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自文
(甘肅省涇川縣畜牧獸醫(yī)服務中心豐臺工作站,744300)
子宮內膜炎是是母畜不孕的最常見原因之一。按照炎癥性質可以分為粘液性、粘液濃性。按照病程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臨床上慢性較為多見,常造成母畜不孕。 筆者從事黃牛改良20多年, 治療各種子宮內膜炎120 多例, 治愈率85%以上,療效確實。
1.1 人工授精消毒不嚴、 產后細菌侵入引起;母牛難產、陰道炎、子宮脫出、胎衣不下、流產或死胎停滯在子宮內使子宮弛緩等均易引起子宮內膜炎。
1.2 病原微生物主要如鏈球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化膿桿菌及布魯氏桿菌病等。
2.1 急性子宮內膜炎 多發(fā)生于產后或流產后,一般為粘液性或粘液膿性。 若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轉為慢性。 病牛溫度升高、萎靡不振、常臥地、食欲減少或廢絕,有時拱背努責作排尿姿勢,從陰戶中流出較多淡紅色或褐色的粘稠而腥臭分泌物,附著在尾根、陰戶周圍及后肢,干燥后形成痂皮。病畜毛焦肷吊不易站起,行走不靈活。陰道檢查時子宮頸口粘膜充血腫脹、 有炎性分泌物。 直腸檢查子宮角一側或兩側變大增粗,收縮反應微弱。 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子宮壞死、陰道炎或產后膿毒敗血癥,有時可續(xù)發(fā)腹膜炎、肺炎、膀胱炎等病。
2.2 慢性子宮內膜炎 病牛全身癥狀不明顯,產后長期不發(fā)情。 發(fā)情周期不正常前后錯亂,或雖正常發(fā)情而屢配不孕,或妊后發(fā)生隱性流產。 病牛陰門中流出白色、淡紅色或淡黃色粘液膿性分泌物。 常粘附在病牛的尾根、后軀上。 陰道檢查:陰道粘膜、子宮頸腫脹、充血。 直腸檢查子宮角一側或雙側變大增粗,子宮壁薄厚不均勻,子宮收縮反應微弱。 沖洗回流液混濁,有絮狀物。
3.1 西藥治療 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加快子宮內炎性滲出物的排出,抑制子宮感染,促進子宮自凈作用。
子宮沖洗法是在母牛發(fā)情后6-8 小時,宮口開張時進行。 對不發(fā)情母牛要先注射乙烯雌酚20ml 使子宮頸開張后再用0.9%生理鹽水沖洗。藥液溫度為40℃左右, 藥液量為2000-3000ml,反復沖洗直到排出的液體透明為止。 然后向子宮注入氯唑西林鈉400mg,雙丁30-40ml。一般連洗3-4 次。對患有嚴重全身癥狀的病畜,為避免引起感染擴散使病情加重,禁止子宮沖洗。 對病畜可用氯唑西林鈉800mg,雙丁40-50ml 分別溶解于0.9%生理鹽水靜脈注射。
3.2 中藥治療
3.2.1 急性子宮內膜炎藥用金銀花30g、連翹30g、黃芩25g、 赤芍25g、 丹皮25g、 香附30g、 桃仁25g、薏苡仁30g、元胡30g、蒲公英30g、益母草50g、陳皮30g,共研末開水沖調候溫一次灌服。
3.2.2 慢性子宮內膜炎藥用當歸40g、川芎25g、酒白芍25g、熟地45g、吳茱萸30g、白術45g、砂仁25g、云苓30g、丹皮30g、元胡20g、陳皮30g、香附30g、益母草40g,共研末開水沖調候溫一次灌服。
4.1 病例1: 2014年7月18日涇川縣豐臺鎮(zhèn)南堡子村景某飼養(yǎng)的一頭4 歲母牛前三天發(fā)生流產不食,臨床檢查該牛體溫40.5℃,心跳96 次/分鐘,呼吸24 次/ 分鐘,精神沉郁,反芻停止,眼結膜充血,拱背努責,頻頻從陰門排出污紅色粘液膿性分泌物,腥臭難聞,臥下時排出增多,直腸檢查左子宮角變大增粗,收縮反應微弱。 初步確診為急性子宮內膜炎。 治療用上述方法子宮沖洗三次(每日一次),子宮注入氯唑西林鈉400mg,雙丁30-40ml, 同時用氯唑西林鈉800mg, 雙丁40-50ml 分別溶解于0.9%生理鹽水中一次靜脈注射,一日一次連用三天,灌服中藥方三劑后痊愈。
4.2 病例2: 2016年3月14日涇川縣豐臺鎮(zhèn)王某飼養(yǎng)的一頭母牛求診,主訴該牛產犢已28 天,近一周以來食欲減退,陰道內常有分泌物,奶水較少,檢查該牛體溫39.8℃,精神不振,心跳76次/ 分鐘,呼吸22 次/ 分鐘,常弓腰努責作排尿狀,不時排出粘稠膿性分泌物,有腥臭味,直腸檢查病牛子宮角增大, 子宮頸開放呈松弛狀態(tài),輕柔子宮有濃汁流出。 通過主訴和臨床檢查,初步診斷該牛為慢性子宮內膜炎。 按照上述治療方法用0.9%生理鹽水沖洗子宮每日一次連續(xù)沖洗三日,再注入氯唑西林鈉400mg,雙丁30-40ml。 灌服中藥三劑后痊愈。
注重懷孕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 合理補充礦物質、維生素類等全價飼料,增強母牛免疫能力。 母牛分娩時要注意接生人員及圈舍的消毒,避免造成母畜子宮感染,加強護理。 對患有子宮內膜炎、陰道炎的病畜要及早治療,痊愈后才可進行配種。