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丹
日本人齋藤康一挎著相機,走在北京大柵欄的街上。人們?nèi)齼蓛删墼谝黄?,街道不只是通行,也是社交的場所之一。他們身上,是那個年代常見的灰色和深藍色的衣服。
這是1978年的一幕。這一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元年,中央提出了以經(jīng)濟建設(shè)為中心、加快推進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要求。這個宏大的國家政策,就通過一個個細節(jié),出現(xiàn)在民眾生活里。齋藤康一的相機,恰好捕捉到,墻上掛起的“發(fā)展經(jīng)濟”四個字。
“這才是時代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齋藤心里想,大家都希望從貧窮走向富裕。
齋藤是一名日本攝影師,他第一次來中國,是1965年?!拔胰ブ巴耆恢乐袊鞘裁礃拥模f印象的話,大概就是‘人一定很多吧‘生活一定很艱難吧之類。”齋藤回憶道,當時到處都寫著“毛主席萬歲”的標語。改革開放后,他再來中國,這種情況就比較少了。
1978年他再到上海時,已經(jīng)明顯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變化?!皾u漸地,感覺到街道也整潔、發(fā)展起來了”,齋藤回憶道,雖然很多細節(jié)已經(jīng)模糊,但他仍然記得,處在變革關(guān)鍵點上的上海,“一種非常安靜的感覺,過于安靜,雖然說安靜非常奇怪”。
那是一種被壓抑的活力,終于要噴薄之前的寧靜。
改革開放之后,齋藤再次來到中國,擁有私人照相機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了。1979年,他去了蘭州。不同于北京和上海,齋藤在蘭州沒見過高樓,大部分街道還是泥土,坑坑洼洼,凹凸不平。
他在路上偶遇一位穿西裝的男子,還系了領(lǐng)帶,帶了腕表。周圍一群穿著中山裝的人看著他一邊笑一邊討論著什么。齋藤印象里,當年,除了政府人員出席正式場合,很少有人在大街上穿西裝。
這位男子,是為了照相才穿上這套行頭的。據(jù)齋藤回憶,那個時候,對于蘭州人來講,照相也是件稀奇事。
結(jié)束了1979年之行后,離開中國后,齋藤一直在想,這個龐大的國家10年后、20年后、30年后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也因為這個原因,中國最終成為他鏡頭下關(guān)注的重點,他多次往返中日之間,拍下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圖景。鏡頭里,中國人長期被壓抑的活力,終于釋放出來了。
1978年,天安門前的廣場,做照相生意的人。
1993年,上海,市民們跳起廣場舞
2012年的上海,用手機拍照的年輕人。與30多年前相比,中國完全變成了另一幅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