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川 趙雯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清促炎細胞因子(IL-6、TNF-α)和抗炎細胞因子(IL-10)的水平變化進行研究。方法 對該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血清水平檢查的200例檢查者臨床資料展開回顧分析,根據(jù)其病情分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50例)、單純糖尿病組(50例)、單純高血壓組(50例)、健康對照組(50名),以化學發(fā)光法對各組患者的血清(IL-6、TNF-α、IL-10)水平進行檢測,對比各組患者血清中的IL-6、TNF-α、IL-10含量。結(jié)果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高于單純高血壓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高于健康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當其血清中的IL-6、TNF-α、IL-10含量增加時,說明患者有并發(fā)高血壓的風險。
[關(guān)鍵詞] 糖尿?。桓哐獕?;血清促炎細胞因子;抗炎細胞因子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7(b)-0057-02
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同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也逐漸增多。有研究顯示[1],血清促炎細胞因子(IL-6、TNF-α)和抗炎細胞因子(IL-10)所參與的炎性反應與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疾病有密切的聯(lián)系。為了研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清促炎細胞因子(IL-6、TNF-α)和抗炎細胞因子(IL-10)的水平變化,該院對2016年4月—2017年5月血清水平檢查的200例檢查者血清中的IL-6、TNF-α、IL-10值進行了檢測。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當其血清中的IL-6、TNF-α、IL-10含量增加時,說明患者有并發(fā)高血壓的風險?,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對血清水平檢查的200例檢查者進行了研究。在這200例檢查者中,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84例,其年齡范圍是35~76歲,平均年齡是(51.2±4.6)歲。根據(jù)其病情分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50例)、單純糖尿病組(50例)、單純高血壓組(50例)、健康對照組(50名)。將各組的一般臨床資料(年齡、性別等)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具體內(nèi)容為:采用超速離心法除去脂血,然后采集血清并將其保存于冰箱中,溫度調(diào)為-20℃。以化學發(fā)光法對各組患者的血清(IL-6、TNF-α、IL-10)水平進行檢測。操作步驟根據(jù)西門子IMMULITE試劑盒操作說明書予以進行。最后檢測各組患者血清中的IL-6、TNF-α、IL-10含量并予以對比。
1.3 觀察指標
對各組患者血清中的IL-6、TNF-α、IL-10含量進行比較。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來對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與單純糖尿病組血清中IL-6、TNF-α、IL-10含量的對比
對兩組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0含量進行對比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與單純高血壓組血清中IL-6、TNF-α、IL-10含量的對比
對兩組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0含量進行對比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高于單純高血壓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與健康對照組血清中IL-6、TNF-α、IL-10含量的對比
對兩組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0含量進行對比表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高于健康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這兩種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與致死率,與這兩種疾病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致死率更高[2]。因此,有必要及時檢測糖尿病患者是否有繼發(fā)高血壓的危險,從而盡早為患者提供針對性治療,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有研究顯示[3],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當其血清中的IL-6、TNF-α、IL-10含量增加時,說明患者有并發(fā)高血壓的風險。血清促炎細胞因子(IL-6、TNF-α)是導致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參與了糖尿病以及其所引起的血管并發(fā)癥的整個過程,可以對血管平滑肌的增殖起到促進作用,從而導致內(nèi)皮細胞壞死,形成新的血管與血栓;同時其還可以抑制脂蛋白脂酸以及脂溶酸的活性,以對脂質(zhì)的溶解產(chǎn)生不利影響,使其易于沉積在血管壁,逐漸形成動脈硬化,從而引發(fā)高血壓??寡准毎蜃樱↖L-10)是一種可以起到免疫抑制效果的細胞因子,既可以抑制單核巨噬細胞釋放免疫介質(zhì),也可以抑制血清促炎細胞因子(IL-6、TNF-α)的產(chǎn)生[4]??寡准毎蜃樱↖L-10)可以通過減少趨化因子以及炎性介質(zhì)的釋放來抑制炎性細胞的遷移與增殖,同時還可以對血管的內(nèi)皮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對高血壓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能夠起到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當血清促炎細胞因子(IL-6、TNF-α)含量增加時,其含量也隨之增加[5]。該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高于單純糖尿病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高于單純高血壓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組高于健康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其繼發(fā)高血壓與血清促炎細胞因子(IL-6、TNF-α)和抗炎細胞因子(IL-10)的水平變化有密切的聯(lián)系,當其血清中的IL-6、TNF-α、IL-10含量增加時,說明患者有并發(fā)高血壓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劉雪婷,曾麗萍,鄒澤紅,等.促炎和抗炎細胞因子及VEGF在AEW誘發(fā)的干皮癥癢模型小鼠脊髓水平的表達[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8,32(4):401-405.
[2] 楊欣,李熙鴻,蘇云潔,等.氯化鋰對膿毒癥大鼠血清促炎細胞因子及氧化損傷的影響[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16(6):1005-1007.
[3] 張靜.BISAP評分聯(lián)合促炎/抗炎細胞因子檢測對重癥急性胰腺炎預后的評估價值[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6,28(2):62-65,73.
[4] 徐寧,安平,王曉黎,等.羥苯磺酸鈣膠囊對老年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血清促炎細胞因子的干預研究[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5,29(6):497-499.
[5] 呂藝,陸江陽,董寧,等.LPS耐受巨噬細胞致炎和抗炎細胞因子表達和分泌的特點[J].感染、炎癥、修復,2012,13(3):142-146.
(收稿日期: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