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國強,許 展,王恒州,盧 旭
(江蘇省鎮(zhèn)江市鎮(zhèn)研種業(yè)有限公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5)
鎮(zhèn)研958六號是鎮(zhèn)江市鎮(zhèn)研種業(yè)有限公司選育的早熟牛角型辣椒1代雜種,2018年11月2日通過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非主要農(nóng)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辣椒(2018)321273。至今在江蘇、河南、山東、安徽等省大面積示范推廣,累積推廣種植面積達0.52萬hm2。
早熟,植株生長勢強,株高61 cm左右,株幅58 cm左右,果實呈牛角形,果長22~26 cm,橫徑5~6 cm,果肉厚0.31 cm,單果質(zhì)量110 g左右,青果綠色,微辣,膨果速度快,抗病、抗逆性強,坐果率高,適宜春、秋保護地及露地栽培。
冬春保護地栽培10月上旬播種育苗,12月中旬定植;早春栽培1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2月中下旬—3月上旬定植;秋延后栽培于6月中旬—7月下旬播種育苗,7月上旬—8月下旬定植。
2.1.1 營養(yǎng)土配制
一般可直接采用國內(nèi)知名品牌廠家的辣椒專用育苗基質(zhì)育苗,或者自制營養(yǎng)土育苗,具體方法如下:有機肥、充分腐熟后過篩的人畜糞、土、細沙配制營養(yǎng)土,每立方米加入過磷酸鈣20~25 kg、磷酸二銨1 kg,同時按1∶100比例混入50%多菌靈或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營養(yǎng)土水分以手握可成團,從30 cm高處落下可松散為宜。
2.1.2 浸種催芽
提前1~2 d把種子置陽光下曝曬3~5 h,可提高發(fā)芽率,殺死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然后把種子浸入50~55 ℃的溫水中,水量以浸沒種子為宜,不停地攪拌,直至水溫降至30 ℃左右時停止攪拌,再浸泡8~12 h后撈出,接著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或2%氫氧化鈉溶液再浸種15~20 min,然后用清水多次淘洗,洗凈后開始催芽,一般在28~30 ℃的恒溫條件下進行,在催芽過程中要經(jīng)常翻動種子,并且每天用加入0.02%硼酸的清水清洗1次,待發(fā)芽率約達到60%時即可播種。
2.1.3 播種
一般穴盤育苗每667 m2播種量約為30 g,撒播育苗時播種量約為25~30 g/m2。一般穴盤育苗澆透水后每穴播1粒種子,然后覆蓋基質(zhì)或營養(yǎng)土0.8~1.0 cm;撒播育苗時播種25~30 g/m2,覆營養(yǎng)土0.8~1.0 cm,澆透水,蓋膜。
出苗前白天溫度保持在30 ℃左右,夜間18~20 ℃。幼苗出土后適當降低溫度,加大晝夜溫差,防止幼苗徒長。此時白天溫度控制在23~25 ℃,夜間控制在15~17 ℃,這樣既可以防止下胚軸過長,又可以保證子葉肥大,生長健壯。要控制澆水,若葉片中午有萎蔫癥狀時可用噴壺噴水。當幼苗長到2片真葉時,即可分苗移植。一般采用在分苗畦內(nèi)按10 cm×10 cm的株行距分苗,或采用單株移栽到8 cm×10 cm營養(yǎng)缽中。分苗期間,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 ℃,夜間18~20 ℃,在中午前后苗子萎蔫時要進行遮陰。盡量增加光照時間,每天8 h以上。定植前7~10 d,要低溫煉苗,白天控制在20 ℃左右、夜間12~15 ℃,每隔7~10 d用多菌靈500倍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噴霧1次,預防移栽后發(fā)病。
一般在苗齡25~30 d時(苗高20 cm左右,有10~12片真葉時,莖粗壯,節(jié)間短,葉片肥厚,葉色濃綠,根系發(fā)達,白根較多,無病無蟲,“門椒”已明顯現(xiàn)蕾、“對椒”花蕾依稀可見),即可移栽定植。
2.3.1 選擇地塊
盡量選擇3年內(nèi)沒種過茄果類蔬菜的地勢高燥、土層肥厚、排水良好、中等以上肥力的砂壤土塊栽培,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實行輪作,以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數(shù),有條件的可與豆科、十字花科、百合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2.3.2 整地施肥
在整地前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5 000 kg、腐熟菜籽餅100 kg、過磷酸鈣50 kg、高鉀多元復合肥50 kg,深翻30 cm左右,然后耙平,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勻,以提高土壤保肥蓄水通氣能力。
采用高壟定植,覆蓋地膜。地膜一定要封嚴防止漏風灼苗,既可提高地溫,又可防止雜草生長。參考行株距45 cm×35 cm。
2.4.1 控制好溫度
定植后5~7 d,密閉棚體,保持日溫30~32 ℃,夜溫18~20 ℃,促發(fā)新根。夜晚有寒冷空氣,可加蓋草苫或其他覆蓋物。緩苗后,日溫25~28 ℃,夜溫15~18 ℃,超過30 ℃及時放風,低于25 ℃減少或停止放風。開花期保持日溫22~28 ℃,夜溫15~18 ℃。結(jié)果盛期適當降低夜溫,有利于結(jié)果。夜溫在15 ℃以上,可晝夜通風。
2.4.2 注意通風和控制棚內(nèi)濕度
定植后1周內(nèi)密閉大棚,以保溫為主,小放風,促進生根,加快緩苗。緩苗后,辣椒進入發(fā)棵期,應加大通風量,降溫降濕,以防徒長。在主枝出現(xiàn)3~4次分枝時,外界氣溫明顯升高,辣椒生長旺盛,極易徒長。這時要加大通風量,使棚內(nèi)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 ℃,夜晚保持在15~18 ℃,棚內(nèi)濕度降到80%以下。必要時夜間不收風,加大日夜溫差,控制主枝節(jié)間長度,可以增加結(jié)果數(shù)量,防止畸形果的出現(xiàn)。
2.4.3 合理澆水
定植水要澆透但不能太大,早期大棚通風次數(shù)少,水分散失慢,8~10 d緩苗后澆第2次水,然后適當?shù)乜厮酌?。門椒坐果后及時灌水,一般每隔5~7 d進行1次,以溝灌為主,有條件的可采用滴灌,可降低棚內(nèi)濕度,省水、省時,有利于辣椒生長,減少病害。在開花坐果期要做到小水勤灌,不能漫灌。澆水一般在晴天上午進行,棚內(nèi)溫度過高或地溫過高,澆水容易落花、落果。大棚周邊挖好排水溝及時排水防漬。澆水原則是見干見濕,不見干不澆,有利于土壤換氣,保證根系的呼吸需要。
2.4.4 分批追肥
定植到活顆前禁止施肥,出現(xiàn)“亮心”后可每667 m2施尿素7~10 kg。當門椒有小拇指大小時667 m2施復合肥+尿素(1∶1)15 kg。施肥要促小不促大,促弱不促旺。施肥最好在澆水前進行。以后每摘3~4次結(jié)合灌水追肥1次。生長中后期,采收1~2次應追肥1次。整個生長施肥期間,可采取早期使用復合肥加尿素施肥,以后逐漸減少尿素比例至中后期全部采用復合肥施肥,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可隔5~7 d噴1次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其他葉面肥。
2.4.5 及時整枝
辣椒苗定植后,當主枝出現(xiàn)3~4層分枝時,“門椒”以下的側(cè)芽便陸續(xù)萌發(fā),整枝的適宜時間是下部側(cè)芽已全部萌動,長度大約在6~7 cm,最長不超過10 cm時,一次性打掉。
由于該品種熟性較早,膨果速度快,所以要適時提早采收門椒和對椒,以利發(fā)棵,促使植株中上層多結(jié)果和后期果實膨大。應及時分批采收,產(chǎn)量高峰期要2~3 d采收1次,有利于提高辣椒總體產(chǎn)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