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隱士
陜西西安碑林第二室里立著一通高279厘米,寬99厘米,名叫“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著名石碑,為“世界四大名碑”之一。它向世人講述了一段宗教在唐代發(fā)展的歷程。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其子李世民雄才大略,不斷開疆拓土,先后將東突厥、吐谷渾、高昌、龜茲等納入大唐版圖,并在西域建立安西都護府,加強了對新疆、中亞地區(qū)的統(tǒng)治。此舉再次打通了陸上絲綢之路,使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得以順暢。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來自敘利亞的景教(基督教分支)傳教士得以進入中國,傳播基督的福音。
唐貞觀九年(635),來自敘利亞的景教傳教士阿羅本來到長安。唐太宗李世民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準許景教在中國傳播。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早在唐朝時期中國就有圣誕節(jié)了。當(dāng)時景教把圣誕節(jié)也帶入了中國。景教碑上記載了“代宗文武皇帝恢張圣運,從事無為,每于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御饌以光景眾”。翻譯成白話就是,唐代宗李豫強烈支持景教的發(fā)展,每年圣誕節(jié)都會賜給景教教堂禮拜用的香和御膳,以表達對基督徒的慶賀。這里所說的“天香”,乃是主禮的神父(主教)拿著吊爐,里面裝著焚燒的乳香,圍繞教堂四周或祭臺,向上主獻祭。這種禮拜儀式,目前在天主教、東正教以及一些東方小宗派的彌撒中仍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