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影像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鄒殿俊 紀蒙蒙 朱曉龍 楊 飛 李傳貴 朱月香 崔書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不完全可逆并進行性發(fā)展的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在感染等誘因下可急性發(fā)作,短期內出現(xiàn)咳嗽、咳痰、氣短、喘息加重,COPD急性加重期如處理不當可導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危及患者生命[1]。因COPD患者穩(wěn)定期和早期因癥狀輕微及患者缺乏重視,僅有不到1/4的患者主動就診,有學者認為COPD急性加重期是對COPD患者進行癥狀、肺功能檢查等綜合評估的重要時機[2]。肺功能檢測是評測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常用檢測方法,但檢測過程復雜,易受患者因素干擾,普及存在一定困難,多層螺旋CT(MSCT)定量檢測可無創(chuàng)評價肺組織密度和容積指標,間接反映肺功能[3]。隨著X線技術的進步,C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中廣泛應用,尤其對于Ⅲ~Ⅳ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極高確診率[4]。本研究中,筆者對MSCT定量檢測和CR與COPD急性加重期肺功能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為COPD急性加重期肺功能檢測方法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67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綜合臨床癥狀、體征、X線檢查、肺功能檢查和血氣分析結果,符合COPD急性加重期診斷標準[5];年齡均>40歲;均在急性發(fā)病2周內入院;均排除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影響肺功能疾病及嚴重心、肝、腎、凝血機制障礙;患者均對研究知情并可配合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167例患者中男98例,女69例;年齡47~79(68.25±6.27)歲;平均病程(5.14±1.75)年。
1.2 研究方法
1.2.1 肺功能檢測:采用Medisoft HypAir肺功能儀及配套軟件對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測,F(xiàn)ENO濃度測定前應用肺功能儀測定2組受試者肺總量(TLC)、殘氣量(R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計算FEV1/FVC。
1.2.2 MSCT定量檢測:采用GE公司64排螺旋CT檢查,深吸氣后進行檢查,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kV,管電流240mA,層厚5mm,間距5mm,矩陣512×512,掃描范圍頸根部上方至橫隔下方,測量平均肺密度(MLD)、肺密度差(MLDin-MLDex)、全肺容積(V)、肺容積比(Vex/Vin)。
1.2.3 CR檢測:采用CR攝影機進行檢查,電流在100~120kV,0.5~1.5mAs,前后位投照,胸部投照距離控制在1.5m,拍攝范圍為從小康入口直到肋隔角,CR片觀察肺高、肺寬、右膈和前肋關系、右膈與后肋關系、膈弓高度、右下肺動脈橫徑、右肋隔角度、左肋隔角角度。
1.3 觀察項目 觀察患者MLD、MLDin-MLDex、V、Vin-Vex、Vex/Vin、肺高、肺寬、右膈和前肋關系、右膈與后肋關系、膈弓高度、右下肺動脈橫徑、右肋隔角度、左肋隔角角度與TLC、RV、FVC、FEV1、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FVC的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3.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相關性分析采用Person相關,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肺功能檢查結果患者肺功能檢查結果見表1。
2.2 患者MSCT定量分析結果患者MSCT定量分析結果見表2。
2.3 患者CR檢查結果 患者CR檢查結果見表3。
2.4 MSCT定量檢查結果與肺功能相關分析 相關性分析顯示,Vex與RV、TLC、RV/TLC呈正相關(P<0.05),與FEV1、FVC、FEV1/FVC呈負相關(P<0.05);Vin與RV、TLC、RV/TLC呈正相關(P<0.05),與FEV1、FVC、FEV1/FVC呈負相關(P<0.05);Vex/Vin與RV、RV/TLC呈正相關(P<0.05),與FEV1、FVC、FEV1/FVC呈負相關(P<0.05);MLDin與RV、RV/TLC呈負相關(P<0.05),與FEV1、FVC、FEV1/FVC呈正相關(P<0.05);MLDex與RV、TLC呈負相關(P<0.05);MLDex-MLDin與與RV、TLC、RV/TLC呈負相關(P<0.05),與FEV1、FVC、FEV1/FVC呈正相關(P<0.05)。
2.5 CR檢查結果與肺功能相關性分析 相關性分析顯示,肺高與RV、TLC、RV/TLC呈正相關(P<0.05),與FEV1、FEV1/FVC呈負相關(P<0.05);左肋膈角與RV、RV/TLC呈正相關(P<0.05),與FEV1、FVC、FEV1/FVC呈負相關(P<0.05);右下肺動脈橫徑與FEV1、FEV1/FVC呈負相關(P<0.05);右膈頂與后肋關系和FEV1、FEV1/FVC呈負相關(P<0.05):肺寬與RV、TLC、RV/TLC、FEV1、FVC、FEV1/FVC均無相關性(P>0.05);右膈頂與前肋關系和RV、TLC呈正相關(P<0.05),與FEV1、FVC、FEV1/FVC呈負相關(P<0.05);右肋膈角與FEV1、FVC和FEV1/FVC呈負相關(P<0.05);膈弓高度與TLC呈正相關(P<0.05)。結果見表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氣道和肺組織對有害氣體和有害顆粒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強有關,4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率高達8.2%,死亡率居全球第3位,嚴重威脅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COPD患者每年均有0.5~3.5次左右的急性起病過程,患者呼吸系統(tǒng)癥狀超出日常變異范圍,需要改變治療方案,稱為COPD急性加重,是導致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因素[5]。早期發(fā)現(xiàn)COPD急性加重和科學治療對改善患者疾病進程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肺功能檢查是COPD診斷檢查的金標準,對COPD的診斷、嚴重程度評價、疾病進展、預后及治療均有重要意義,但正常人肺功能代償能力強,靜息狀態(tài)僅動用三分之一,運動時也只動用三分之二,易造成早期患者誤診,延誤早期診斷和治療,采用影像學檢查手段和后處理軟件進行功能成像,對COPD患者肺功能進行定量診斷是目前研究的熱點[6-7]。
表1 患者肺功能檢查結果
表2 患者MSCT定量分析結果
表3 患者CR檢查結果
表4 MSCT定量檢查結果與肺功能相關分析
表5 CR檢查結果與肺功能相關性分析
MSCT可進行高速容積掃描,分辨率高,圖像處理功能好,借助三維重建技術評價興趣區(qū)的空間分布及其容積,在顯示肺部解剖結構的同時,還可依靠定量指標對肺功能進行評估[8]。肺氣腫及大小氣道的炎癥是COPD的病理表現(xiàn),通過深吸氣和深呼氣末影像及肺容積差異可進行判定,研究顯示,可健康人相比較,COPD患者肺容積增大,殘氣量增大,細支氣管組織彈性降低,肺泡膨脹并發(fā)病理性融合,肺組織長期處于膨脹狀態(tài),順應性降低,MSCT表現(xiàn)為Vex、Vin、Vex/Vin顯著升高[9]。COPD患者常伴有無明顯纖維化的肺泡壁和細支氣管異常,表現(xiàn)為持久異常的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擴張,同時伴有肺泡正常形態(tài)破壞,呼吸性氣腔擴大和形態(tài)不均勻,全肺透亮度增加,MSCT表現(xiàn)為肺密度值降低,肺密度相關指標預測肺功能具有可行性[10]。研究顯示,COPD肺組織密度減低區(qū)比例與肺功能存在顯著負相關,比例越大,肺功能越差[11]。本研究結果顯示,Vex/Vin與與RV/TLC呈正相關,與FEV1/FVC呈顯著正相關;MLDex-MLDin與RV/TLC呈顯著負相關,與FEV1/FVC呈顯著正相關,說明MSCT與肺密度和容積指標具有良好一致性,可準確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
X線亦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方式之一,近年來隨著X線的發(fā)展和進步,CR技術實現(xiàn)了X線攝影信息的數(shù)字化,圖像數(shù)據(jù)采用計算機處理、傳送和儲存,優(yōu)化影像質量,曝光容度大、分辨率高,可最大限度的減少漏診、誤診[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R片表現(xiàn)主要為雙肺透亮度增加、出現(xiàn)局限性肺大泡、肺部紋理稀疏、橫膈低平,且胸廓前后徑和橫位徑均明顯增大,用于COPD定性診斷具有較高臨床價值,但目前尚未見CR與COPD肺功能定量分析報道[13]。本研究顯示,肺高、左肋膈角、右下肺動脈橫徑、右膈頂與后肋關系、肺寬、右膈頂與前肋關系、右肋膈角、膈弓高度等均與肺功能相關指標具有不同相關性,肺高與FEV1、RV、TLC、RV/TLC、FEV1/FVC相關性最高,右肋膈角與FVC相關性最高,但與CT的相關性比較顯示,CR指標相關系數(shù)顯著低于CT指標[14-15]。
綜上所述,肺功能檢查對COPD患者主要關注肺功能而非肺部解剖征象,肺功能失代償時才會有相應數(shù)值改變,而X線關注的是肺的解剖結構而非功能,雖然CR與肺功能相關指標具有一定相關性,但仍不能將其作為測量肺功能的替代檢查,MSCT檢查可定量檢查肺容積和肺密度,且與肺功能改變具有顯著相關性,因此MSCT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中早期診斷中應用效果優(yōu)于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