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程
華盛頓和他的櫻桃樹的故事已經(jīng)家喻戶曉。近幾年,很多人表示質(zhì)疑,認為此故事是假的。喬治·華盛頓到底有沒有砍那棵樹,姑且不論,我們聊聊這個故事是怎么產(chǎn)生的。
華盛頓被稱為“美國國父”,不過在美國建國之初,對他的評價并不高。1796年,他剛從第二個總統(tǒng)任期上卸任,就有媒體公開宣稱:“這一天應(yīng)成為合眾國的紀念日,因為,原是我國一切災(zāi)難根源的那個人,今天已降到了與他的同胞們平等的地位。”
據(jù)稱說他“壞話”的還不少,潘恩、杰斐遜這些和他共同戰(zhàn)斗的人也惡語相向,說他“厚顏無恥”“貪婪地聚斂錢財”“等同于偽善”“背信棄義、出賣朋友”“公眾眼中的偽君子”等等。
在輿論中,華盛頓慢慢被塑造成了一個貪婪、狡詐、兇殘的人,包括他用人皮做皮靴等等,很難和砍倒櫻桃樹的那個小男孩對上號。
當人們罵得正歡的時候,政府的禁令來了:宣布實行為期兩年半的管制,禁止報紙對美國國會和總統(tǒng)進行誹謗和詆毀。原因很簡單,美國作為一個新生國家,需要由國家元首作為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安定的政治象征。所以正如杰斐遜所說,用喬治·華盛頓取代英王喬治三世就是自然的事情了,慢慢地,一股被人稱為“美化華盛頓”運動興起,很多人“寫”了很多關(guān)于華盛頓的正面故事,然后通過媒體、書籍等各種渠道把這些故事廣泛傳播。在《華盛頓生平》一書中,威姆斯是把華盛頓當作“國家守護神”和“500萬美國人心目中的君王”來寫的,而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就是在這本書中。
古人和美國人有一點想到一起了:一個國家的價值、精神、形象是根植于國家英烈上的。如何對待一國的英烈,乃是一國社會是否發(fā)展成熟的重要標志。
在威姆斯那里,這可不是一個勵志故事,而是一個神話寓言故事。那棵櫻桃樹據(jù)說是一棵英格蘭櫻桃樹,華盛頓砍倒它,意味著砍斷了美國和英國的聯(lián)系,擺脫了殖民地位,也擺脫了舊世界的一切束縛。
據(jù)說通過這樣的演繹,這名未來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總司令和“國父”,在兒童時代就具有了獨立性格和精神,它預(yù)示和象征著美國人民的獨立和創(chuàng)新精神。
這橋段是不是感覺和劉邦斬白蛇起義一樣,一個砍樹,一個斬蛇。
不好說這到底是誰抄襲誰的,但至少說明古人和美國人有一點想到一起了:一個國家的價值、精神、形象是根植于國家英烈上的。如何對待一國的英烈,乃是一國社會是否發(fā)展成熟的重要標志。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