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醉駕入刑已近八年,醉酒駕車類危險駕駛行為仍然高發(fā)、頻發(fā)。對于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是否一律“入刑”,司法界仍存在意見分歧。本文將從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法律涵義入手,對醉駕是否一律“入刑”進行分析,以更好地實現對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法律適用。
關鍵詞 危險駕駛罪 醉駕 但書
作者簡介:張增藝,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塘沽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2.153
在我國,盡管部分大城市已經采取搖號或拍賣汽車牌照的方式限制道路汽車數量,但是各大城市的汽車保有量仍然不斷上升,與此同時,相關的道路交通事故率也在不斷提升。因此,為了有效的規(guī)避機動車行駛時對社會公眾產生的生命、健康和財產風險,有必要在現實危險產生之前就采取有效法律措施,即立法實現刑法的提前保護,即在危險駕駛行為尚未造成任何危害后果時,就將給行為設定為犯罪,并進行處罰。2011年5月1日,我國《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對醉酒駕車行為做出了明確法律規(guī)定,即醉駕型危險駕駛罪正式生效。在近八年之間,對于醉駕是否一律“入刑”的法律探討卻從未停止,因此,本文將從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涵義入手,對醉駕是否一律“入刑”進行分析,以更好地實現對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法律適用。
一、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法律涵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對醉駕型危險駕駛罪做了明確規(guī)定 。醉酒駕駛是危險駕駛罪涉及的五種情形之一,也是在基層檢察院處理危險駕駛罪中犯罪率較高的情形,即醉酒駕駛機動車危及公共安全的行為。
二、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是否應當一律被“入刑”
(一)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是否應被“入刑”的不同觀點
不管是在學術界還是實務界,對于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乃至危險駕駛行為是否一律入刑都有不同的立場,基本而言,分為“認定說”和“否認說”兩派觀點。
“認定說”派認為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產生的風險是抽象危險犯的范疇,當醉酒駕駛行為發(fā)生時,即產生了相關立法擬制的危險,具有類型化特點,是否具有公共現實危險不在司法人員司法判斷范圍內。 戴玉忠教授支持“一律入刑”觀點,認為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應被認定構成犯罪,即立法認為 “情節(jié)顯著危害不大的”行為的范疇內不包含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
“否認說”派認為對于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是否構成犯罪,需視具體情節(jié)而定,不能一律認定為犯罪。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對此做出了肯定,認為針對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可以適用《刑法》第十三條“但書”的規(guī)定。張明楷教授認為,現實中醉酒駕駛機動車而情節(jié)顯著輕微時,不應將當事人的行為認定為犯罪行為。 趙秉志教授認為不適宜將醉駕行為一律認定入罪,現實中也存在符合《刑法》第十三條“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醉駕行為。
針對兩個派別的主要分歧,集中體現在《刑法》第十三條的“但書”規(guī)定是否可以適用到醉駕型危險駕駛罪上,以及醉駕行為是否只引發(fā)抽象危險就可以達到定罪標準。
(二)《刑法》總則中的“但書”規(guī)定應適用于醉駕型危險駕駛罪
眾所周知,我國《刑法》總則作為理論性和抽象性法則,對于規(guī)定具體罪名的分則具有指導作用。根據我國《刑法》第101條 規(guī)定來看,《刑法》總則和分則自然也是抽象和具體的規(guī)定。對于醉駕型危險駕駛罪是否能接受總則的指導和規(guī)范,本文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
事實上,“但書”的規(guī)定和《刑法》分則中具體法條的規(guī)定是互相并列的,在分則的具體罪名適用時,需綜合考量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人身危險性,這也是“但書”進行規(guī)范的初衷。對于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的綜合衡量,同樣也符合刑法謙抑性和慎罰性的原則。
盡管在立法條文上未有添加相關“情節(jié)嚴重”的字眼,但并不意味著在司法實踐過程中,就能夠忽略“但書”的規(guī)定。相反,“但書”的規(guī)定正進一步避免了司法行政化的傾向。如果僅僅依靠酒精檢測標準,不去衡量犯罪情節(jié)是否顯著輕微,不去衡量駕駛行為是否產生了實際的現實危險,那么,這無疑是違反了刑法設置時罪責刑相統(tǒng)一的原則,也無法達到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
在司法實踐過程中,醉駕行為往往未造成實際危險行為,是一種針對未來風險的前置處置,在這時,如果在《刑法》評價犯罪時,不考慮情節(jié)等相關因素,那無疑會造成定罪的夸大化,不符合刑罰的個別化原則。
因此,在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的規(guī)定時,應當同時結合《刑法》第十三條“但書”的規(guī)定進行統(tǒng)一判斷,以確認醉駕行為是否屬于“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情形。“但書”的規(guī)定意味著不是全部危險駕駛行為都一律認定為犯罪,那么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自然存在不“入刑”的情況。
(三)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造成的抽象危險需結合情節(jié)具體判斷
在刑法學理論角度,一個行為必然造成危險是需要建立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這里的危險,本文認為,不僅包含現實危險,更包含抽象危險,兩種危險同時與具體行為構成兩個不同的要素,而共同存在。那么,既然抽象危險是獨立于實行行為,對于是否產生了抽象危險,自然要進行司法判斷,而不是僅僅依靠實行行為可能會引發(fā)抽象危險就進行定罪量刑。 醉酒駕駛確實會引發(fā)不同程度的危險,但是否能達到刑法上定罪的標準,則需要依靠司法專業(yè)判斷,認定抽象危險犯的根據主要基于一般公眾的生活經驗及常識。 醉酒駕駛行為并非一律被認定為犯罪,當行為人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法律一般規(guī)定時,也不能絕對化認定醉駕行為具有法律上的危險性,具有危險性與否需要結合具體情況由司法專業(yè)人員進行判斷。
“抽象危險”的具體判斷與否決定著危險駕駛行為是否一律構成犯罪。張明楷教授主張,盡管普遍意義上司法人員不需要對抽象危險進行具體判斷,但是,在具體醉酒駕駛機動車行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不存在任何危險時,不能將該行為判斷為抽象的危險犯。 因此,本文認可部分學者提出的“反證”觀點,即如果被告人在血液酒精檢測中已經符合定罪標準,那么應當給予被告人合理辯解的機會,即通過其自證,證明其所實施的醉駕行為,不會產生實際現實的危險,也對于抽象危險的產生沒有預見可能性,那么就不能認定被告人危險駕駛罪的成立。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二)》中認可了本文的觀點 ?!吨笇б庖姟愤€規(guī)定,“對于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予定罪處罰;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蓖ㄟ^分析《指導意見》的規(guī)定不難看出,醉駕型危險駕駛行為不僅可被適用于《刑法》總則中第13條“但書”的規(guī)定,還可被適用于《刑法》總則第37條對免予刑事處罰的規(guī)定。這也是在司法規(guī)范性文件上肯定了本文觀點。
三、結語
認定犯罪應當從客觀到主觀、從違法到責任,行為是否滿足客觀構成要件,要結合主觀心態(tài)和危害結果進行綜合衡量。只要當行為符合構成要件后,才需要運用法定的違法阻卻事由,既不能把行為符合構成要件認定為不阻卻違法的理由,也不能因為不存在違法阻卻事由就反過來直接肯定構成要件符合性。 在司法實踐領域,對于醉酒駕駛機動車的危險行為的認定,也必然嚴格遵循這樣的路徑和層次。在判斷是否構成醉駕型危險駕駛罪時,必須要結合具體情節(jié),在《刑法》第十三條但書的指導下綜合考量,不能一律認定為犯罪,以達到對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精準適用,從而更好的達到懲治犯罪,維護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效果。
注釋:
危險駕駛罪是指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對公共安全產生危險的行為,包括五種情形,分別為:追逐競駛、情節(jié)惡劣的;醉酒駕駛機動車的;從事校車業(yè)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定額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guī)定時速行駛的;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guī)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
張明楷.刑法學(下)(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726頁.
張明楷.危險駕駛罪的基本問題.政法論壇.2012(6).
趙秉志、趙遠.危險駕駛罪研析與思考.政法論壇.201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01條:本法總則適用于其他有刑罰規(guī)定的法律,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別抽象規(guī)定的除外。
王強軍.危險駕駛罪的構成特征及司法適用.學術交流.2011(11).
劉磊.危險駕駛罪的構成特征及司法適用.法商研究.2014(4).
張明楷.刑法學(第4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68頁.
對于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被告人,應當綜合考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機動車類型、車輛行駛道路、行車速度、是否造成實際損害以及認罪悔罪等情況,準確定罪量刑。
張明楷.階層論的司法應用.清華法學.2017(5).
參考文獻:
[1]黎宏.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王強軍.風險控制視野下的醉酒駕駛型危險駕駛罪研究.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