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您每天睡覺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和睜眼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恐怕有不少朋友的答案都是:瀏覽朋友圈。當您出門旅行、品嘗美食、收到鐘意的禮物,必不可少的規(guī)定動作是什么?恐怕對于絕大部分80后、90后,乃至于更小一些的00后而言,都是發(fā)朋友圈,然后等待點贊。
看到朋友圈里每個人都生活得斗志昂揚——努力工作、暢快度假,精神、物質(zhì)生活雙豐收,您是否會產(chǎn)生一種負面情緒呢?
為自己生活的手足無措而感到焦慮,我和那些“完美”生活之間大概隔著一個太平洋的距離,怎么才能追趕上呢?怎么我總是加班,不消費奢侈品,也買不起她隔三差五就換的包包呢?為什么我的單位不僅沒有圣誕Party,年終更別提年會演出和抽獎了?為什么別人的女朋友溫婉體貼又漂亮,我卻總是沒人搭理,過節(jié)只能在家點外賣呢?
這件事我們要分兩個方面看:首先,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事實上朋友圈并不是我們生活的真實狀態(tài)。為準備“完美生活”,大家所付出的辛苦是不愿被人曉得的。比如,有人帶著一歲多的孩子去海邊度假,配圖可能小小的人兒,穿著時尚,頭戴遮陽帽,再配個海淘的小墨鏡,夕陽下影子拖得老長,配文是愿你永遠快樂!羨煞旁人吧?可是海邊條件不便利,孩子等下要換尿不濕,一身沙子半身水,折騰到精疲力竭的場面一定不會告訴你。
以上的例子并不是在期盼別人的生活不好,只是生活的本來面貌,對于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而言,都是好壞參半,有喜有悲的。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剩下的一分就被我們放到了朋友圈,等待朋友的真心祝福,轉(zhuǎn)化為正能量為自己加油,去迎接明天的戰(zhàn)斗。
我們從小被教育不要有攀比心,但是,有誰能真正做到呢?有句話叫“羨慕、嫉妒、恨”。我們大可以去正大光明地“羨慕”,去為了別人美滿的家庭、工作的成就、生活的充實而高興,但是“嫉妒”和“恨”好嗎?除了徒添煩惱,能對自己的生活有哪怕一分一厘的改善嗎?淤積在心中的不快,終有一天會沖破我們的防線,給人以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我們不用心生焦慮,只有活好當下的每一天,調(diào)整心態(tài),努力工作,認真生活,才有望將那“一分”變成“兩分”,切莫習(xí)慣性地貶低自己的成就。
其次,成為“曬生活”大軍的一員,未見得是件壞事。當我們看到別人朋友圈的內(nèi)容心生羨慕的時候,也不妨加入其中。并不是說鼓勵您買奢侈品、不顧工作出門旅游,而是真實地記錄,可以給予生活的點點滴滴恰如其分的儀式感。比如,和新婚愛人要去領(lǐng)結(jié)婚證,買上一束她心儀的花束,用相機記錄下她看到花的一瞬間的樣子,這會是你們一生都難以忘記的回憶。自己親手做一頓好吃的給父母,從去菜市場購物,到切制、烹調(diào)的過程,都可以有意識地加以保留,這些照片可以讓父母在自己的朋友圈展示一番,這種對于親情的“炫耀”,有多少都不過分。常有人抱怨“年味兒淡”,過年就剩下刷手機紅包。您可以給家里添上一盆兆頭好、樣子美的水仙,悉心照顧并日日留影,同時又香氣滿屋,何樂不為?
“完美生活”可望,也可及,但不在朋友圈里,關(guān)鍵是您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