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缺乏正確的方法指導,成語教學歷來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點。聯(lián)想法基于語文課程性質的規(guī)定、教學方法更新的要求和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而生,具有增加學生成語積累量、發(fā)展其聯(lián)想思維能力、豐富教師的教學法等積極性作用。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可以利用字形、詞義和語境進行聯(lián)想,從而實現(xiàn)聯(lián)想法在初中成語教學中的職能。
【關鍵詞】初中語文;聯(lián)想法;成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成語是語言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經(jīng)過不斷的錘煉和簡化而形成的一種固定短語,大多以四字為主,亦有三字或四字以上(本文主要針對四字成語)。其詞義比短語更為豐富,思想也更為深刻,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成語教學的效果卻不容樂觀。學生不認拼音、不懂語義的情況比比皆是,致使其成語學習興趣缺失,學習水平下降。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將聯(lián)想法運用到初中成語教學的實踐中。
聯(lián)想法是指以想象的方式,借助兩事物間相似、相連或相對的關系,從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的方法。綜合相關的研究成果,大多數(shù)專家學者都關注于聯(lián)想法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中的運用,比如張代成的《為閱讀寫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談初中語文中的閱讀和寫作教學》,其格外主張聯(lián)想和發(fā)散思維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的作用,并將訓練聯(lián)想和發(fā)散思維分為了三個層次,即:基本層次的“夯實基礎,創(chuàng)造思維環(huán)境”,較高層次的“激趣質疑,培養(yǎng)思維方法”,最高層次的“大膽聯(lián)想,突破定式思維”。部分學者在探討初中詞匯教學或成語教學時,時常會提到聯(lián)想法,比如劉秀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成語教學的策略探討》,其在分析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時,其中之一的方法便是采用聯(lián)想的方式。盡管已有學者在初中成語教學的研究中采用過聯(lián)想法,但只是將其作為眾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并沒有做過多具體而明確的闡述。因此,為了進一步闡明這種方法,也為能夠豐富教師在成語教學方面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積累更多的成語知識。本文特以此為切入點,結合相關的教學依據(jù)和實踐經(jīng)驗,對聯(lián)想法在初中成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研究。
一、聯(lián)想法成語教學的依據(jù)
(一)語文課程性質的規(guī)定
正如大多數(shù)學者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解讀一樣,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皆源于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而成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常常是化流傳數(shù)千載的文化精華于短短幾字間,其豐富的人文內涵不容小覷。成語的結構形式雖然較為短小精練,但是其深藏的意蘊卻是無窮無盡的,因而難以憑借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只言片語就解釋清楚。若想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將成語的意味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勢必要借助聯(lián)想的手段,在合理的想象中完成學生自己對成語的解讀。為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規(guī)定:“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由此可見,在語言教學中使用聯(lián)想法,是在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合理而科學的舉措。
(二)教學方法更新的要求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初中成語教學大多都采用講解法,即由語文教師直接對成語的意思進行大概的講述和解說。在此過程中,教師是絕對的主體,學生只需要隨著語文教師的講解,認真地聽,認真地做筆記即可,完全被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教學方法的弊端逐漸顯現(xiàn)。由于它無法滿足新時代初中成語教學的需要,人們開始尋求新的教學方法來填補這種方法的空白。聯(lián)想法基于課標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要求,遵循“學生主體”的教育原則,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講解法的缺陷和不足。由此可見,聯(lián)想法既是成語教學法更新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成語教學法多樣化的一種表征,是貼合時代發(fā)展的進步方法。
(三)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需要
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教學方法如何革新,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依舊要落在人才的培養(yǎng)上,尤其是對能力的培養(yǎng)。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語文能力主要分為聽、說、讀、寫四大板塊。發(fā)展這四大能力,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出發(fā)點。在成語教學中,這四大能力綜合起來主要表現(xiàn)為:能夠聽懂別人話中成語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能夠根據(jù)成語的意思進行日常交際;能夠準確地讀出成語的拼音;能夠將成語書寫正確和完整;能夠將成語準確而恰當?shù)剡\用到作文中等等。聯(lián)想法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學生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成語,不僅能夠增加自身的成語積累量,發(fā)展自身的語言能力,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自身的思維力和聯(lián)想力。聯(lián)想法基于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能力而建立,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存在于學生的頭腦中,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滿足了學生的能力需求,是比較實效的方法。
二、聯(lián)想法成語教學的方式
(一)字形相聯(lián)
生僻字的注音和認讀一直是初中語言教學的一大難點,也是考試過程中學生容易丟分之處。過去,為了幫助學生積累生僻字,語文教師常常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一股腦地將書中的生僻字及其注音灌輸給學生,雖然應付了短時的考試,但考試之后學生總是轉頭就忘,終歸不是長久之計。聯(lián)想法的運用則正好可以填補這一空缺,其基于學生小學時的漢字、拼音基礎,結合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從字形或音韻的角度去聯(lián)想字詞的讀音,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其一,除去偏旁,在主體字上聯(lián)想,即“讀字讀半邊”。比如“碌碌終生”的“碌”,除去偏旁,其主體為“錄”,便可讀作“l(fā)ù”;“怏怏不樂”的“怏”,除去偏旁后主體字為“央”,可讀“yāng”。這種半邊讀法難度較小,容易開展和掌握,但并不適用于所有的生僻字,教師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其二,拆分生僻字,取偏旁和主體字的聲母和韻母。比如“苦心孤詣”的“詣”,其偏旁為“言”字旁,取“yán”的零聲母;其主體字為“旨”,取“zhǐ”的韻母“i”,組合讀作“yì”。這種拆分法比較考驗教師的語言知識理論水平,掌控的難度較大,但效果比直接灌輸式的要好,能夠勾起學生的興趣,加深生僻字字音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教師在準備教案時,可借鑒相關的網(wǎng)絡書籍,比如漢典網(wǎng)等進行資料的查閱。
(二)詞義相聯(lián)
成語是濃縮起來的詞語,結構以字、詞為主,意蘊豐富。了解和掌握成語的意思,是初中成語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必須學習的知識點。在成語組成結構的基礎上,主要可從字詞拆分和重組兩部分去聯(lián)想,進而理解成語的含義。
拆分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即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二分法是指按照詞語的動賓、主謂等語法結構進行拆分,分成兩個詞語。比如“海枯石爛”,其有兩個主謂結構,可拆分為“??荨焙汀笆癄€”?!昂?荨笔侵负K萁?;“石爛”是指石頭腐爛。想要讓海水枯竭、石頭腐爛,必然要經(jīng)過無盡的歲月,故而它是指“歷時久遠”,進而引申到人的意志永遠不變。與此相同的詞語還有頭暈目眩、心曠神怡、呼朋引伴、弱肉強食、家喻戶曉等等,主要用于解釋兩個結構相似的詞語組合起來的成語。三分法是按照詞語的詞性搭配進行拆分,分成一個詞語、兩個字。比如“婦孺皆知”,“婦孺”是名詞,指代婦女和小孩;“皆”是都的意思;“知”是知道。再將各部分詞義連接起來便是,婦女和小孩都知道,喻指眾所周知。與此相同的詞語還有氣沖斗牛、參差不齊、疲憊不堪、畏縮不前、進退維谷、七月流火等等。四分法則主要針對沒有語法和結構的詞語,將其一個字一個字地拆分后組詞。比如“不毛之地”,“不”是否定詞,意為不長;“毛”的本意是指毛發(fā),此處指代草木莊稼;“之”是結構助詞;“地”指地方。將各個字及其衍生詞組合起來,就是不長莊稼的地方,意指非常荒涼和貧瘠的地方。與此相同的詞語還有義憤填膺、因地制宜、銷聲匿跡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種方法不是對立的關系,可以穿插使用。
重組則是指將成語的結構順序打亂重新組合,多余的部分進行減除。比如“精疲力竭”可以將其順序打亂,變成“精力疲竭”,可以看出,它主要形容人非常的疲累。與此相同的成語還有精打細算(精細打算)、頭暈眼花(頭眼暈花)等等,大多都是將“ABCD”結構變成“ACBD”的結構。又比如“多姿多彩”,可減去一個“多”變成“多姿彩”,“姿彩”都有顏色的意思,故而作“豐富多彩,顏色多樣”之義。與此同類的成語還有可歌可泣(可歌泣)、無憂無慮(無憂慮)、大徹大悟(大徹悟)等等,主要用于“ABAC”形式的成語。
無論是拆分還是重組,都是在學生頭腦風暴的作用下形成的,都需要學生對成語的結構加以聯(lián)想,因而語文教師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活化自己的思緒,積累更多的成語。
(三)語境相聯(lián)
聯(lián)想法基于想象和聯(lián)想,是個體的一種頭腦風暴,需要在特定情境下得以體現(xiàn)和釋放。在初中成語教學中,善于利用語境是語文教師務必掌握的一項技能。其可用的語境主要有兩大類,即已有的語境和創(chuàng)設的語境。
已有的語境主要出現(xiàn)在閱讀文本中,有的成語比較重要,需要貫穿上下文才能明白它的含義;有的成語只需要通過一句或一段話就能明白其意思。比如:“廬山瀑布的雄貌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啊?!痹谶@句話中,它設置的場景是廬山瀑布。或許學生沒有見過廬山瀑布,但是必然學過李白留下的千古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學生自然而然會聯(lián)想到這句詩,進而聯(lián)想到詩中的情景。此時語文教師稍加指導,牽引出“嘆為觀止”的含義,學生自然也就明白了這個成語的意思。
創(chuàng)設的語境沒有特定的句、段、文等形式的限制,大多數(shù)是以成語自身的形式出現(xiàn)。創(chuàng)設者根據(jù)具體的字詞進行聯(lián)想,先了解它的表面含義,再進一步理解它的隱藏含義。比如“一拍即合”,它的本意是指,一打拍子就合于樂曲的節(jié)奏。此時,語文教師可以就這個意思讓學生想象一下本義的場景,再引導學生從音樂聯(lián)想到人的身上,思考什么時候會默契得一拍即合,即情意相投或者有利害關系的時候,進而總結“一拍即合”的引申義,即“比喻在情投意合或有利害關系的時候,一下子就結合到了一起”。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從字面上理解成語的語義,更能夠通過字面意思聯(lián)想到成語的深層意味上,一舉兩得。
語境相聯(lián)方式的應用較為廣泛,能夠適應于各類成語。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借用或創(chuàng)設語境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成語。
總的來說,聯(lián)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初中成語教學的發(fā)展,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成語和運用成語,幫助語文教師提升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但是由于成語體系比較煩瑣,聯(lián)想法的使用情況較為復雜,且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所以,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代成.為閱讀寫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談初中語文中的閱讀和寫作教學[J].成功(教育),2012(12).
[2]劉秀珍.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成語教學的策略探討[J].作文教學研究,2016(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彭夢瑤,女,1995年生,湖南汨羅人,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