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卉
晉城位于山西省東南部,晉豫兩省接壤處,因其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的美譽。不少能人在這片土地上出現,不少歷史事件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
晉城作為一座古城,反而只有在被人們提及或者前往景點皇城相府的時候,才作為一種地理存在而被人們想起。
其實不然,晉城的歷史更要久遠得多,“舜耕于歷山”,歷山就在晉城。三家分晉之時,韓、趙、魏三國廢晉靜公為庶人于沁水(在現在的晉城一帶),于是有了晉城之名。晉城也被稱為澤州,秦趙長平之戰(zhàn)就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秦武安君白起,在此坑殺趙降卒40萬,趙國經此一戰(zhàn),元氣大傷,加速了秦統(tǒng)一中國的進程。武安君白起雖居功至偉,但秦宰相范睢嫉妒其功高而進讒言,使得白起被迫自殺;而趙國主帥趙括在亂兵中被殺,徒然留下紙上談兵的笑談。“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銅花。白翎金竿雨中盡,直余三脊殘狼牙”,唐朝李賀感于大戰(zhàn)的血流漂杵,作此《長平箭頭歌》……
除了濃厚的歷史韻味外,晉城在數百年中所形成的獨特氣質更使它有別于其他地方。
提起晉城,首先闖入我思緒的是著名學者、一代名相陳廷敬。陳廷敬,身為讀書人,出將入相,位極人臣,既為帝王師,又是《康熙字典》的總編撰,可謂實現了封建王朝讀書人的最高理想??v使博學多識,可他未必會想到,300多年以后,他祖居的宅院成了赫赫有名的“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300多年的風霜雨雪,絲毫沒有使其褪去昔日的榮光;隨山勢起伏的城墻、俯瞰四野的河山樓、重重復重重的庭院,共同勾勒出了這深宅大院獨有的幽靜、雅致。登上城墻高處,晴川歷歷,芳草萋萋,讓人不禁感慨,300多年的時光只如白馬過隙,王朝不在,更何況百年人生,不過一瞬。
歷史的熏陶,歲月的磨礪,造就了這里人的“胸懷天下”和“通達”。陳廷敬就是如此,正是因為“胸懷天下”,他才成為賢能之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因為內心“通達”,他才知道不拘泥,明白因勢兼顧才可行其大道。一人如此,人人如此,順應時代需求,時刻因時而變。
這座城有一種“包容”“通達”的氣質。正是這獨特的氣質,讓晉城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晉城的人民以開放求精的姿態(tài)對待生活。
【山西省實驗中學(171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