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判斷力批判》共通感的兩種表述與兩層含義

2018-12-04 10:07燕鋒
文教資料 2018年22期
關(guān)鍵詞:自由美感

燕鋒

摘 要: 在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中,共通感是審美判斷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基礎(chǔ),把握好共通感的理論內(nèi)涵是理解康德美學思想的重要前提。但是康德對共通感的闡釋不僅運用了德文與拉丁文兩種表述方法,還賦予了兩層含義,這是中外學界長期忽略的問題。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判斷力批判》中德文的共通感與拉丁文的共通感分別對應(yīng)著美感相同性生成機制與美感相通性生成機制。

關(guān)鍵詞: 審美判斷 共通感 美感 自由

在《判斷力批判》中,康德以自然的形式和目的性為先驗原則,建構(gòu)起一套反思性判斷力理論,將《純粹理性批判》著重研究的“自然”與《實踐理性批判》著重研究的“自由”溝通起來,使“三大批判”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最終完成他先驗哲學體系的架構(gòu)。

《審美判斷力批判》作為《判斷力批判》的第一部分,針對的主要是審美問題,但是為了將《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完美地銜接在一起,康德以判斷力為切入點展開對審美問題的研究,并且套用《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的研究框架。于是,具有主觀性的、私人性的審美情感在康德美學理論的話語中被言說成審美判斷。為了使審美判斷像認識判斷和道德判斷一樣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康德找到了共通感作為審美判斷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先天依據(jù)。然而,共通感只是一個建立在假定預(yù)設(shè)之上的主觀原則,而且康德的表述又晦澀含混。于是,審美判斷這個能立足經(jīng)驗現(xiàn)象通往理性天國的“通天塔”,很自然地成了一個極易倒塌又令人眾說紛紜的“巴別塔”。因此有必要對康德《判斷力批判》中的共通感進行深入細致的考察。

一、多維語境中的“共通感”

共通感在德文中是Gemeinsinn,拉丁文為sensus communis,兩者在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中都出現(xiàn)過。Gemeinsinn在《判斷力批判》中出現(xiàn)16次,主要集中在20節(jié)至22節(jié),sensus communis出現(xiàn)7次,除第20節(jié)出現(xiàn)1次外,其他6次均出現(xiàn)在第40節(jié),而且第40節(jié)提到的共通感無一例外用的都是拉丁文。其實,在康德完成《判斷力批判》之前的《〈邏輯學〉反思錄》和《〈人類學〉反思錄》中就多次提到過共通感,在這些文獻中康德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用的是拉丁文的sensus communis,而且我們從中可以明顯看到維科、哈奇森、夏夫茲博里等人的影子,同時能看到康德在這一時期已經(jīng)用共通感解釋審美判斷的普遍有效性和審美情感的普遍可傳達性了[1]。

從目前國內(nèi)外的研究看,一般認為康德《判斷力批判》中的Gemeinsinn和sensus communis在含義上基本沒有差別,即使個別研究者意識到其間的差別也只是認為Gemeinsinn是被康德先驗哲學體系改造后的作為審美判斷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先天依據(jù)的共通感,而sensus communis有前人用法的影子,帶有經(jīng)驗性意味,因此在《判斷力批判》中有時候要翻譯為“普通感覺”[2]。

由于Gemeinsinn和sensus communis在英美世界都被翻譯為common sense,于是由英文再轉(zhuǎn)譯為中文就往往譯作“共同感覺”。比如由韋卓民翻譯的卡斯拉的《康德<判斷力批判>解義》和由曹明、蘇婉兒翻譯的漢娜·阿倫特的《康德政治學講稿》就將其中的common sense翻譯為“共同感覺”,有意思的是《康德政治學講稿》中出現(xiàn)的sensus communis卻被譯作“共同體感覺”。就《判斷力批判》的幾個中譯本而言,對Gemeinsinn和sensus communis的翻譯也不盡相同,宗白華、曹俊峰、鄧曉芒將這兩個詞都翻譯為“共通感”,牟宗三和李秋零則將這兩個詞統(tǒng)一翻譯為“共感”。在漢語界經(jīng)??吹?,一些學者在著述中將康德的Gemeinsinn和sensus communis都翻譯為“共同感”,甚至是經(jīng)驗意義上的“常識”。

以上談的好像只是語詞問題,其實不同的用語意味著不同的含義,不同的翻譯意味著不同的理解。毫無疑問,康德將共通感設(shè)定為審美判斷普遍必然性的先天依據(jù),因此對這一概念進行經(jīng)驗性的理解是不符合康德的本意的?!肮餐ǜ小边@一翻譯在漢語中容易誤解為經(jīng)驗意義上的“共通的感覺”,就像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感覺是經(jīng)驗的,而感性才是先天的一樣,因此朱光潛先生將其譯為“共同感覺力”[3],無疑是建立在對康德共通感理論深刻理解之上的。但是為了使本文的表述與諸多引文相銜接,不能采用朱光潛先生的翻譯,只能忍痛從俗,采用“共通感”的譯名。

二、共通感的兩層含義

康德的共通感理論之所以令人費解,是語詞及翻譯的問題,更關(guān)鍵的是其在理論上原本就異常復(fù)雜,而康德的表述又極其晦澀難解。致使郭立田認為康德對共通感論證的理由是不充分的,論證本身又是混亂的和不能令人信服的[4]。然而共通感作為審美判斷普遍必然性的先天依據(jù)在康德的美學思想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宗白華先生認為這一思想雖然難懂,卻極重要[5]。為此我們有必要梳理一下康德《判斷力批判》中的共通感理論。

為行文簡捷起見,在此不對康德《判斷力批判》中冗長、繁復(fù)的語句進行引述和分析。由于曹俊峰在《康德美學引論》中對共通感的解讀精確而簡明,不妨征引如下:“共通感即共同的心意狀態(tài)”[6],“心意狀態(tài)的普遍可傳達性即共通感”[7]。前后兩個解釋都非常清楚地說出了共通感的兩層含義:首先,在審美活動中人們具有相同的心意狀態(tài);其次,這種相同的心意狀態(tài)可以普遍傳達,也就是說人們彼此間是相通的??梢姡餐ǜ衅鋵嵕哂小跋嗤迸c“相通”兩層含義?;蛟S有人認為這種區(qū)分是不必要的,因為對人而言“相同”自然“相通”。通過后面的分析會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因為美感的相同性與相通性不僅在外在表現(xiàn)上是有差異的,而且二者各有其產(chǎn)生的內(nèi)在機制。

(一)美感相同性生成機制分析

在《判斷力批判》的第21節(jié),康德以知識的客觀有效性推定人類在進行認識時具有共同的心意狀態(tài),并進一步認為在認識過程中人們諸認識能力具有確定的比例,這個比例在每個人那里都是相同的,并且會通過相同的情感得到確認??档略谶@里論述的是他在《判斷力批判》第40節(jié)稱作邏輯共通感的生成機制,這一機制被朱光潛先生恰當?shù)乇硎鰹椤叭送诵?,心同此理”[8]。

康德在《判斷力批判》的第20節(jié)將共通感解釋為認識能力自由游戲的結(jié)果[9],這里的“認識能力自由游戲”就是他此后提到的“知性與想象力的主觀的協(xié)和一致”[10]。為了給審美判斷的普遍必然性找到先天依據(jù),康德以認識類比審美,認為人們在審美活動中知性與想象力具有確定且相同的比例,自然能產(chǎn)生相同的審美情感,于是預(yù)設(shè)了審美共通感的存在。

在審美活動中,人們所共同具有的由知性與想象力的自由協(xié)調(diào)運動產(chǎn)生的心意狀態(tài),便是相同的審美情感得以產(chǎn)生和審美判斷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先天依據(jù),就是這里所說的美感相同性生成機制。

審美共通感的存在只是學理上的推斷,因此康德說:“它(指共通感)不是說,每個人將會與我們的判斷協(xié)和一致,而是說,每個人應(yīng)當與此協(xié)調(diào)一致?!盵11]也就是說,審美共通感只是一條主觀原則,不同于知性的客觀原則,只具有主觀內(nèi)在的有效性,不能在經(jīng)驗中證實。其實,即使在認識領(lǐng)域也存在“理有固然、勢無必至”的情況,比如對于一道數(shù)學題,每個有理性的人都應(yīng)該得出相同的答案,但事實未必。然而,認識仰仗知性的客觀原則總能分出個真假對錯,而建立在審美共通感之上的審美判斷很難在經(jīng)驗中真正達成一致,更難分出個是非高下,“因為一個審美判斷不是任何客觀的和認識的判斷,所以這種必然性也不能從確定的概念中推出來、因而不是無可置疑的”[12],因此康德將審美共通感稱為“理想的基準”、“必然的理念”[13]。

還要指出的是,邏輯共通感與審美共通感雖然都能給人們帶來愉悅的情感,但是二者產(chǎn)生的愉悅感是有區(qū)別的。邏輯共通感是與規(guī)定性判斷相聯(lián)系的,規(guī)定性判斷是通過想象力將感性雜多與知性提供的確定概念相聯(lián)結(jié)完成的,與之伴隨的愉悅感也是想象力和知性完成聯(lián)結(jié)任務(wù)后產(chǎn)生的。審美共通感則是與反思性判斷相聯(lián)系的,在反思性判斷中,想象力既不受客體的確定形式束縛,又不受知性概念的約束,于是充分釋放了自己的主動性與能動性;由于知性在其間難以完成提供概念的任務(wù),又要面對由想象力構(gòu)造的審美表象,于是只能無目的地與想象力進行自由的游戲。可見,由邏輯共通感產(chǎn)生的愉悅感是想象力和知性完成勞動任務(wù)之后產(chǎn)生的輕松感,由審美共通感產(chǎn)生的愉悅感則是想象力和知性在自由游戲過程中帶來的自由感。所以,由審美共通感產(chǎn)生的自由感是獨特的,它跟邏輯共通感產(chǎn)生的輕松感、欲望實現(xiàn)后帶來的滿足感、被實踐理性所規(guī)定的敬重感都是有區(qū)別的。

審美共通感雖然是由邏輯共通感類推出來的,雖然是作為假定被預(yù)設(shè)下來的,但是其在康德美學體系中卻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首先它為審美情感的獨特品質(zhì)提供了理論依據(jù),這是使審美成為一個獨特的研究對象,并由此建立一門學科的重要前提。其次,它為審美情感的普遍可傳達性提供了保障,因為只有審美情感是普遍可傳達的,才體現(xiàn)了一種規(guī)律性,才具有可研究性。

(二)美感相通性生成機制分析

由知性與想象力自由協(xié)和一致產(chǎn)生的心意狀態(tài)僅僅保證了審美情感的相同性,不足以保證人們彼此之間就能意識到這種情感是相同的,因此美感的普遍可傳達性尚無從談起。也就是說,美感的相同性僅僅是審美情感具有普遍可傳達性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于是康德在《判斷力批判》的第40節(jié)進行了另一番補述。

在第40節(jié),康德提出了所謂的判斷力的準則:“個人可以站在每個別人的地位上思維。”[14]正因為個人可以站在他人的地位上思維,我們才會意識到他人的所思所感,才最終保證了人們心靈的相通,我們有理由將判斷力的準則看作美感相通性的生成機制。

鄧曉芒結(jié)合判斷力的準則對康德在《判斷力批判》第40節(jié)的共通感理論進行了準確的闡釋:“所謂共通感就是說能夠普遍傳達。通過審美,我們可以設(shè)身處地地思維,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們可以站在每一個人的地位上思考,我們可以把自己想成每一個人,然后,我們斷言,即算是他也會感覺到這東西是美的?!盵15]通過這個闡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審美情感之所以具有普遍可傳達性,是因為存在兩個不可或缺的條件:一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美感相同性生成機制保證了人們審美感受的相同;二是建立在判斷力準則之上的美感相通性生成機制保證了人們審美感受的相通。至此,康德對審美情感為何具有普遍可傳達特性的論證才真正宣告完結(jié)。

國內(nèi)有學者將《判斷力批判》第40節(jié)內(nèi)容視為對共通感的經(jīng)驗效果的一般性闡述而不予重視[16]。其實在第40節(jié),康德在提出判斷力的準則之前就已經(jīng)明確說過:“這種評判能力在自己的反思中(先天地)考慮到每個別人在思維中的表象方式,以便把自己的判斷仿佛依憑著全部人類理性……”[17]可見,康德已經(jīng)明確指出,判斷力的準則是一條先天準則,而非一條經(jīng)驗性的規(guī)則。

通過對判斷力的準則的分析可以看到,美感的相通性其實是通過自我反思和換位思考得來的,也就是說通過反思而意識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通過換位思考而意識到別人也會有相同的審美情感,最終確認審美情感的普遍可傳達性。正如盧春紅所說:“當其站在每一個‘他人的角度時,共通感包含有走出個人私有性質(zhì)的共同性,而當其站在‘每一個他人的角度時,共通感概念同時包含著超出感覺局限的普遍性?!盵18]

如果我們對判斷力的準則的本質(zhì)進行深入探源,就會看到其本質(zhì)就是自我意識。正如鄧曉芒在《哲學起步》中所說:“反思、換位思考使我們意識到我們在精神上是相通的……看到了我們精神的共通性,這就是所謂的自我意識?!盵19]在審美過程中,以自我意識為基礎(chǔ)的共通感給出了自我反思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實現(xiàn)了人類心靈的相通,保證了審美感受的普遍傳達,于是在審美經(jīng)驗中才有了所謂的共鳴現(xiàn)象。

正如黑格爾所指出的,康德哲學的一般意義在于指出了普遍性與必然性那樣的范疇的源泉就是主體——在我的自我意識中的自我[20]。如果說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將認識所具有的普遍性、必然性歸因于作為先驗自我意識的先驗統(tǒng)覺,那么作為保證審美判斷具有普遍可傳達性的共通感同樣源于自我意識,只不過前一個自我意識是將對象內(nèi)化為自我,后一個則是將自我外化為他者。如果以一種辯證的眼光看,這兩者其實是同一個自我意識的反向運動的體現(xiàn)。但是自我意識在審美領(lǐng)域比在認識領(lǐng)域表現(xiàn)得要高出一個層次,因為它實現(xiàn)了由主體內(nèi)在的普遍必然性上升為主體之間的普遍必然性,無怪乎康德的后繼者會在其共通感理論的基礎(chǔ)上衍生出“共通體”這一概念。

綜上所述,康德的共通感其實具有兩層含義。美感相同性生成機制源于人們在審美活動中共同具有的心意狀態(tài),即知性與想象力的自由協(xié)調(diào)運動。美感相通性生成機制被康德稱為判斷力的準則,即個人可以站在別人的地位上思維的能力,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其本質(zhì)為自我意識。

三、共通感的兩種表述與兩層含義的關(guān)系

在《判斷力批判》的20節(jié)至22節(jié),康德主要對美感相同性生成機制進行闡釋,把共通感寫作德文的Gemeinsinn。在第40節(jié)主要對美感相通性生成機制進行闡釋,把共通感寫作拉丁文的sensus communis。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難道是偶然嗎?出現(xiàn)這種區(qū)別的原因是像文章一開頭提到的那樣嗎?

康德是一位極其嚴謹?shù)膶W究,特別是在其“三大批判”中,同一個意思的德語詞與外語詞在他的思想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含義。例如,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共同具有現(xiàn)象含義的德語詞Erscheinung和希臘詞Ph?覿nomenon之間就有不小的區(qū)別,因此鄧曉芒在翻譯《純粹理性批判》時,將德語詞翻譯為“現(xiàn)象”,希臘詞翻譯為“現(xiàn)相”[21]。

康德本人或許意識到共通感其實蘊涵了美感相同性生成機制與美感相通性生成機制兩層含義,但是這二者是為了解決審美情感為何具有普遍可傳達特性這同一個問題而提出的,因此在他的語境中這二者是糾纏在一起不易梳理清楚的,所以只是用兩種表述進行了非常含糊的區(qū)別,沒有在文本中做出特別說明。因此,所有中譯本除在個別地方根據(jù)文義把sensus communis翻譯為一般意義上的“普通感覺”外,對Gemeinsinn和sensus communis均未在翻譯上做出區(qū)別。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只有李秋零的中譯本對康德所有用到sensus communis的地方都進行了特別標注,李秋零譯本的做法無疑是比較好的。

洪漢鼎在其新著《〈真理與方法〉解讀》中探究了Gemein-sinn和sensus communis的詞源及具體含義,并將Gemeinsinn譯為“共同感覺”,將sensus communis譯為“共通感”,鑒于洪漢鼎業(yè)已指明Gemeinsinn在德國古典哲學里是指人類天生具有的一種判斷能力[22],再以經(jīng)驗性的“共同感覺”翻譯無疑是不合適的,因此Gemeinsinn用朱光潛先生“共同感覺力”的翻譯無疑是最好的,與之相應(yīng),sensus communis便可譯為“共通感覺力”。如果從俗從簡起見,將Gemeinsinn譯為“共同感”,將sensus communis譯為“共通感”可行。

參考文獻:

[1]康德,著.曹俊峰,譯.康德美學文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87,319.

[2]康德,著.鄧曉芒,譯.判斷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35.

[3][9][10][11][12][13][14][15][17]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下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363,74,78,76,73,76,136,135,136.

[4]郭立田.康德《判斷力批判》文本解讀[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6:93.

[5]康德,著.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上卷[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64:221.

[6][7]曹俊峰.康德美學引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201,204.

[8]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下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363.

[16]周黃正蜜.論康德的審美共通感[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90.

[18]盧春紅.情感與時間——康德共通感問題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79.

[19]鄧曉芒.哲學起步[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7:143,144.

[20]黑格爾,著.賀麟,王太慶,譯.哲學史演講錄·第四卷[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8:258.

[21]鄧曉芒.《純粹理性批判》講演錄[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56.

[22]洪漢鼎.《真理與方法》解讀[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8:44.

猜你喜歡
自由美感
幾何映射
兼具力度與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關(guān)于書法美感問題的幾點思考
大橋下面:我喜歡被遺忘的美感
不一樣的地面美感 地磚扮靚空間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淮滨县| 汉源县| 遵化市| 海阳市| 庐江县| 莆田市| 牡丹江市| 高阳县| 武功县| 克东县| 乐陵市| 宕昌县| 句容市| 泸溪县| 巩留县| 湖州市| 自贡市| 佛冈县| 宣汉县| 咸丰县| 长泰县| 彰武县| 玛曲县| 阳山县| 商都县| 南和县| 北海市| 桓仁| 芜湖市| 巴楚县| 泰州市| 蕲春县| 奇台县| 武安市| 齐齐哈尔市| 永寿县| 财经| 阜宁县| 灵丘县| 民乐县| 晋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