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月
憑借兩千多年產(chǎn)鹽的富足底氣,自貢成為巴蜀大地上堪與成都、重慶比肩的“三哥”。自貢古城的標(biāo)志性建筑桓侯宮,又稱三爺廟,最初是由屠夫們捐資建造的,供奉的是曾駐守此地的蜀漢名將張飛——張三爺發(fā)跡前本是他們的同行,如今則成為這座豬、牛肉類消費量一直雄冠巴蜀的城市的守護神。舌尖上的自貢,也和它的守護神一樣有著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實力與威風(fēng)。
發(fā)源于自貢的鹽幫菜歷史悠久。從漢代起,中國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吃的是此地自流井和貢井產(chǎn)出的井鹽,將食物料理入味,對當(dāng)?shù)厝藖碚f如同是一種本能。宋代時鹽幫菜就以“味厚、味重、味豐”著稱,煎、煸、燒、炒,自成一格;煮、燉、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與活渡(魚不過油,水煮入味)。明代辣椒入川,使得鹽幫菜的味道有了質(zhì)的飛躍,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成為它的三大基石。
四川大部分地區(qū)并非牧區(qū),但川菜中牛肉菜肴的比例奇高,尤其是以自貢為代表的鹽幫菜,水煮牛肉、火邊子牛肉、菊花牛肉火鍋、火爆黃喉、扒牛頭、牛尾湯……可以毫不費力地擺出一席“全牛宴”。其實,自貢的牛最早是作為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存在的。據(jù)《四川風(fēng)物志》記載,上述那些以牛作為主料的川菜,都是在自貢鹽業(yè)生產(chǎn)中誕生的。自貢鹽場早在宋代就開始以牛取代人來推車汲鹵,隨著鹽井增多、車體增大,需要的牛也越來越多,清光緒時期的統(tǒng)計資料顯示,鹽場中的牛常年維持在3萬頭左右。因為勞動強度高,牛的淘汰率也很高,鹽場老板會用失去勞動力的牛來充抵鹽工的工錢,正常年景一頭??梢缘謨蓚€月的工錢。由此自貢的牛肉食品也就越來越多,越做越有風(fēng)味。
如今川菜館必備的水煮牛肉,當(dāng)年堪稱自貢鹽工的工作餐。這道菜的基本做法很簡單,將牛肉切片,不滑油,不用火炒,只用加鹽的湯水來煮,火猛水寬,見肉片翻白即可,起鍋時加上紅油、辣椒面、花椒面、胡椒面、醬油、姜米、水豆粉等,再將好熟的菜薹、萵苣、芹菜等切成薄片作為俏頭,適合下飯,營養(yǎng)也很均衡。
火邊子牛肉也是當(dāng)年的鹽工發(fā)明的,主要流行于自貢地區(qū),是一道守正出奇、變廢為寶的神作。這道菜的精髓首先在于刀功,只選牛后腿上的“鉆子肉”,先用極犀利的薄刃開出尺許長、七八寸寬的肉塊,釘在斜靠的木板上,再緩緩切出薄如紙的肉片,這種肉片能隱隱透光,而不能有漏眼漏縫。切好的肉片抹上少許鹽和醬油,通風(fēng)晾干。所謂“火邊子”,是指牛糞餅。自貢以“街短牛肉多”“山小牛屎多”聞名,以臭烘烘的牛糞餅作為燃料,將切好的牛肉片以微火慢慢烘烤,卻能烤出一種特別的酥香味道,多一分則皮,少一分則硬,搽上辣椒紅油,就可以開吃了。如今這道菜在自貢依然可以吃到,還有了方便攜帶的真空包裝,但都是以杠炭烤制的,沒了昔日恰到好處的口感。沒辦法,如今鹽場都是機器作業(yè),人們吃的都是肉牛,牛糞更是沒處找了。
自貢之于川菜,如同揚州之于淮揚菜,順德之于粵菜,有著“美食原鄉(xiāng)”的地位,除了勞動人民的生存智慧,造就其美食傳統(tǒng)的還有更多社會與文化淵源。
川菜中的很多名菜都源于自貢鹽商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比如開水白菜和魚翅海參席。這些鹽商可以說是中國最早講究精致生活的一群人,自然也極為看重美食,例如,在他們眼中,吃館子是下乘,吃原料和產(chǎn)地只能算中乘,“吃廚子”才是上乘。
鹽商一盤菜,鹽工半年糧。這些富極一時的鹽商,其菜肴之奇特、考究,在地方富豪士紳中確屬罕見。今天在自貢的頂級餐廳還能吃到當(dāng)年登峰造極的一道菜——露水菌,當(dāng)然價格不菲,但即便再有錢,也得趕到春天才能吃上。生長在昔日鹽井附近的干口蘑、大腳菇等名貴菌類味道已經(jīng)鮮美異常,但等到春末露水較重的時節(jié),貢井的太平山、瑪瑙洞兩處草叢中會生出一種手指頭大小的白色小菌子,價格是上述菌類的數(shù)倍,滋味更可秒殺其他山珍海味。這鮮美的味道得益于土壤中的鹽堿,以及冬季時潑在周邊裸露山巖上的稀釋的牛糞——這樣做可以保證開春時這一帶的青草生長茂盛且不受蟲傷。
和鹽工菜的樸實無華相比,鹽商菜、會館菜可謂踵事增華,也曾窮奢極欲,清末鹽商李瓊圃編撰的《瓊圃菜譜》匯集了這些菜品的烹飪要訣,可惜已經(jīng)失傳。后世的鹽幫子弟們將這些美味發(fā)揚光大,為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服務(wù)的歷代川菜大廚,自貢鹽幫子弟占據(jù)了至少半壁江山;名廚董俊康在日內(nèi)瓦國際會議上做的一道香酥鴨,傾倒了電影大師卓別林;70多年來,日本上流社會對川菜的認(rèn)識,主要就是“陳建民”三個字,這是一位從自貢東渡的川菜大師,其后人開出的“陳”餐廳,均坐落于日本各大城市的地標(biāo)建筑之中,開一家火一家。
自貢鹽幫菜中的牛肉料理是以調(diào)味而非食材取勝,要論肉質(zhì)鮮美,還得說豬肉,自貢產(chǎn)的豬肉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是排得上號的。
牛佛烘肘,產(chǎn)自鹽幫重鎮(zhèn)富順縣牛佛鎮(zhèn),清康熙年間成為宮廷貢品,現(xiàn)已被列為自貢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川菜館在全國乃至全球遍地開花,但川菜百味中唯有一味絕難離開本土,那就是川味烘肉。牛佛鎮(zhèn)的烘肘可以說是川味烘肉中的帝王——整體呈皇冠狀,色澤鮮嫩,味美香甜,軟而不爛,肥而不膩。雖然在外地館子里見不到,但當(dāng)?shù)厥称窂S已經(jīng)研制出了聽裝的牛佛烘肘,方便外地食客品嘗。也有不少人慕名來到牛佛,想要親口嘗嘗這道名菜。事實上,這座古鎮(zhèn)讓人驚喜的絕對不僅是舌尖。
牛佛舊稱高市,是自貢井鹽外運的要津,北宋時起便已是沱江上的水陸大碼頭,民風(fēng)淳樸卻不僵化,還帶了些野性和豪氣。鎮(zhèn)上至今古風(fēng)猶存,堪稱鹽幫袍哥文化的活化石。不管多偏僻的茶館,到半晌午時都會座無虛席,“吃講茶的(請有身份的人來調(diào)解恩怨糾紛)、說行富的(撮合牲畜、房產(chǎn)等大宗買賣的中介),偶爾也有不知哪里的高人說幾句‘橫飛點子順飛青等旁人不懂的江湖話”。
茶喝到中午,肚子餓了。牛佛的飯館比茶館只多不少,有賣豆花飯、羊肉湯、蹄花湯的,有賣酸辣粉、豬兒粑、雞婆頭的,那些蒸炒涼炸燉一應(yīng)俱全的大小飯店,菜單上肯定少不了一道烘肘。四川文化名人、旅行家王九棠就是牛佛鎮(zhèn)人。每年春節(jié)回家,他總會勻出一個上午去趕場,“在大街上一路被擠著前行,不時可以聞到豆花飯的香味、羊肉湯和著芫荽的香味、街邊有冒白汽的牛肉蒸籠的香味,還有飯館門口烘肘的香味……所有這些氣味和顏色,無不和記憶深處的東西絲絲合扣,每一種香氣都撫摸著它對應(yīng)的記憶區(qū)域?!?/p>
當(dāng)?shù)爻鍪鄣暮嬷庖宦墒嵌锇胫?,烘肘的制法也并不繁?fù),關(guān)鍵在于秘不外傳的配料,只知道其中有十幾味有清火消食作用的中藥。掐點兒嫩豌豆尖兒,用烘肘的湯汁來煮面,也是人間絕品。
面對如此壯碩的尤物,如何下口是個問題。行家的吃法,是先抽出脛骨旁邊那根小刀樣的薄骨片,將它當(dāng)作餐刀,把烘肘一縱一橫輕巧地分切開——由此也可知這肉的火候,必是入口即化,喝酒的時候吃瘦肉,用飯的時候吃肥肉,之后再來一碗湯泡飯。剩下的肉湯也要打包帶走,只要天氣不太熱,肉湯會自然凝結(jié)成凍狀,用刀劃成小塊,再撒一層辣椒面,就是最好的下酒菜。
鹽幫菜也能吆喝出一段《報菜名》
到了自貢,別急著下飯館,可以先去泡泡當(dāng)?shù)夭桊^。北京有一個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相聲段子叫《報菜名》,自貢茶館里的丑角會演出《報菜名》的鹽幫菜版本,據(jù)說是自貢名人、巴蜀第一才子魏明倫整理的——
“我請您吃:水煮牛肉、菊花牛肉、粉蒸牛肉、鉆子鹵牛肉、掌盤牛肉、金絲牛肉、豇豆牛肉、火爆黃喉、牛豌豆、牛蹄熊掌、火爆毛肚、螞蟻上樹、醬肉絲劍南菜……
無汁蔥燒鯉魚、蔥汁巖鯉魚、紅燒坨魚、菜薹鰱魚、酸菜鯽魚、脆皮魚、李氏醪糟魚、王氏豆腐魚頭、張氏清蒸團魚、李家灣退鰍魚、船工號子魚、趙化粉蒸魚、富順花泥鰍、芙蓉烏魚片、王井烏魚仔……土匪雞、米熏雞、漬蒜雞、清蒸月母子雞、紅燒童子雞、瑚家海椒雞、一品鴨、紅掌撥清波、清炒鴉雀嘴、金鉤雞腦花……
紫芽嫩姜回鍋肉、鵝腿蕌回鍋肉、酥鍋盔回鍋肉、蔥白回鍋肉、文火罐子肉、古井臘肉、皮蛋碎肉、冬筍碎肉、軟炸肉絲、巧燴三香、牛佛烘肘、鹽幫鍋炸……濃味冷吃兔、精鑲綠豆芽、巖上早春露水菌、金鉤冬寒菜、火爆燈盞窩、農(nóng)團女兒菜、酸辣沖菜、干煸蘿卜絲、張家沱雞婆頭葉氏刷把頭、岷江洗手渣……金花羊肉湯、風(fēng)蘿卜蹄花湯、口蘑肝膏湯……
芙蓉蛋、青椒皮蛋、烘蛋……
牛欄灣豆腐干、油炸綠豆粑、酥鍋盔油茶、謝家黃涼粉、黃氏蜘蛛粑、鄭抄手……
單刀會、全魚席、燙皮全羊席、鹽商九鑲碟、天地大滿意!”
想吃不想吃?愛吃不愛吃?那請您做好來自貢住上一個月、發(fā)胖30斤的準(zhǔn)備!
恐龍、井鹽和燈會被稱為自貢的“大三絕”,“小三絕”則是龔扇、扎染和剪紙。
自貢燈會歷史悠久,早在唐宋年間當(dāng)?shù)鼐陀行履曩p燈的習(xí)俗,濃郁的地方風(fēng)情、民間色彩,以及厚重的文化積淀,使得自貢燈會贏得了“天下第一燈”的稱號。若是春節(jié)期間到訪自貢,彩燈公園的自貢燈會是不容錯過的重頭戲。
即便不是節(jié)日,每到夜晚,自貢也會被淹沒在燈海之中,從老城區(qū)到新城區(qū),從繁華大街到幽靜小巷,都被各具特色的彩燈裝扮著,賞彩燈博物館、觀夜景、逛夜市、看川劇、進茶樓、吃大排檔,是這個“南國燈城”必不可少的體驗。
川南是中國出產(chǎn)白酒品質(zhì)最高、最出名的地帶之一,當(dāng)?shù)氐拿朗骋餐瑯映錾?。道理很簡單,出好酒的地方,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上佳,尤其是氣候水文,物產(chǎn)豐富也就成為必然。好酒配好菜,成就舌尖一段好滋味、人生一段好時光。
瀘州和宜賓是川南的兩座“酒都”,都出產(chǎn)國宴用酒,地方菜肴的氣質(zhì)也很相似,既雅正大氣,又講究細節(jié),號稱“大河幫,小河味”,是舌尖上的一對雙子星。
川菜的發(fā)展、興盛、交融與川江船運的繁榮、船幫的商業(yè)發(fā)展密不可分,河流也成為地方口味天然的分水嶺,形成了上河幫、下河幫、大河幫、小河幫等川菜流派。上河幫以岷江流域的成都、樂山為核心,下河幫以川江下游的重慶、達州為核心,小河幫以地處川江水系支流深處的自貢、內(nèi)江為核心,大河幫即以地處長江干流流域的瀘州、宜賓為核心。瀘州、宜賓一帶的口味和民風(fēng)一樣醇濃豪爽,又因自古出產(chǎn)好酒,當(dāng)?shù)厝烁辉?、好文,特別注重傳統(tǒng)文化中“積善”的理念,不似自貢鹽商一般驕奢、獵奇,但也講求菜肴的精致,這兩地的菜肴以河鮮最為突出,“酸辣適口、回味悠長,鮮香、嫩脆、酥爽”,故稱“大河幫、小河味”。
瀘州最出名的,是那口史載始于明萬歷元年(1573年)、至今仍在使用的老酒窖。其實,瀘州早在宋代就已發(fā)展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宣和元年(1119年)五月二日,宋徽宗下詔:“瀘州西南要會,控制一路,邊閫之寄,付畀非輕,可升為節(jié)度,賜名瀘川軍。”
除了政治軍事地位,瀘州也不乏財富積累和美食傳統(tǒng)。麻辣火鍋是川菜中流傳最廣的美食之一,關(guān)于它的起源,重慶、自貢等地曾經(jīng)爭執(zhí)不休,直到瀘州擺出了文字和實物證據(jù),證明早在清道光年間,瀘州小米灘的船工就開始燙火鍋了,1994年李樂清編著、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四川火鍋》一書,以及2017年6月22日四川省火鍋協(xié)會的成立詞中,都對麻辣火鍋起源于瀘州做出了肯定。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以及一些外國元首,最早接觸的川菜也是瀘州風(fēng)味的——近70年前,北京飯店組建廚師班子,點名要瀘州大廚葉煥林進京,葉大廚后來也成為北京飯店的“五虎上將” 之一。
瀘州地處長江之濱,還有沱江、永寧河、赤水河等流經(jīng)境內(nèi),加上眾多湖泊、水庫,使得河鮮成為這里當(dāng)仁不讓的招牌食材。瀘州的“靠水吃水”,還包括瀘州老窖、郎酒這兩大國飲,別人舍不得喝的窖香醇厚的名酒,瀘州人卻直接拿來入菜,成就了川菜中獨一無二的窖香風(fēng)味。
除了水資源,瀘州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也造就了豐富的物產(chǎn),龍眼、荔枝等名優(yōu)水果,以及數(shù)百種獨特的地方植物,都成了可以入菜的特色原料,比如瀘州黃耙,就非得用當(dāng)?shù)鬲氂械臎鼋~包出來才對味。
但塑造瀘州美食的最大功臣,還得說是各類調(diào)味品,納溪護國醋,先市醬油,豆瓣,泡菜……都是一滴入魂的存在。發(fā)酵工藝之大成莫過于酒,“酒都”的鄉(xiāng)親們對于這門工藝已經(jīng)玩到爐火純青,應(yīng)用到菜品里可謂順理成章。到了瀘州,不用點什么名貴的魚種,豆瓣沱魚、干燒鯉魚足矣,口感皆細膩入味,其中的秘訣就是瀘州元紅豆瓣。瀘州元紅豆瓣不像郫縣豆瓣那樣是干干的大塊,而是打成細膩的膏體,燒魚時有了它,根本不用燒糖色和用醬油打底,只要額外配以泡姜、泡海椒即可,不僅入味,而且色澤更加飽滿,也更加健康。當(dāng)?shù)氐呐萁?、泡椒也同樣講究,前者只選取白露前后幾天的五指姜,不刮皮,用巖鹽加井水、燒酒浸泡,是去腥提鮮的上品;后者只選九成熟、不去柄的瀘州辣椒,以健康的食態(tài)發(fā)酵方式加工而成。
宜賓和瀘州近在咫尺,且同樣是酒菜兼修的美味之城。瀘州有瀘州老窖和郎酒,宜賓則有大名鼎鼎的五糧液。
當(dāng)年川菜隨著四川勞務(wù)人員的大量輸出走向全國,由宜賓地區(qū)飲食公司和空政文工團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北京五糧液酒家成為首都最紅的川菜館,隊伍排出上百米,很多大明星也不惜排長隊解饞,酒家每天午、晚上各翻臺三輪,日營業(yè)額可達一兩萬,那可是20世紀(jì)80年代,麻婆豆腐3元一份,魚香肉絲3.5元一份。后來五糧液酒家又陸續(xù)進駐全國各大中心城市,風(fēng)靡一時,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若是沒吃過五糧液酒家,簡直就不足以談?wù)摯ú恕?/p>
時至今日,北京的宜賓招待所依然一位難求;源自宜賓的三只耳、紅芙蓉等火鍋品牌火遍全國;億萬富豪周家豪曾是宜賓江邊的殺魚小工,如今在上海將數(shù)家米其林餐廳經(jīng)營得風(fēng)生水起;烹飪大師李莊是宜賓“唐家菜”第三代傳人唐澤銓的弟子,他在世界酒店業(yè)的鼻祖——巴黎麗茲酒店寫下了川菜的名字,他也是這家頂級酒店的第一個中餐駐店廚師。
宜賓人以善于適應(yīng)環(huán)境、融合創(chuàng)新而著稱,與之相對應(yīng),宜賓菜的特色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小煎小炒,大俗大雅。宜賓人敢闖,和宜賓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guān)系——金沙江、岷江在此交匯,秦漢“五尺道”也是由此向南開疆拓土,作為千里川江的起點、萬里長江之首城,宜賓自古即有一種大氣。同時這座城市也不乏精致細膩,它坐擁蜀南竹海這一天然寶庫,除了電影《臥虎藏龍》中展現(xiàn)的絕世風(fēng)景,還盛產(chǎn)菌竹等山珍,“宜賓全竹宴”將各類山珍與各類家禽一并烹制,少則幾道、多則數(shù)百道菜品,保留了自然之味,味形又各有不同。
我曾請教一位宜賓籍的國家級烹飪大師:如果只能留一種原材料,您會選擇哪樣?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莫問,芽菜噻!”芽菜,是一種由薺菜根芽經(jīng)過微妙發(fā)酵制成的小菜,滋味奇妙,是宜賓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江交匯,竹海環(huán)抱,賜予宜賓得天獨厚的微生物環(huán)境,四川別處也有薺菜,但只有宜賓出產(chǎn)的“二平樁”才是制作芽菜的上佳材料,就像別處也有用五種糧食來釀酒的,但都不能與宜賓的“五糧液”相提并論。
芽菜是宜賓菜的點睛之筆,燒白、芽菜肉蟹、芽菜干燒魚、槽香芽菜肉……都少不了它;四川鄉(xiāng)間紅白喜事時舉辦的“壩壩宴”,也稱“九大碗”,是四川民間“三蒸九扣”的極致版本,清蒸肘子、干蒸菜、粉蒸排骨、雜燴菜、酥肉湯、柞辣椒肉、扣雞、扣鴨、咸甜燒白、干燒魚、紅燒蹄髈……每一碗也必有芽菜。
宜賓小吃
除了名頭響亮的大菜,宜賓小吃也不能錯過,例如燃面、豬兒粑、筠連水粉、南溪豆腐干……來宜賓不可不到東街夜市,這里是當(dāng)?shù)厝说囊瓜サ?,也是“宜賓情懷”的一個代表。
宜賓是長江上游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絲綢之路的起點,號稱“西南半壁古戎州”。在蜀南竹海呼吸自然的氣息,到李莊古鎮(zhèn)找尋歲月的痕跡,再來一壺上好的五糧液,才算是真正到過宜賓。
蜀南竹海: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以萬頃竹海著稱,擁有近60種、7萬余畝翠竹,與周邊的山水、湖泊、崖洞、寺廟、民居等融為一體。開鑿于懸崖峭壁之上的天寶寨是蜀南竹海景區(qū)的一大看點,天寶古棧道長達1500米,驚險異常。
興文石海:世界地質(zhì)公園,國家級風(fēng)景旅游區(qū),也是中國最早發(fā)現(xiàn)和研究天坑的地方。億年的地質(zhì)變遷孕育了氣勢磅礴的地表石海、縱橫交錯的地下溶洞和世界級規(guī)模的巨大天坑。
李莊古鎮(zhèn):位于宜賓市郊、長江南岸,號稱“萬里長江第一古鎮(zhèn)”,也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不可不看,最出名的李莊白肉不可不吃。
少數(shù)民族美食也是川菜版圖中不可不提的重要一環(huán)。在吃喝這件事上,少數(shù)民族同胞往往顯得豪放許多,同時又粗中有細,對加工工藝有自己的執(zhí)著。在彝族聚居的大涼山,像當(dāng)?shù)厝艘粯哟罂陲嬀?,大塊吃坨坨肉——一塊半斤起步,可以充分體會深深植根于這片土地的極致滋味。
在青藏高原東南緣,大涼山和金沙江共同構(gòu)成了四川盆地刀砍斧鑿般的“盆邊”。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等主要的彝族聚居區(qū),地方美食的風(fēng)格也是大刀闊斧、痛快淋漓,彝家餐館里餐具、漆器、飾物等的花色圖案,伴著美味一起載歌載舞的姑娘小伙,還有舌尖上的火辣程度,都具有特別的標(biāo)志意義。
說到彝家美食的標(biāo)志,排在第一位的必須是坨坨肉。如今開到北京、上海等地的彝族風(fēng)味餐廳也都以它作為招牌菜,不管豬、牛、羊、雞,每塊肉都至少有人的拳頭大小,這份淳樸、實惠,也使得這些餐廳成了網(wǎng)紅打卡地。然而,真正到了大涼山才發(fā)現(xiàn),那些餐廳里的肉塊還是太秀氣了,當(dāng)?shù)嘏笥颜f:那是怕嚇到你們城里人。在當(dāng)?shù)?,“兩只腳桿”(雞),不論大小,去毛后均要砍成12坨,象征一年的12個月,這個分量還不算驚人,若是“四只腳桿”(豬、牛、羊),一坨肉起碼也有半斤。
彝族人好客,禮數(shù)周全,客人迎進屋,除非是年齡太小的晚輩,必要請“坐上方”,待客人坐定、敬過酒后,再準(zhǔn)備宰殺畜禽,別管“兩只腳桿”還是“四只腳桿”,宰殺前必先將活物展示給客人,以示健壯、清潔,盡可放心享用。
我有一個在西昌長大的彝族朋友,小時候家里老人教他數(shù)數(shù)時說:一只手只有5只手指,所以坨坨肉一頓最多只能吃5塊。事實上,即便是昔日騎馬打獵的最健壯的漢子,5塊也是“頂配”了。還有一位來自美國的支教志愿者,說大涼山的坨坨肉讓他有一種吃印第安人戰(zhàn)斧牛排的感覺。的確,做坨坨肉時,牛、羊剝皮后不放血,直接砍成塊放在鍋中煮,煮熟后撈出,拌上鹽巴辣子和其他秘制作料,即可趁熱下肚。殺豬的話稍稍復(fù)雜一些,待其死后放血,以柴草燎去豬毛,去肚雜,清洗后砍成塊下鍋,取出來的下水可以做成另外一道大菜——苦腸,要編成辮子狀才是正統(tǒng),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留住里面沒有消化干凈的精華。
大塊吃肉的同時,當(dāng)然還要大口喝酒。大涼山彝家自釀的青稞酒,和藏區(qū)的酒各有千秋,總體來說,前者口感更沖,明明白白地提醒你:酒雖醇美,但貪杯危險哦!喝到微醺,就要進主食了,“好喝不過青稞酒,好吃不過茶泡飯?!彼钟筒枧荽竺罪埖哪欠菹恪⑵?、美,沒吃過的人是無法想象的。
如今,考慮到健康和口味的多樣化,即便在彝族聚居地,像坨坨肉這種過于硬核的菜品也越來越少上桌了,取而代之的是同樣美味卻簡樸、易操作、花樣也多的火盆燒烤—— 一張矮木桌,中間挖空,放一張鐵絲網(wǎng),桌下放置一個搪瓷盆制成的簡易火盆,所有食材都可以拿來放在鐵絲網(wǎng)上炙烤。
同樣是“一天三頓小燒烤”,彝家燒烤和東北燒烤相比,最顯著的特點是:素菜比肉更美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素菜是高山土豆和高山玉米,它們在炙烤過程中充分吸收了肉的精華,令人欲罷不能。野生菌也是當(dāng)?shù)責(zé)局须x不開的素菜,以大涼山的野生大腳菇為主,搭配大小均勻的獨頭蒜、青椒烹制,醇厚鮮美,清淡爽滑,正好解酒肉的油膩。
就像吃四川火鍋必備蛋炒飯,彝家燒烤也有一道必備主食——四川常見的卷粉。卷粉是以大米磨成細漿,做成卷狀,內(nèi)裹蔥花、香油、紅油辣椒、大頭菜顆粒、花生等,點睛之筆是各家秘制的酸咸菜和油面絲,口感十分酸爽。
金沙江在川、滇、黔三省交界處瀟灑地拐了一個大彎,使得這一帶的土地格外豐饒,涼山州的會理、布拖二縣及攀枝花市均受惠于此,彝家人真正的大菜,得上這里找。
新年將至,彝族人家也開始在準(zhǔn)備年菜了。首先要做的就是“衡狄”,即凍肉。據(jù)說當(dāng)年彝族始祖俄布科散過年時就是用它來給長輩拜年的。中國以凍肉作為年菜的地方不少,但唯獨四川的彝族人是用豬腳來做凍肉的,麻辣、涼爽,肥而不膩。
凍肉的做法看似簡單,其實講究頗多:第一講究“色”,煮出來的湯必須呈乳白色;第二講究“火”,燉煮時間和水量的控制都相當(dāng)嚴(yán)格;第三講究“味”,肉燉好后要加入各種神秘的調(diào)味品;第四講究“美”,裝凍肉時湯要平于“苦子”(木盆)口,肉要碼放整齊,以求來年好運——湯凝固后會把豬腳緊緊裹住,象征著和美團結(jié)的全家福。
彝族香腸的做法也十分獨特:將豬血炒成半熟狀,拌以切成小塊的土豆后灌腸,或用豬肉、糯米灌制,做好后掛在鍋莊上方,讓火自然烤干、煙自然熏干,家中平日使用的燃料的種類,決定了香腸的香型。
另外一道重要的彝家年菜是乳豬。只取20斤左右的乳豬,切成小塊,拌上調(diào)料、配菜,在架上翻烤。
每逢年節(jié),會理家家都要吃圓子土火鍋,它可以說是彝族美食的集大成者。火鍋共分五層,從上到下依次放置土豬肉(講究的要用乳豬)、臘豬腳、土雞肉、石磨豆腐(也可以用風(fēng)味獨特的草木灰豆腐)、土豬肉圓子。1935年紅軍長征經(jīng)過會理,毛澤東曾品嘗過圓子土火鍋,并給予了極高評價:“味美湯鮮,簡單樸素,是我們勞苦農(nóng)民的美味佳肴,以后多讓鄉(xiāng)親們來學(xué)習(xí)它的做法?!?/p>
攀枝花的口味和大涼山地區(qū)重合度很高,但由于靠近云南,當(dāng)年又是因鋼設(shè)市,有大量以東北人為主的移民,加上少數(shù)民族風(fēng)味,物產(chǎn)及菜品還是有不少獨特之處,比如當(dāng)?shù)厝讼矏壑魇场蛉饷拙€,以及現(xiàn)已消失的原始族群——笮人遺留下來的油底肉,飯后水果要選美味的攀枝花杧果,與華南地區(qū)出產(chǎn)的杧果口味迥異。
邛海
奔流不息的安寧河,在以西昌為中心的中游地區(qū)形成了開闊的谷地,西昌平原正位于安寧河谷平原的中心地帶。西昌城旁邊那一汪碩大而清澈的湖泊——邛海,與湖畔海拔2317米、郁郁蔥蔥的瀘山相呼應(yīng),調(diào)節(jié)著高原山地干燥的氣候,與燦爛陽光和河谷風(fēng)帶一道,給西昌城帶來冬暖夏涼、四季如春的舒暢生活。這片恬靜的湖泊一年到頭都很美麗,是當(dāng)?shù)厝俗钕矚g的周末后花園,可以泛舟湖上,欣賞浩瀚波光閃耀在蒼山碧野之中,感受“月出邛池多詩意”的情懷。
螺髻山
地處綿延千里的橫斷山脈之中,歷經(jīng)大自然數(shù)百萬年的塑造,形成雄渾壯觀又婀娜多姿的地貌景觀,留下許多形態(tài)各異、保存完好的古冰川遺跡,被稱為第四紀(jì)古冰川的天然博物館和動植物資源的“基因庫”。每年4—5月,陽光明媚,可以欣賞盛開的杜鵑花海;7月是螺髻山最美的季節(jié),植被最為豐富、茂盛,可以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
火把節(jié)
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四日的涼山彝族“火把節(jié)”歷史悠久,是彝族人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歡樂的節(jié)目。火把節(jié)期間大涼山地區(qū)的活動絢麗多彩,有著濃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方圓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人們云集在一片綠茸茸的草坪上,舉行斗牛、賽馬、斗雞、斗羊、賽歌、選美、摔跤、達體舞比賽等慶?;顒樱雇碛惺⒋蟮幕鸢延涡泻腕艋鹜頃?。
“川”越舌尖,還能咋吃
川菜并非只有辣菜,辣椒是明末清初才傳入四川,不辣的川菜菜品歷史更為悠久。能否將不辣的菜品做好,也是檢驗川菜館實力的一個試金石。
在四川的美食版圖上,雅安并不顯眼,但這里可以說是川菜的一粒“速效膠囊”,高大上的、有民族風(fēng)情的,以及刁鉆古怪的菜品,在這里都能找到,雖稱不上最佳,但也足夠美味。同時,雅安地處成都一小時經(jīng)濟圈,也是“川西咽喉”“西藏門戶”,交通便利,也是各種經(jīng)典旅行路線的必經(jīng)之地。特別推薦:獨一無二的雅魚,各種蕎麥面食。
四川的工廠菜也很有特色,如今火遍全國的成都鋼管五廠小珺肝串串香就是其中的代表。成都、綿陽、自貢、攀枝花等地都有這種高度融合了本地物產(chǎn)與來自五湖四海的三線建設(shè)人員故鄉(xiāng)美味的系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