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妍
“專注做點兒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這是音樂人李宗盛在《致匠心》中唱道。如今,現(xiàn)代化社會不再需要人們自給自足了,工作在工廠被機器分工妥當,人工的智能發(fā)展已經(jīng)代替了傳統(tǒng)的手工業(yè)。可這些仍有一群人守護著傳統(tǒng),保持著匠心。那么,何謂匠心?
匠心是對專業(yè)的熱情與熱愛。在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風靡全中國的紀錄深深的打動了我。它記錄著故宮中一些奇珍異寶修復的過程及修復者的經(jīng)歷。修復者們在這幾十年中,將自己置身于修復事業(yè)中。在反反復復枯燥的程序中,他們依舊竭盡全力,將自己的熱情全貫入這一件年寶貴的文物中去。這樣忘乎自我,不求名利的工作,全都是來源于修復者們對自己事業(yè)的熱情與熱愛。
匠心是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如今,幾乎人人都有“品牌鞋”,可有些鞋還沒穿多久就開膠,反映了許多商家的為了賺更多的錢便泯滅良心,可直至今有一家天津鞋店“若美華”仍堅守匠心,底料采用白什錦布麻線手工制成,每個鞋底都由36層布縫制。他們一直踐行著前輩這一句話制鞋——“鞋底不差針納底要挺實,鞋墊要風韻,納鞋針腳齊?!彼灾谱鞒鰜淼男硬派钍苜M者喜愛,都是因為有了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才能有更多回頭客。
匠心是有毅力,毅力是保持匠心最重要的一環(huán)。屠呦呦為了找到治療瘧疾的良方,整理出了兩千多方藥,編寫了《抗瘧單驗方集》。做了幾百次的實驗,失敗了無數(shù)次卻從不言放棄,最終從植物中提取出了青蒿素,解放了患了瘧疾的群眾。所以成事不要怕失敗。要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
匠心是保持一顆初心。民間有流傳,“北有同仁堂,南有故慶余堂”,故慶余堂有“江南藥王”的美稱,這足以說明故慶余堂制出了一方又一方的好藥。他們始終秉持著一顆匠人心之,絕不為金錢淪喪醫(yī)德,為病患提供精良服務,根治疾病。
匠心,不是極個別人的責任,而是我們每個人應具備的品質(zhì),守護匠心,讓我們的生活品質(zhì)更美好。
(指導教師 快樂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