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
摘要 目的:探討理中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患者82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理中湯加減治療,分析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積分。結果: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臨床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理中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的效果顯著,可改善臨床癥狀。
關鍵詞 理中湯;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治療效果
慢性胃炎屬于臨床最常見的一種疾病,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發(fā)病率占胃病首位,其是以漿細胞與淋巴細胞浸潤為主,伴有嗜中性粒細胞浸潤的一種疾病。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食欲下降、上腹隱痛、反酸、飽脹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中醫(yī)認為,慢性胃炎屬于胃脘痛范圍,主要為脾胃虛寒證,主要是由于胃涼隱痛、喜熱喜按、納少便塘、餐后飽脹等,在中醫(yī)臨床治療上,給予理中湯加減對癥治療,以促使患者病情盡快康復。本研究分析理中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患者82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23~66歲,平均(44.5±10.9)歲;病程0.5~13.6年,平均(7.0±2.5)年。試驗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24~67歲,平均(45.3±11.1)歲;病程0.6~14.1年,平均(7.3±2.8)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中的慢性胃炎診幽市汾佳,根據(jù)中醫(yī)內科學中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診斷標準[1]??崭篂樯酢⒎和虑逅?、四肢無力、舌淡、脈弱、勞累受寒、情志不暢、胃痛隱隱、喜熱喜按等;應用胃鏡、血清學、胃腸X線檢查。
病例選擇標準: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并全程參與研究。排除胃癌、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患者,排除肝、膽消化系統(tǒng)疾病患者,排除藥物禁忌證、精神疾病、哺乳與妊娠患者,排除治療依從性較差及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確診病情后,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即給予患者鋁碳酸鎂咀嚼片治療,口服,1g/次,3次/d,餐后1h后服用,連續(xù)用藥3周。試驗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理中湯加減治療,常規(guī)治療方法同對照組,理中湯藥方藥組成:白芍、炙甘草、陳皮、干姜各10g,木香、白術、茯苓各15g,黃芪25g,黨參30g。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進行加減,肝胃不和者加積殼、柴胡;胃陰虧虛者加石解、麥門冬;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胃部泛酸者加瓦楞子、昊茱萸;大便稀塘者加石榴皮、山藥。將以上藥物聯(lián)合后,取水煎制,1劑/d,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xù)治療1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觀察指標:分析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積分。臨床癥狀包括胃脘隱痛、胃脘脹滿、大便塘稀、食少納呆、惡心、嘔吐等,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將其分為4個等級[2],即0分為無癥狀,1分癥狀為輕度,2分癥狀為中度,3分癥狀為重度。
療效評定標準: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療效進行評價[3]。①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胃黏膜慢性炎癥全部消失,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腺體萎縮、腸上皮異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②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改善明顯,胃鏡檢查結果顯示胃黏膜慢性炎癥改善明顯,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腺體萎縮、腸上皮異型增生基本恢復正常;③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胃鏡檢查結果顯示胃黏膜慢性炎癥有所減輕,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腺體萎縮、腸上皮異型增生有所改善;④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胃鏡檢查結果、病理學檢查結果較治療前無變化,患者病情甚至惡化。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試驗組治愈27例,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40/41)。對照組治愈20例,顯效8例,有效6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2.9%(34/41)。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87,P<0.05)。
兩組患者治療后,試驗組臨床癥狀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慢性胃炎在臨床較為常見,具有起病隱匿、發(fā)病緩慢等特點,臨床癥狀并不典型,易使患者忽視疾病。臨床表明,慢性胃炎的發(fā)病與環(huán)境、性別、年齡、遺傳等因素有關,如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嚴重時還會引起胃癌,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4]。故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非常重要。中醫(yī)學認為,慢性胃炎屬于胃脘痛范圍,其與飲食失調、情志不和等有關,最常見的為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因此,在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治療中應以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
理中湯加減治療方案中干姜可通脈、溫中散寒,黃芪能固表補氣;茯苓能利水、健脾;黨參、白術可健脾、益氣;陳皮、木香能理氣健脾;白芍、甘草可以滋陰柔肝、止痛。諸藥合用后,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的作用。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進加減治療,能達到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5]。本研究顯示,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理中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暢.探討溫補通絡方加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的臨床療效[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9(21):77-79.
[2]郝永強.理中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脾胃虛弱(寒)證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53):186-190.
[3]劉發(fā)國.理中湯類方治療慢性胃炎脾胃虛弱證用藥規(guī)律探析[J].四川中醫(yī),2017(11):37-39.
[4]石麗.黃芪建中湯與理中湯聯(lián)合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6,35(17):12.
[5]劉榮康.用黃芪建中湯加減聯(lián)合西藥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15(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