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宇
摘 要:作為國際文壇聲望最高的中國作家之一,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有力競爭者,余華獨特的寫作風格被很多讀者喜愛。他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fā)表的長篇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受到國內(nèi)外高度評價,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并被搬上大熒幕,這兩部作品也奠定了余華在新時期文壇上的地位,確立了他獨特的敘事風格和精神基調(diào)。本文正是想通過對這兩部作品進行對比分析,來加深筆者對現(xiàn)實社會中“溫情”與“苦難”的認識,學(xué)會更客觀地看待事物的兩面性。
關(guān)鍵詞:余華;語言;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9-0-01
一、語言平白樸實詼諧風趣,接地氣兒
余華作品的語言,短句居多,偏重于口語化,常一句話單獨成段,全書像一本相冊,沒有拐彎抹角和矯情造作。初看文章,語言并不華美,但這正是余華作品的煙火氣,和沈先生的《邊城》一樣,沒有華麗空洞的辭藻堆砌,表達自然流暢。同時,他的語言又不失詼諧風趣,常常賦予悲情角色一定的喜劇效果,更加突出了角色的“苦難”,有一種笑中帶淚的渲染效果。例如:《活著》中徐福貴哄騙老牛說還有別的牛在耕地“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它聽到別的牛也在耕地,就不會不高興?!彼钕駛€“老小孩”的形象躍然紙上。
二、立體化生活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生活化的細節(jié)描寫
作者善于使用細節(jié)描寫,有時是個“細節(jié)控”。在描寫許玉蘭穿衣打扮時就細致入微,“許玉蘭就穿上了那件精紡的線衣,外面是藏青色的卡其布女式翻領(lǐng)春秋裝,她把領(lǐng)口盡量翻得大一點,胸前多露出一些那件精紡線衣……”為了表現(xiàn)她極力想展示出她作為許三觀的女人生活過得滋潤,絕不能讓何小勇那個王八蛋又一丁點兒得意,不蒸饅頭爭口氣,作者對生活敏感度高,體察入微。
(二)立體化的細節(jié)描寫
細節(jié)描寫豐富,絲絲入扣,使情節(jié)合理化,人物立體化。許三觀11次賣血后都要吃豬肝、喝黃酒,這是一種儀式,是對血液,對生命財富的感激與補償。許玉蘭在婚前問許三觀要了一面鏡子,后文在質(zhì)疑許一樂是不是許三觀的兒子又再次寫到了這個細節(jié),細膩真實。某些描寫人物行為的細節(jié)更是在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
情景交融的細節(jié)描寫,讓人身臨其境,更容易產(chǎn)生移情的效果,與人物角色產(chǎn)生共鳴。例如許三觀在松林醫(yī)院賣血失敗反被輸血的無可奈何時,他看到河水被晚霞映得通紅,余華賦予了角色一定的移情效果,用景物的描寫渲染了人物此時的心情。
三、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一)典型的家庭
小說將精簡化的歷史階段夸張化地濃縮到一個家庭中來表達,這個家庭就是那個時代的典型,從側(cè)面也展現(xiàn)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風貌,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字字見血。而這些事件都是通過許三觀向許玉蘭的講述中展現(xiàn)出來的,言語蜻蜓點水,內(nèi)涵意味深長,真實再現(xiàn)了當年的大事件的場景,流露出那個年代的歇斯底里。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特殊階段,時代特征突出,時代氣息濃厚。他的苦難也是中國當年的苦難。即使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那個時代,但書中的文字還是刺痛人心,讓人骨鯁在喉。
(二)典型的人物形象
1、人物塑造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沒有誰是扁平的紙片人,都是立體的、多面的。作者著力表現(xiàn)人性的復(fù)雜,每個人都是矛盾的復(fù)合體,有嬉笑怒罵,亦能柔情似水。許玉蘭的潑辣與智慧、許三觀的愛恨分明、大愛與自私……,隨著人物年齡的增長,前后形成鮮明對比,每一個人到最后都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沒人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好的了。
2、客觀現(xiàn)實基礎(chǔ)之上的合理想象
許三觀過生日他給大伙“用嘴炒菜”,再次體現(xiàn)了苦難中的溫情。這一描述的過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類精巧、夸張的場景,經(jīng)過了藝術(shù)加工,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雖不易發(fā)生,但可能人們會時不時地想象。
3、人性的關(guān)懷貫穿始終
許三觀樂觀豁達的性格,無處不透露著作者對人性的關(guān)懷,從他對許玉蘭和一樂無私的愛中,我們都看到這個小人物身上所體現(xiàn)的人性光輝,書中沒有一個絕對的壞人,雖然有時候自私的行為讓人氣得牙癢癢,有時又讓人感動落淚。世上的高尚不是單純的美好。余華筆下的人物如一樂、方鐵匠、何小勇的老婆等,各個都是飽滿鮮活的人物,為了生存不斷努力掙扎著的普通老百姓,這些人也中國千萬普通人的代表。
四、平平淡淡才是真
都是寫一個普通人的人生經(jīng)歷,不一定美好,卻真實。他們偉大又自私,聰明又愚蠢,他們的人生是幸運與不幸的匯合,平凡卻不乏味,是生活的悲喜之歌,有哀樂,有青春年少,也有歲月留下的痕跡。他們都讓人有敬有怕、有愛有憐。與我而言,他是最平凡的我們,是社會萬千平凡人的縮影,是為家庭默默付出的母親、妻子、女兒,努力奮斗的父親、丈夫、兒子。
許三觀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論許三觀人物性格特征》一文評價他是最世俗的英雄。沒有活在烏托邦里,活在現(xiàn)實中。他真實地為生計、為家庭奔波、沒有一次賣血是完全為了自己,多數(shù)是為家庭犧牲自己,這是中國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縮影?!痘钪繁取对S三觀賣血記》有著更沉重的悲哀,許三觀的家庭雖然幾經(jīng)波折但也算是善始善終。而福貴的一生如此走來,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真正嘗盡了人生所有的苦痛悲哀——喪父、喪母、喪妻、喪兒、喪女、喪婿再喪孫,卻沒有苦盡甘來。這也是千萬人生的縮影,沒有絕對的苦難,也沒有絕對的幸運,不過取決于什么角度罷了。
參考文獻:
[1]《活著》 余華著 作家出版社 2012年8月第一版.
[2]《許三觀賣血記》 余華著 作家出版社 2017年9月第一版.
[3]溫情的絕望--論余華的《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 張宗澤 曲阜師范大學(xué) 201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