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摘 要:2004年12月,于曉莊村附近發(fā)現(xiàn)一座南朝時(shí)期的古墓葬,編號為2004NQXM1(下文簡稱M1)。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其進(jìn)行搶救性發(fā)掘,該墓為豎穴土坑磚室墓,出土器物有青瓷盞、青瓷盤口壺、陶果盒、陶倉、陶耳杯、陶盤、陶甑、滑石豬、石龜?shù)怪镜?。根?jù)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判斷,本次發(fā)掘的墓葬年代為南朝早期且為雙人合葬墓,墓主身份為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人士。
關(guān)鍵詞:南京;曉莊;南朝墓;木門;石龜?shù)怪?/p>
2004年12月8日,接到群眾舉報(bào),稱曉莊村附近有疑似墓葬遭到破壞,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相關(guān)人員隨即前往現(xiàn)場勘察情況,在確定其為古代墓葬后,于12月9日至22日對該墓葬進(jìn)行搶救性發(fā)掘(編號:2004NQXM1,下文簡稱M1),現(xiàn)將發(fā)掘情況整理簡報(bào)如下(圖1,圖2)。
1 墓葬形制
M1為土坑豎穴磚室墓,方向50°,由墓坑和磚室構(gòu)成。轉(zhuǎn)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全長7.8米、外寬3.1米、高3.5米,由封門墻、甬道、墓室3個(gè)部分組成,封門墻砌于鋪地磚上,寬1.95米、殘高1.65米、厚0.3米。甬道為券頂,長2.3米、內(nèi)寬1.25米、高2.1米。兩側(cè)壁以三順一丁組磚砌筑,以上逐漸起券至頂,底部鋪設(shè)席紋地磚。甬道中部距甬道口1.2米處設(shè)一道木門,木門下端有一凹槽,兩端延伸到甬道壁下,門槽寬0.2米。墓室為券頂,平面呈長方形,長4.9米、內(nèi)寬2.45米、高3.15米。墓室兩側(cè)壁設(shè)有左右對稱的直欞假窗兩扇,假窗上均有一“凸”字形壁龕。后壁正中高于棺床1.1米處,亦設(shè)有一個(gè)直欞假窗和“凸”字形壁龕,形制同于墓室兩側(cè)壁。假窗為5欞結(jié)構(gòu),長0.5米、寬0.4米;壁龕用三層平磚砌筑。龕寬0.15米、高0.2米、深0.16米。墓室前部地磚鋪設(shè)方式同甬道,正中設(shè)有長方形排水孔。孔長0.17米、寬0.14、深0.2米。墓室后部有磚砌棺床高于前部,寬同墓室,長3.6米,前端由縱向平磚鎖口,后部鋪“人”字形磚。M1墓磚均為素面磚,泥質(zhì)灰陶,有長方形、楔形兩大類。長方形磚,長30厘米、寬15厘米、厚4厘米,用于墓葬各個(gè)部分。楔形磚,長33.2厘米、寬端寬13.4、窄端寬16.2、厚4.1厘米,用于墓室券頂部分(圖3)。部分楔形磚窄面模印文字,字已模糊,無法識別(圖4,圖5)。
2 出土遺物
M1隨葬器物主要集中于墓室前部,有青瓷盤口壺、青瓷碗、陶俑、陶耳杯、陶盤、陶車、鐵鏡、石碑及滑石豬等。
2.1 青瓷器
青瓷盞3件,形制不同。M1∶1,微斂口,圓唇,深弧腹,假圈足。通體施青釉,釉已脫落??趶?厘米、底徑5.2厘米、高4.5厘米。M1∶2,微斂口,圓唇,弧腹下收,假圈足。通體施青釉,釉不及底。內(nèi)底有三個(gè)支燒痕??趶?.8厘米、底徑4厘米、高4厘米。M1∶12,直口,微圓唇,弧腹下收,假圈足。通體施青釉,釉不及底,外壁垂釉??趶?.2厘米、底徑4厘米、高4.8厘米(圖6)。
青瓷盤口壺2件,形制相似。皆淺盤口斜敞,圓唇,淺盤口斜敞,長束頸,溜肩,深長腹下斜收,整個(gè)體型瘦長。口沿外皆飾凹弦紋,肩部飾對稱雙豎系。施青灰釉,局部釉剝落。M1∶11,平底微內(nèi)凹,高42.8厘米、口徑18.8厘米、底徑12厘米、腹徑23.2厘米(圖7);M1∶29,平底,高39.6厘米、口徑16、底徑11.6、腹徑21厘米(圖8)。
2.2 陶器
陶帶流附鋬罐1件(M1∶8)。敞口,方唇,直頸較高,扁鼓腹,平底微凹。頸部飾兩周凹弦紋,口部有流,口腹之間附一鋬,已殘??趶?.8厘米、底徑6厘米、承盤高8.5厘米(圖9)。
陶果盒1件(M1∶23)。子母口,口微侈,圓唇,直壁,平底,高圈足外撇。內(nèi)有一同心圓將果盒分為二部分,盒內(nèi)飾有紅色顏料,大部分已脫落。外口徑15.6厘米、內(nèi)口徑7.6厘米、底徑18.4厘米、高5.4厘米(圖10)。
陶憑幾1件(M1∶19)。幾面為弧形,底部有三方孔用于插足,足已殘缺。長35.6厘米、寬6.4厘米、厚2.8厘米(圖11)。
陶倉1件(M1∶27)。歇山式頂,屋頂飾有瓦壟,屋脊鴟吻向內(nèi)彎曲,屋一端開有5個(gè)窗口。長14.4厘米、寬8厘米、高20.2厘米(圖12)。
陶耳杯1件(M1∶24)。平面呈橢圓形口,兩尖略翹,尖唇,弧腹,餅足。兩側(cè)各有一半月形耳。口徑9.6厘米、高5.8厘米、底長5.4厘米(圖13)。
陶唾壺1件(M1∶17)。盤口,尖圓唇,束頸,斜肩,扁鼓腹,餅足。口徑7.6厘米、底徑7.4厘米、高10.8厘米(圖14)。
陶盆1件(M1∶9)。直口,圓唇,唇外卷,弧腹稍內(nèi)收,平底??趶?6.8厘米、底徑14.4厘米、高5.2厘米(圖15)。
陶盤3件。形制、大小相似,均敞口,斜直壁,平底,內(nèi)底有二周凸弦紋。M1∶20,尖圓唇,口徑13.8厘米、底徑12.4厘米、高2.2厘米(圖16);M1∶25,尖圓唇,口徑13.8厘米、底徑12.8厘米、高2厘米(圖17)。M1∶15,口徑16.8厘米、底徑15.6厘米、高2.2厘米(圖18)。
陶石臼1件(M1∶21)。剖面梯形,頂部有一圓孔。底長2.7厘米、寬2.5厘米,頂面長1.6厘米、寬1.4厘米、高1.8厘米,孔徑0.8厘米、深0.6厘米(圖19)。
陶奩盒1件(M1∶31)。長方形,由蓋、盒兩部分組成。蓋為四邊斜殺盝頂形。長14厘米、寬8.6厘米、高2厘米。盒子母口,方唇,直腹,平底??陂L12.8厘米、寬7.6厘米、高9.4厘米,底長14厘米、寬8.5厘米、通高10.4厘米(圖20)。
陶釡1件(M1∶26-2)。斂口,圓唇,弧肩,鼓腹下收,圜底??趶?.8厘米、高3.4厘米(圖21)。
陶甑1件(M1∶26-1)。唇口,平沿,斜弧腹,平底。底部有7個(gè)圓形漏孔。口徑8.8厘米、底徑4.4厘米、高4.4厘米,孔徑0.6~0.8厘米(圖21)。
陶硯1件(M1∶30)。淺硯盤,子母口,口外敞,方唇,圓形硯池內(nèi)中高凸,三蹄形足??趶?4.8厘米、底徑13.6厘米、高5.4厘米(圖22)。
陶車1件(M1∶22)。已殘,車為棚式頂,長方形車廂,前較長,前面有一大門,后部偏左設(shè)一門,車廂無后壁,前后相通。車廂前端兩側(cè)上下各飾兩個(gè)對稱小圓形穿孔,廂底外側(cè)各有一個(gè)向外凸起附件。車輪殘,車輪的輻條為鏤空的,雙轅殘。車高15.2厘米、長17.6厘米、寬13.6厘米(圖23)。
陶燈1件(M1∶33)。由承盤、承柱兩部分組成。承盤圓唇,敞口,斜直壁,平底。承盤中心從外底凸起一根八邊形承柱,承柱由下至上略內(nèi)收,柱頂光平,柱底空心,上下各鑿一圓形小孔,圓孔各插一圓形環(huán)。承盤口徑18厘米,底徑16.8厘米,承盤高2.8厘米,承柱高18厘米(圖24)。
陶俑3件。形制相同,均為女性,泥質(zhì)灰陶。身著交領(lǐng)寬長袖式裙,裙及地,底部露出雙足,雙手垂拱,攏于袖內(nèi)。M1∶14,扇形發(fā)髻,高28厘米、寬9.6厘米、厚6厘米(圖25);M1∶16,頭部殘,殘高21.4厘米、寬9厘米、厚6.4厘米(圖26)。M1∶18,頭部殘,殘高23.6厘米、寬9.6厘米、厚7.4厘米(圖27)。
2.3 其他
滑石豬4件??煞譃槎汀型2件(M1∶3,M1∶4),形制、大小相同。形體粗短肥壯。豬首伏于前腿之間,鼻圈外凸,雙耳斜向上翹,前腿似向前伸直,略浮凸于體表,后腿彎曲,作臥伏狀,短尾下垂。長5.5厘米、寬1.7厘米、高1.8厘米(圖28)。B型2件(M1∶5,M1∶6),形制、大小相同。形體瘦長。雙耳斜向上微翹,前腿刻畫模糊,后腿似彎曲,作臥伏狀。背脊有細(xì)長刻劃痕,兩側(cè)毫毛刻劃清晰。長6.9厘米、寬1.4厘米、高1.3厘米(圖29)。
銀器1件(M1∶10)。橢圓形,柱狀,內(nèi)孔,一端有三角形孔,素面。長1.8厘米、寬1.6厘米、厚1.3厘米(圖30)。
鐵鏡1件(M1∶13)。通體圓形,銹蝕嚴(yán)重。大圓鈕,中間穿孔銹蝕。直徑27厘米、厚0.6厘米(圖31)。
銅弩機(jī)1件(M1∶32)。缺一栓塞、懸刀和望山,牙收于郭內(nèi)。郭長11.8厘米、寬2.6厘米、高6.6厘米(圖32)。
銅錢(M1∶7)。均為“元祐”通寶。
石龜趺墓志(M1∶28)。嚴(yán)重風(fēng)化。龜面橢圓形,昂首前伸,跌腳,身成趴伏狀,龜背有一長方形碑槽。碑額半圓形,無字。下端有榫,立在龜背碑槽上。龜長56厘米、寬36.8厘米、高20厘米。碑高53.5厘米、寬38厘米、厚7.2厘米。通高73.6厘米(圖33)。
3 結(jié)語
3.1 墓葬時(shí)代
由于石龜趺墓志風(fēng)化嚴(yán)重,志文不存,且無其它文字資料,故無法辨識墓主身份。但從墓葬形制及出土遺物,對該墓年代進(jìn)行推定,該墓形制為長甬道的“凸”字形單室劵頂墓,墓室有磚砌棺床,該特征流行于東晉中晚期至南朝墓中。兩側(cè)壁和后壁未向外弧形凸出,說明該墓年代較早。墓室兩側(cè)壁和后壁設(shè)有“凸”字形壁龕,有別于自南朝中晚期流行的“桃”形壁龕。磚室以素面磚砌筑,不同于南朝中晚期墓葬的花紋磚、畫像磚。M1甬道設(shè)木門,與司家山劉宋早期永初二年(421)謝珫墓相似。M1出土的大部分器物具有南朝早期的特征,如青瓷盤口壺頸部細(xì)長,腹部呈長橢圓形,盤口小于腹徑,形制見于東楊坊南朝墓和景家村13號、15號墓及隱龍山3號墓。陶耳杯,兩端略上翹,不似東晉平直,又不比南朝中晚期尖翹。陶倉形扁而較寬,不同于后期的短而高的造型。此外,該墓棺床上存有2對不同類型的滑石豬,可以說明此墓是一座雙人合葬墓。綜上所述,該墓的時(shí)代應(yīng)該為南朝早期。
3.2 墓主身份
此墓全長7.8米,從規(guī)模上看屬中大型墓葬。大于劉宋“元徽三年”(476)武原令、員外散騎侍郎曇憘墓和劉宋“永初二年”(421)年謝珫墓。于東楊坊南朝墓大小相近。甬道中設(shè)木門一道,這種門的構(gòu)造應(yīng)是晉室南渡帶來的葬俗。研究認(rèn)為,南京地區(qū)東晉墓甬道內(nèi)有無木門及木門一道或兩道,反映了墓主的身份等級,幕府山2號墓、富貴山大墓均設(shè)兩道木門;一般貴族身份較高者,甬道內(nèi)設(shè)置一道木門,如安成太守顏謙婦劉氏墓、州西曹騎都尉顏琳墓。劉宋初期禮制沿襲東晉,甬道中仍設(shè)木門,如劉宋“永初二年”謝珫墓甬道內(nèi)也有木門,說明墓主具有一定身份。此外,墓室內(nèi)出土的石龜趺墓志形制奇特,極為少見。見于發(fā)表的有司家山1號墓、景家村13號墓和東楊坊南朝墓、仙鶴門南朝墓及紅星磚瓦廠陳墓。其形制與南京地區(qū)保存在地面上的六朝陵墓神道石碑相似。龜?shù)诋?dāng)時(shí)代表死者身份地位較高?!豆沤袷挛锟肌酚涊d:“唐葬令,五品以上螭面為趺,降五品為碣方龜?shù)鴪A首?!盵1]故推測墓主為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人士。
參考文獻(xiàn)
[1]王三聘.古今事物考[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