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元 張慧玲* 沈陽工學院機械與運載學院
“人工智能”一詞最初是在1956 年提出的。從那以后,研究者們發(fā)展了眾多理論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隨之擴展。人工智能,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tǒng)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隨著21世紀的到來,歐美等發(fā)到國家爭先恐后地對于自己本國家的機械制造水平的不斷地提高,作為世界在機械制造業(yè)屬于領先地位的德國,也已經進入到了工業(yè)4.0的優(yōu)化時代即工業(yè)4.0其實是關于創(chuàng)造力的:通過技術革新來獲取競爭力。隨著在工業(yè)化時代的全面到來,越為先進的工業(yè)制造技術,對人力的要求也就越為變得次要。
在2017年7月22日-23日在杭州召開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會上,我國41名AI專家對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交換了彼此的意見,了解了各個國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fā)展和成果。隨著世界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已經不滿足于自動化給他們帶來的便利,從人工智能機械手臂再到阿爾法狗,這些人工智能產品的不斷出現(xiàn),把人們的目光從自動化帶到智能化,隨著我國在制造業(yè)的逐步進步,人工自能產品也大量的被使用在人們的生活當中。
“在家里尋找外星人”項目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和網格計算思想的一個成功案例。該項目由美國行星學會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于1999年5月17日開始啟動,它利用特定的PC機屏幕保護程序,來調用全球上網的個人計算機的閑置能力,分析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獲得的數據,幫助科學家探索外星生物。其計算模式的實質就是網格計算。項目的大致流程是這樣的:1.政府或者研究部門將一項需要巨大運算量的任務以程序和數據的形式提交給服務器。2.服務器將數據和程序代碼分成更小的部分,也稱“子任務”。3.在志愿者的PC機上安裝一種特殊的客戶程序(事實上是一個屏幕保護程序),它能自動同服務器聯(lián)絡,自動下載和處理子任務。4.子任務處理完后的結果被送回服務器。然后,客戶程序下載新的子任務,繼續(xù)處理。5.一旦所有的子任務處理完畢,服務器就將各種結果匯總,生成最后的報告,并把最終結果發(fā)回提交人。資料來源于波多黎哥的無線電望遠鏡所收集的信息。
人工智能為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潛在的大筆資金,也有可能的倫理問題。創(chuàng)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李開復說,在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上,關于人工智能,與會者開展了較此前更為本質的討論。李開復說,2018年達沃斯與會者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第一是安全。如果人工智能并不安全,例如無人駕駛成為武器,人類應該如何應對?李開復說,人工智能的安全問題目前尚待解決。第二是隱私。由于人工智能的發(fā)展需要大量人類數據作為“助推劑”,因此人類隱私可能暴露在人工智能之下。李開復說,目前一個熱點討論的主題在于,很多歐洲人和英國人認為應該重寫互聯(lián)網規(guī)則,“讓每個人擁有掌控自己數據的權利”。一個可能的措施是,讓各家互聯(lián)網廠商通過一個統(tǒng)一中介平臺,來獲得人們的授權。李開復舉例說,有人不在乎自己的隱私,同意廠商利用個人隱私謀利,“能賣多少算多少”;而有人認為個人隱私可以用來優(yōu)化搜索引擎結果和社交媒體內容,并可用于公益,但不同意廠商將個人隱私用于謀利。
人工智能已經悄然地來到我們的身邊,無論是在科學、醫(yī)學還是我們的生活當中,它逐漸成為了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未來的某一時期,那些不可治愈的疑難雜癥會被輕輕松松的攻破;那些繁瑣復雜的工作將由那些智能化的機器人代替我們去完成。人們會逐漸的解放雙手回歸自由,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人們在回歸自由的同時,那種創(chuàng)造思維也會慢慢的退化,很難想象思維的退化是否也會導致各種形體、心里的退化,這些問題都是要面對的,AI的來臨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是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麻煩也會接踵而至,而這些麻煩也會影響整個社會的文明與發(fā)展。所以使用它也要好好的控制它。
[1](德)阿爾馮斯.波特霍夫,恩斯特.安德雷亞斯.哈特,工業(yè)4.0{J},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05(29);30-35
[2]建兵、楊杰、吳月華、劉際明、何多慧,人工生命與人工智能{J},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J} ,2013,11(23);110-116
[3]江曉川,一線,騰訊新聞,2018,01,(27);1-2
[4]張敏,我們身邊的人工智能應用,2009,08,(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