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煊?/p>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yī)院眼耳鼻整形外科 上海 200031)
杯狀耳是一種介于招風耳和小耳畸形之間的先天性耳郭畸形,主要特征是耳郭卷曲、變小,前傾,整體位置偏低,約占各種先天性耳畸形的10%,單側(cè)、雙側(cè)均可發(fā)病。大部分杯狀耳是由先天性原因形成,比如遺傳、孕期病毒感染或者藥物、射線所致。有明確家族史病例多是顯性遺傳,但是大多數(shù)仍為散發(fā)病例,可能和基因突變或者父母雙方攜帶相同隱性基因致病相關。
杯狀耳不但對容貌有所影響,還會造成無法配戴眼鏡,以及患者或者家屬的心理壓力。杯狀耳的診療是耳整形醫(yī)師必須熟悉和掌握的臨床技能。
作者就杯狀耳的分型和治療做了比較詳盡的回顧。
杯狀耳這一常見耳郭先天畸形1975年由Tanzer提出,文獻中詳細描述了杯狀耳的3度4型的分類(Ⅰ、ⅡA、ⅡB和 Ⅲ型)。根據(jù)不同分型分別給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案。此后Cosman、Nagata、Park以及宋春瓊等[1]也提出了不同意見,分型的目的不但是為了細化診斷,更是為了給出合理的手術建議,以便選擇具體的手術方案。特別是嚴重的杯狀耳畸形和耳甲腔型畸形難以區(qū)分,在是否需要切取肋軟骨和分期手術方面有較多爭議。除了文中作者提出的分類和分度方法外,Park等[2]在2015年的一篇文獻中總結(jié)其22年關于杯狀耳的經(jīng)驗分析,提出了簡便易行的分型方法,通過簡單的捏、推2個動作可以細化杯狀耳的分型,進而為每種類型制訂了相對固定的手術方案;同時明確了即使是嚴重的杯狀耳也有別于小耳畸形,必要時可以進行肋軟骨的移植,但是所有的手術都應該在一期同時完成。
杯狀耳的矯正方法很多,但各有利弊。如何利用耳郭自身和周圍局部組織,盡量減少對正常組織的不必要的切取和破壞是手術首要的原則,矯正杯狀耳耳輪腳位置低下、擴大緊縮的耳輪,復位下垂的耳郭上極是手術的主要內(nèi)容。雖然國內(nèi)外文獻中所報道的有關杯狀耳的術式繁多,但并無任何一種方法類型適用于所有的杯狀耳,甚至同一類型的杯狀耳也有著諸多的選擇。作者羅列了多種手術方案,這些手術方法無外乎都是應用了整形外科的基本原則和常用皮瓣轉(zhuǎn)移、組織移植等技術。作為一名合格的耳整形醫(yī)師,只有了解并掌握多種手術技巧才能游刃有余地矯正杯狀耳的小、招、低、傾4大主要畸形表現(xiàn)。
2.1 “小”——耳郭大小的修復
1)耳郭軟骨舒展技術。幾乎所有的杯狀耳矯形手術都需要首先處理畸形的軟骨,將卷曲的部分復位;切除、削薄已經(jīng)融合的部分;甚至放射狀切開軟骨,形成柵欄樣外觀,都是為了視覺上擴大耳郭支架。
2)局部皮瓣改形。通過整形外科的“Z”改形、多Z成形、五瓣法等技術處理耳郭局部皮膚和軟骨,恰到好處的設計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健側(cè)復合組織移植。雖然這種手術方法有可能造成健側(cè)耳郭的瘢痕,但是簡單易學。特別是對軟骨和皮膚同時嚴重缺少的病例,效果顯著。對于雙側(cè)耳郭大小差別明顯的患者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
2.2 “招“——對耳輪重建修復 由于多數(shù)杯狀耳都有對耳輪形成不足的表現(xiàn),對耳輪及對耳輪上腳的形成對于耳郭上部的支撐非常有效。特別是對于輕度的杯狀耳畸形,僅僅應用治療招風耳的方法就可以明顯改善外觀。模擬軟骨管形成被Park用來當做杯狀耳分型的必要手段。
軟骨管成形有傳統(tǒng)的Mustarde、Convers法,于曉波等[3]報道的翻轉(zhuǎn)軟骨瓣法可以有效地減少術后復發(fā)。
2.3 “低”——耳輪腳的上移復位 通過耳輪腳V-Y成形、耳甲腔軟骨皮瓣轉(zhuǎn)移術等方法對耳輪腳處軟骨及皮膚的局部改形,可以簡單有效提升耳郭起始部位,改善下垂外觀。
2.4 “傾”——耳郭卷曲、位置前傾的修復 杯狀耳的病理解剖顯示,耳郭上部的下垂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不但有耳郭上極軟骨的自身折疊、融合,還有耳后肌的發(fā)育異常,耳甲和顱骨骨膜的連接位置異常造成耳郭整體下垂。只有充分松解、重建耳郭支架形態(tài)和加強耳甲和顱骨骨膜的緊密連接才能根本、有效地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作者從病因、分型特點、治療方法等方面做了詳盡的闡述,并且提出先天性杯狀耳不同于小耳畸形,即使缺損組織比較多,也不應該輕易進行全耳郭再造,應該因人制宜地盡量利用殘耳自身條件結(jié)合整形外科技術精心設計,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程度的改觀。
作者文中尚未對各種類型杯狀耳手術的并發(fā)癥和術后長期隨訪效果進行詳細的描述,期待下一次的總結(jié)和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