六年級畢業(yè)典禮”等各項主題活動,讓學生回顧小學六年生活,感受小學生活的美好。借助“夢想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我,展現(xiàn)德育拓展課程的實踐成效。
如此把小學六年分成六個成長季,按不同年齡層次和學段,安排不同的教育側重點。同時,讓“友善、誠信、責任、感恩”貫穿小學六年的德育活動,使整個德育過程分層式、序列化展開,循序漸進,收效明顯。
二、多樣化模式推進
“小陶子成長季”德育拓展課程以各項活動為載體,讓德育無痕地走到孩子們身邊,使生活化德育與課程化德育有機結合。
1.以主題式教學課程為主體
主題式教學是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或學習環(huán)境,以誘發(fā)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索與解決的活動。根據(jù)學?!靶√兆映砷L季”主題教材,在校本德育課上開展活動,為主題式課程開展搭建平臺。
首先明確學段主題。每周每班開設一節(jié)“真人德育”課,根據(jù)已編制的教材,將德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開設有主題的成長季教育,從知識層面了解本學段需要掌握的道德知識目標。教材中諸如“演一演”“講一講”“辯一辯”“寫一寫”等板塊設計,可謂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需求。而且,在不斷修正后,這一教材越來越完善,尤其活動設計形式多樣、精彩紛呈。
其次開展德育實踐。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是拓展性德育課程的主要宗旨。為此一方面根據(jù)每個年段的教材內容,各班圍繞主題開展相應實踐活動,如辯論賽、講故事比賽、主題繪畫比賽等。另一方面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實踐、生活實踐類活動,根據(jù)各自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學生在實踐中不僅鍛煉了能力,更增強了合作意識,堅韌了克服困難的意志等。這樣的實踐類活動貫穿整個小學階段。
2.以喚醒式德育課程為輔助
根據(jù)學校實際,我們對喚醒式德育的內容界定為三個層面,即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喚醒教師“沉睡”的創(chuàng)意,喚醒情感“失真”的課堂。
為此首先大力推動學科德育滲透。學校鼓勵各學科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拓寬德育的范圍和場域。實踐證明,在學科中滲透德育結合了學科特點,也符合兒童年齡和心理特征,同時契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效果顯著。
其次全力開展專題教育課程。學校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實踐,通過主題班會、升旗儀式、專題講座等對學生進行規(guī)則、友善、誠信、責任、感恩等專題教育,讓德育無處不在,無痕滲透。
3.以活動式德育課程為補充
活動式德育課程從學生興趣和需要出發(fā),以學?;驅W生自我組織的有計劃的實踐活動為中心,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思維能力,豐富道德體驗,鍛煉意志,踐履道德,促進道德行為習慣養(yǎng)成[1]。學?;顒邮降掠n程由于形式活潑,內容多樣,深受學生喜愛。
如為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學校設立了“黨員媽媽愛心吧”。在“愛心吧”中,黨員媽媽與單親家庭孩子、二度留守兒童及貧困家庭子女結對,除了從生活和學習上幫助孩子以外,黨員媽媽還要做孩子心理、生理成長的引領者。這樣通過黨員媽媽的角色介入,讓孩子感受缺失的母愛。
結合黨員媽媽愛心吧的親子輔導活動,帶領結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及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導、教育學生待人友善、誠實守信、知禮感恩等。
又如為了幫助有心理疏導需求的孩子,學校設立了“愛心通道”,即開放心理咨詢室,每天中午安排一位心理輔導老師在心理咨詢室,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此外,學校還聘請校園輔導員在節(jié)假日與新居民家庭開展活動。學校聯(lián)動社工事務所及各社區(qū)力量,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德育實踐,支持和配合學校開展體驗式德育課程。如此大大提高了學校德育工作效率,拓展了學校德育工作寬度。
三、全方位評價實施
德育課程的實施少不了評價體系的建構和完善[2]。在確立了六個成長季的主題后,對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目標達成情況必須有系統(tǒng)的梳理和了解,因此必須借助一些評價手段,使用如陽性強化法、代幣管理法等,將學生在主題德育中的各方面表現(xiàn)作出系統(tǒng)評價。
1.開展“階梯積分卡”排行評比
設立積分排行表評比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主觀能力性。學校設立的“積分卡”主要有兩種,一是各個成長季內的積分評比卡,對于該“成長季”內的學生行為、能力給予評價。評價來自教師、家長、學生三方面?!俺砷L季積分卡”包括一學期積分卡、一學年積分卡、六年制積分卡,每個學生每年的積分卡都要在學期結束后進行達標考核,考核分為“優(yōu)秀”“良好”“待提高”等次第。對最后的“六年制積分卡”,如達標則發(fā)放結業(yè)證書,并據(jù)此評出“金陶子”“銀陶子”等。
2.設置“家校聯(lián)絡互動展示區(qū)”
為了增進家校互動,形成教育合力,學校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家長“走進來”,了解孩子、了解教師、了解學校狀況;讓教師“走出去”,了解孩子生活需求、了解家長意愿、了解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成長經(jīng)歷等。學校開設了40分鐘的家長德育課堂,課堂內容有教師的家庭教育輔導講座,也有家長對孩子進行評價的展示。通過德育課堂,不僅提高了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而且為家長們指明了家庭教育的方向,讓他們學會了用正確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科學評價。
3.建立“小陶子成長季”成長檔案
為了以具象的標準評估自己,學校讓每個學生都設計了自己的成長檔案袋,搜集能反映自己成長的項目或最佳作品等,還收納班級、學校評比的“誠信之星”“友善之星”“感恩之星”“責任挑戰(zhàn)小達人”等獎狀、獎章,作為重要的成長積分憑證。成長檔案在評價方式上突出激勵功能,讓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我發(fā)展。為了充分發(fā)揮檔案袋的功能,學校建立了“小陶子成長季成長檔案”學生綜合評價體系,構建了家校通全方位評價體系框架,記錄學生品格成長的點滴事件,以德促學,德育為先。
實踐證明,“小陶子成長季”德育校本課程從本校教育實際出發(fā),充分關照學生心理現(xiàn)狀和學習需求,以生為本、因生制宜,開展多彩德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在合作中學習,情感得到激蕩,認識有了升華,道德素養(yǎng)提升,有效促進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葉富強.淺談德育科學化建設[J].南京論刊,2007(2):86-88.
[2]徐碩.發(fā)展性評價讀本[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36.
(作者單位:海鹽縣行知小學
浙江嘉興 314300)
責任編輯 余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